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熟语视角下浅谈壮族文化传承

2018-06-07 07:46周彩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承

周彩虹

摘要:壮语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际用语,是壮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壮语熟语是直接具体反映壮族文化的重要因素。要传承与发展壮族的文化精髓,探寻壮语的熟语奥秘至关重要。本文以武宣县桐岭镇作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壮族聚居地人们使用熟语情况调查,分析其“衰落”的主客观因素,探寻透过熟语传承壮族文化的三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壮语熟语;壮族文化;传承

一、壮语的性质、地位及重要性概述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具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壮语作为壮民族日常生活最为主要的交际用语,是集中全面反映壮族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而熟语作为壮语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历史与时代变迁保存下来相对固定的壮语词汇,是直接、具体反映壮族文化的非常重要因素。然而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普通话的大范围普及背景下,壮语正在壮族人的生活中逐渐衰退,壮语熟语的生存与发展更是苟延残喘。因此无论是从语言本身还是从文化层面,积极投入到壯语方言的研究与记录的民族文化抢救变得至关重要。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是壮族民族的聚居地,隶属于北部方言区下的红水河土语片区,地方语言以壮语、汉语和官话(桂柳话)为主。武宣壮语分南河壮语和北河壮语,桐岭镇是武宣南河片区壮语的重要代表阵地之一,以操壮语为主。本文将以故乡——桐岭镇作为调研对象,主要探寻桐岭镇壮族人们使用壮语熟语的现状,并分析其变迁与发展的原因,以期在传承与发展当地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新思路。

二、桐岭镇壮语熟语的使用概况及原因分析

(一)壮语熟语概念界定

“熟语”是中国现代汉语语文学中的一个借词,原指语言中所有固定词组的总和。一般的说,“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等,它是民众中普遍流程的日常习惯用语,它往往具有发人深省、启发思维、警示世人、激发斗志等作用,是民间最基本、最丰富、最常用的语言形式。壮语熟语是壮民族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生活中的交友、治家、做人、识人;生产中的农业、牧业、渔业、气象、节气;事理中的善恶、是非、祸福、贵贱、高低、天人、情理等。壮族熟语根扎于壮族大地和壮族生活的土壤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壮语熟语曾经作为壮族人们最基本、最丰富的语言,在21世纪新的时代背景下,壮语熟语发展现状如何呢?

(二)桐岭镇壮语熟语的应用调查

为了更客观、更直接了解新一代壮族青年的壮语使用动态,本次调查以桐岭镇唯一一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桐岭镇各村落适龄中学生均在此校就读,对象范围均为13-16岁之间。在校壮族学生共1260人,共发12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85份。数据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就桐岭镇壮族中学生的熟语使用情况,笔者设置了4个问题。

1.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语言交流?(单选)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壮族人群中倾向用普通话交流,而作为本土方言壮语地区,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群选择使用交流。

2.在日常生活的壮语交际中,你对壮语熟语的使用程度如何?

由表看出,在壮语交际中熟语的运用已经“濒危”,不会运用的学生达到81.5%,即使会运用,极少同学会经常在壮语交际中运用。

3.考考熟语词汇量:你知道的熟语有多少个?

看表可知:知晓壮语熟语不多,大多停留在10个熟语以下,5个熟语以下的人群超过半数。

4.在日常的壮语交际中,什么是主要影响你运用熟语表达的因素?(单选)

由表得出,近60%的同学在壮语的日常交际中基本不接触熟语内容,而在40%的影响因素占比中发现,学生使用熟语受环境影响最大,特别是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而调查表明,熟语运用与否,对壮语交际影响不大,只有4.3%的人认为对壮语交际有帮助。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桐岭镇中学的1185名壮族学生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群在壮语交流中使用壮语熟语的人;运用熟语交流人群中,绝大多数只停留在会少数的壮语熟语;使用壮语熟语的人群绝大多数认同熟语具有认知世界、明事理、懂做人与增强表达等优势;使用壮语熟语的人群大多受环境影响严重,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也凸显的环境对于语言学习与使用的重要性。以此可以推论,桐岭镇壮族人群中,21世纪年轻一代对壮语熟语的认知水平低,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壮语熟语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首先,普通话推行普及政策的大环境下,作为地方方言壮语的使用空间严重受到挤压,壮语熟语的运用与继承更是难上加难;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壮族地区的人们也从传统的农事耕作生活解脱出来,逐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古老生存方式,部分反映传统壮族习俗及文化的熟语也随着习俗的消失而逐渐消失;再次,出生于21世纪的年轻一代,其处于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新时代父母,思想开阔,思维方式及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发展,因此熟语在生活中的使用率降低;最后,壮语交流只局限于本村落本民族的交流,壮语使用环境及场合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2.主观因素

一方面,21世纪的新生对“时髦、流行”的普通话给予更多的青睐,认为壮语是“老土”,在心理上排斥;另一方面,受客观因素影响,21世纪的年轻人对方言使用兴趣低,认为与自己的生活、升学联系不大,无学习动机。另外就算是感兴趣,也很难将之转化为可利用的价值,比如促进汉语的学习等。

三、壮语熟语视角下的壮族文化传承

(一)加强壮族地区壮汉双语的有效教学

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壮族地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壮族学生的特点及地域文化特点实施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汉语教学或者是壮语教学,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壮文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认读认写上,而应该加强对壮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引导,在教学中,增加壮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学习,让壮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更深刻理解壮民族文化蕴含。而这些内容,同样可以迁移至语文或者其他课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壮族学生的课堂中,积极利用壮族本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壮族三月三壮族祭祖的节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三月三祭祖的有关资料,小组合作,并上台汇报成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收集材料并整理的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民风习俗,深化学生民族情感。

(二)汇编壮语熟语进入寻常百姓家

壮语熟语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与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特别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缺少的是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熟语在父母辈、祖父母辈的言语中也日渐消失。因此,将本地区的壮语熟语收集起来,汇编成册,作为课外读本进入到各村落各家庭中。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也是对自己本民族的了解与认知,在学习中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提高本民族的自信心与认同感。也唯有自信心与认同感才能拯救自己的民族。

四、结语

一种语言的诞生或者消失,都有着其本身的自然规律与必然趋势,自然不可以人的意志为中心强行逆转。然而,作为华夏大地上的一种语言符号——壮语,其本身蕴含着壮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熟语更是壮语语言中极具魅力的一种语言成分之一,研究她、记录她、继承她,应该成为每个壮族子孙亦或者是壮语研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壮族子孙的成长亦然离不开壮民族的文化熏陶。

注释:

(1)李达《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广西社会科学 2003,09

参考文献:

[1]李达《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J]广西社会科学 2003.09

[2]李达著《壮语文化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

[3]吕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与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5月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