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效果

2018-06-07 02:1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胃镜护理人员满意度

梁 晓 玲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 恩平 529400)

胃镜检查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疾病的重要方法[1]。但胃镜检查属于侵袭性操作,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咽喉不适等症状,同时多数患者对胃镜检查缺乏相应的了解,检查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抗拒检查,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2]。本次研究对胃镜检查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86例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7.6±2.7)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13~55岁,平均年龄(35.2±3.0)岁。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口服利多卡因,5~10min后进行胃镜检查,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使患者意识到胃镜检查的必要性,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2)认知干预:向患者介绍胃镜检查的作用以及必要性,使患者了解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明确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配合医务人员缓解;(3)情绪干预: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检查可能造成的影响,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4)行为干预: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身边,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全身放松;若出现恶心的情况,护理人员则应当按压患者虎口穴位,分散患者注意力,并放低患者嘴角,保证胃内容物顺利流出,及时清理,避免出现误吸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引导,保证胃镜检查的顺利完成;(5)检查完成后,应禁食1h,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若患者出现咽喉部不适的情况在,则应当用盐水漱口。

1.3 观察标准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价: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7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率、呼吸次数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组别例数心率呼吸次数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378.8±3.879.1±4.517.8±2.119.1±3.4对照组4380.6±4.684.7±4.917.9±2.524.1±3.8t值1.9785.5190.2006.430P值>0.05<0.05>0.05<0.05

2.2 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2。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353.95±2.9144.72±2.04对照组4353.37±2.8848.49±2.54t值0.9297.588P值>0.05<0.05

2.3 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例数满意度观察组4342(97.67)对照组4335(81.40)χ2值6.081P值<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大多通过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进行检测。胃镜检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操作简单,能够对患者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取活组织进行检查,确诊率较高,还能够进行镜下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3]。但胃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常出现不良反应,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治疗依从度差,降低了临床疗效。而常规护理忽视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仅注重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导致胃镜检查的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研究显示,胃镜检查患者在检查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4]。而通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远远优于传统护理下的患者,证明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对胃镜检查患者,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变化,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对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保证患者能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配合,提高临床疗效。

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解答有关胃镜检查的疑问,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度。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护理水平[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次数、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妙颜.200例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768~1769.

2 苑剑虹,李晓梅.心理干预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中老年胃镜检查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12,34(19):3017~3018.

3 章绵华,罗小清.心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吉林医学,2013,34(24):5034.

4 聂小莲,闵国营.心理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心理干预效果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74~276.

5 谢小英.心理干预在普通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61~62.

猜你喜欢
胃镜护理人员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