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预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的有效性研究

2018-06-07 02:00张超红孙嘉泽李维佳李婉儿周素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效度上肢功能性

张超红 孙嘉泽 李维佳 李婉儿 周素金

(广州市中医医院手术室 广州 510130)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跌倒现象发生几率加大,一旦跌倒将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跌倒甚至已经成为了老年社会中急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1]。预防跌倒最主要的途径是要及时的识别跌倒危险因素,然后再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就是要借助于受测试者向前伸臂的表现情况来对其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因为功能性前伸距离和压力中心的最大偏离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该方法更加具有判断价值,被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可行性较高[3]。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是由Duncan等学者发现的,以老年人容易跌倒现象制定出的评估老年人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本次将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为例,分析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0月,纳入地点范围为在我院办理住院手续的老年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方法:按照患者是否在最近1年内发生跌倒行为,将其分为有跌倒史组和无跌倒史组。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未患有影响测试项目完成的骨骼、心肺和肌肉等疾病;受试者在了解所有测试流程之后自愿接受测试。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条件的患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前庭功能障碍或小脑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患者[4]。有跌倒史组和无跌倒史组患者的年龄和有无跌倒情况存在差异。

1.2 方法

1.2.1培训方法

在测试之前需要对参与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本次由我院出入院处的两位注册护士负责进行测试,为了减少测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误差,实现测试的一致性,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护士需要掌握基本的测试方法、测试目的、注意事项等,便于在测试过程中跟患者进行解释。

1.2.2测试方法

接受测试的人员需要靠近墙,侧向站立,再将皮尺横向水平的固定在患者肩峰同高的位置上,患者的双脚自由平行站立,上肢首先平行伸直,90度,肘部伸直,腕中立位,手握拳,将第三掌指骨作为标准,对第三掌指骨的位置变化进行记录,受试者需要尽最大可能让上肢达到极限,前提是不允许挪动双脚。受试者的脚跟离地测得距离不应该大于脚底面离地的距离,根据活动受限者和残疾受试者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测试标准。每名受试者分别接受3次测试,最后取3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图1 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的实施方法

1.3 评判指标

以ROC曲线形式对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临界值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跌倒行为与年龄、跌倒史之间的关系

表1为跌倒行为和跌倒史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根据表中数据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有无跌倒历史和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比较结果如下。

表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跌倒史年龄最大伸展肌力跌倒史1.0--年龄0.331.0-最大伸展肌力-0.31-0.411.0

2.2 ROC曲线分析结果

表2为ROC曲线分析结果,分析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预测跌倒的实用性,结果显示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的敏感性为75.4%,特异性为71.6%,最佳临界值为9.64a。由此发现上肢功能性前伸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因此其有效性也较高,具体比较结果如下所示。

表2 ROC曲线分析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敏感性特异性最佳临界值75.4%71.6%9.64a

3 讨论

人体站立时,足底与站立面接触形成一个固定大小的支持面,在主动姿势平衡过程中,由于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重心容易偏离支持面,平衡丧失,导致跌倒。所以,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运用有效的测评方法,预测跌倒风险,可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5]。本次研究中采用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预测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在预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过程中属于一个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也属于简单省时的预测工具。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主要借助于前伸臂力大小来对患者的平衡情况进行判断,可以提供客观动态的观察数据。跌倒将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威胁,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独立活动能力,而且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国外,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已经成为了评估人体平衡力的常用方法,但是当前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还并不广泛,仅仅是用在临床上评定各种疾病所引发的功能性障碍。不少国内外学者也对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该方法的发现者Duncan所规定的是以平举右臂为标准进行测试,也是当前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残疾受试者和活动受限患者并没有明确规定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区分平举的方法,而且还需要尽可能的做到标准化。关于测试次数的合理性,日本学者所开展的实验发现,实验者在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就会产生学习效应,因此最终的前伸结果也会增加[6]。但通常认为需要进行3次测试,取平均值,这样才会使信效度变高[7]。关于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结果信效度的研究,常规认为信效度和性能成正比,也就是说信效度越高,此种方法也就越可靠。Weiner学者对45名老年人中的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重复试验,重复的时间间隔为1个月,结果相关系数为0.89;也有学者对中枢性疾病患者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发现1d内的信度系数为0.96,1周之内的信度系数则是为0.89。其他学者对帕金森患者行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应用信效度进行研究,其中1周以上信度检验中,有跌倒史组别的患者信度系数达到了0.93,而无跌倒史组别的患者信度系数达到了0.42,导致该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无跌倒组别患者样本数量过少。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信效度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上肢功能性前伸测试对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吕根兵.浅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98~99.

2 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47~348.

3 张俊红,苏天娇,王红菊,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与预防跌倒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报,2011,9:30~32.

4 李进飞,白亚兰,许银花,等.应用电子地秤进行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9:8~9.

5 曹玲,杨光.老年人功能性前伸测试法的实用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34):4399~4401.

6 张凌华,汪映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2010,25:151~152.

7 马金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10,8:46~53.

收稿日期:2018-01-19

猜你喜欢
信效度上肢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叙事安全教育材料的初步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大学生阅读动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沉思反应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新国标评审期间患者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