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图表分析及教学建议(人教版)

2018-06-07 08:18王志洪
地理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中东图表

王志洪

摘要:“中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适当补充、更新、制作相关图表,通过尺度转换、问题导引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填图、绘图,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内部联系,培养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东;图表;教学建议

“中东”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内容,教材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中东地区所有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而是着眼于分析“中东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从“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文化”四方面突出介绍中东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大量图表分布于叙述性文字和活动题中,含分布图5幅、漫画1幅、框图1幅、统计图2幅、景观图9幅、示意图1幅(人物对话)、表格2个。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图文结合、图表结合、图表与探究活动结合,有助于形成空间概念,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识,有利于进行区域认知,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一、以图激趣,图文结合,导入新课

教材图8.2中东局势漫画“路难行”反映了中东地区一直以来战乱不断、和平难现的局面。但中东地区的战乱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阅读材料中涉及的国家知之不多,对战争产生的原因也不甚明了,因此,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涉及的战争配以相应地图,补充五次中东战争的具体图片和文字(如图1),并增加“叙利亚内战”等较新的图文材料。通过“模仿秀”方式,让学生模拟“新闻联播播音员”,播报历次战争(配合地图),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地区为什么总是战争不断(地理位置、石油、水、民族、宗教文化差异等原因),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学习。

二、读图对比,比较异同,明确范围

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欧洲的远近,将欧洲以东的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一般将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区称为中东。教材图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中可以看出,中东的范围包括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中东、西亚的范围有何区别?可以对比教材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和P45图8.3“中东的地形”,引导学生比较西亚、中东范围的异同,得出结论: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同时也说明中东地跨亚、欧、非三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进而引导学生据教材图8.3,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完成教材表8.1(如表1)。

三、尺度轉换,填绘结合,准确定位

中东位于“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通过阅读不同尺度的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特点,体会其重要性。读图指导建议如下。

Ⅰ.教材图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反映的范围大,在图中可以要求学生在适当位置标出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印度洋。通过对宏观地图的填、读,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

Ⅱ.教材图8.3“中东的地形”表示的范围较小,但内容更为详细,可以要求学生在图中用笔圈出“五海”,即“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并指出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不是真正的海洋。通过对较为微观地图的阅读,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进一步了解。进而设问深化并请学生上台在白板上绘出,其他学生在教材图8.3上绘出。

Ⅲ.引导学生继续读教材图8.1“中东在世界的位置”,要求学生在图中绘出从大西洋沿岸分别到黑海沿岸、阿拉伯海沿岸的航线示意图(如图2)。

Ⅳ.将图2中内容转化为框图(如图3),实现图文转化,利于学生理解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咽喉要道的地位。

通过不同尺度地图的转换阅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切换空间视角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更好地认识中东的地理位置特点;通过绘制航线,利于学生理解中东地区为什么能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将航线分布图转绘成框图,图文转换,使学生容易构建心理地图,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自主、有效地进行空间思维活动。

四、问题导引,层层深入,探讨影响

教材“世界石油宝库”部分有三幅图。其中图8.5为饼状统计图,反映2007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可以补充更新年代较新的统计图表(如图4),引导学生读数据明确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

教材图8.4为“中东的石油产区图”。问题导引:读图指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在图中圈出主要产油国。中东石油开采出来有哪些去处?图中所示石油运输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中东石油最有可能出口到哪些地区?读2012年世界原油消费量与产量分布示意图(如图5),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教材图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呈现三条航线。问题导引如下。

Ⅰ.找出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地区,完成表8.2(如表2),并请学生到讲台前对照投影分别指图介绍。

Ⅱ.A、B两条航线运输目的地同为欧洲西部、北美,B航线长,为何要舍近求远?三条航线中哪一条航线运量最大?为什么?在图8.6上增加两条航线:一是从波斯湾向东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北美,二是从波斯湾向东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俄罗斯,请学生判断这两条航线是否可行。

Ⅲ.延伸思考。说明中东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中东石油资源对主要产油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本地区的影响。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中东地区未来石油枯竭后经济出路在哪里?

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材图表,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图像资料,挖掘图表内涵,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导引,使学生读图更加深入细致,也更有针对性。适当改变课本活动题的读图顺序为:中东石油地位-中东石油产区分布-石油输出航线-石油产油国未来发展方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石油对当地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由图探因,释疑解惑,分析对策

Ⅰ.直观感受中东水比油贵现象。通过教材示意图8.9“关于中东水资源的对话”,过渡到“匮乏的水资源”部分。在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却很匮乏,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补充近期中东部分国家汽油与瓶装水价格比较图(如图6)。

Ⅱ.探究水资源匮乏原因。补充七年级下册教材P65图3.28“世界气候分布图”,在图中绘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分析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其中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叠加教材图8.8(如图7),以麦地那为例,分析热带沙漠的特点:终年高温少雨。正是由于这样的气候特点,中东地区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Ⅲ.体会水资源匮乏影响。教材图8.13“中东人们的生活片段”三幅景观图分别反映人们的衣着、民居、传统交通工具深受自然环境影响,建议提前学习本部分内容,并补充中东地区饮食习惯图(如安卡拉烤羊),引导学生体会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匮乏对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Ⅳ.解析中东河湖分布特点。读教材图8.7“中东水资源”,分析中东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特点。本圖信息量大,巴以地区局部放大图使地理信息更加准确、清楚、完整。读图中引导学生围绕“河流湖泊分布”主题仔细阅读图中相关信息,归纳出本地区水资源匮乏,河流、湖泊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多国共有。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更加突出,是形成中东紧张局势的原因之一。

Ⅴ.补充相关图像资料(海水淡化图、以色列滴灌喷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图、科威特的储水塔图等)。总结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对策(开源、节流、各国协调利用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

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自然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自然因素影响人文因素。在本部分教学中,由图探因,释疑解惑,分析“匮乏的水资源”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逻辑链如图8所示。

六、以图释文,以文辅图,感受多元文化

教材图8.10“麦加的大清真寺”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伊斯兰教徒朝觐的场景,以图释文,一目了然。教材图8.11“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形象反映了中东地区主要民族及其信仰的宗教。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等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教材图8.12“耶路撒冷的哭墙和清真寺”,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保存下来的一段石墙,是犹太教的最高圣地;图中岩石圆顶清真寺是穆罕默德“登宵”、“天启”的地方,圆顶全部由24K纯金覆盖,为伊斯兰教圣地。补充图9,新增部分(左)与课本原图(右)组合,反映附近还有一处基督教建筑——荆冕堂,这是当年耶稣被戴上荆冠受难的地方。两幅图组合,添加注释,以文释图,结合课本阅读材料,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耶路撒冷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圣城。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中东图表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