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2018-06-08 10:04郭启闻
科教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天津市

郭启闻

摘 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视角,分析了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就促进天津市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 高等职业院校 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01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GUO Qiwe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Abstrac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ijing Tianjin Hebei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Based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and the impac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ianjin.

Key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s; Tianjin City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制约和影响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京津冀协同大背景下,对于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力量与区位优势,围绕天津市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发展规划,优化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结合当前一些新观点、新思维、新趋势,对当前天津高职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做出一个长期有效的发展策略并加以实施,将能够实现天津市高职院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转型升级,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1]

1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天津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职业教育在天津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国家相关领导对天津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并在天津规划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园区——海河教育园区,这为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全市共有公办高职院校25 所,国家示范校4 所,骨干校3所,在校生16 万余人,约占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014 年高职毕业生已有五万余人,占全市高校毕业生的35%。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高等职业院校的支撑。[2]

天津高职教育的整体定位首先要根据天津的经济建设发展为依据,教育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样经济的增长也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天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新型产业领域,高端技能人才需求量变大,造成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1.1 天津市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向

天津高职教育专业以覆盖第三产业为主,覆盖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6.32%,其次覆盖第二产业的比例为31.09%,覆盖第一产业的比例为2.6%。第三产业类专业排名前三的依次分别是交通运输类、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与财经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0.36%、10.36%、7.3%。

第一产业开设的专业数仅为5个,为第二产业开设的专业数达到60个,而为服务第三产业开设的专业数达到了128个,可见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以服务于第三产业为主。[3]在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天津市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1.3:46.7:52.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天津市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专业设置应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方向也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为目的,位于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与天津市战略地位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指出,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其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环境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包括要建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聚集区,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在环境方面需三地共同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4]

在京津冀协同规划中,最重要的是对三地功能的重新定位,它是京津冀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准则,由于天津具有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将发展成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地理位置方面,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所以未来将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并且自古以来天津金融基础较好,能够承担区域金融、贸易已经生产性服务等多种功能,有能力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家在新版京津冀协同规划中将天津定位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在综合改革配套实验中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将天津作为改革先行示范区。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为天津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天津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京津冀区域功能的定位,包括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聚集区、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三地共同打造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这四方面来看,大部分目标都向着世界级,国际化为目标发展,在此背景下同时结合我市的城市四项功能定位考虑,天津未来将急需一批能与国际接轨的制造业方面、港口物流方面、金融方面的高端人才。当前我市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上述件,这就对天津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例如使其所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能否满足市场所需等。这就对天津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提升教学水平与国际高职院校接轨,当前专业设置是否能与产业结构现状相适应,这一系列的问题,既是一个个难点,同样也是高职教育的增长点。

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3.1 政府发挥主导地位,加强宏观调控战略布局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战略,为培养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需要应培养该地区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政府在这方面应率先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法规对高职教育进行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明确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责任、权利和义务;使得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从而进一步确定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通过法律的实施从而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消除传统教育观念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破除行政壁垒,对教育资源分配进行优化,使产业和职业的对接更加有效。这就需要加强政府对高职学院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对不符合天津城市功能定位的专业要一律撤销,对符合并能够对接天津新型产业的相关专业,要进行技术升级,提升专业技术水平。[5]

3.2 实践社会认同理论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竞争力提高社会认同度

在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天天说高等职业教育有发展前景的,成天研究高等職业教育改革的那些人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也就体现出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短时间难以扭转。在当前时期,我们应该抓紧京津冀协同一体化这一历史机遇,以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转移为契机,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竞争力,突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促进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6]

这就要提到社会认同理论,此理论认为要通过群体关系来维持和提高社会认同度,包括社会流动、社会竞争和社会创造。举个例子,在社会流通方面,尽快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学历提升的渠道,实现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和自由转换,完善教育层级结构,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形成学历层面上的流通,解除学生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较低的后顾之忧,这就是学历上的流通,除此之外还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机会、职业薪酬从而加快高等职业人才在社会上的流通。同理,社会竞争和社会创造也是如此,简单来说就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在社会中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最终到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目的。

3.3 立足产业结构的实际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与布局调整实现与京津冀协同的联动

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天津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方向是向着培养高素质型、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高校专业设置布局也应跟随人才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从而进行调整。从第二产业来看,二产制造业人才需求仍占主导,作为未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当前从业人员的数量虽足但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例如,半导体、汽车、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设置规模,应在保持原有质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特别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从第三产业方面来看,天津是传统的北方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未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重任,所以社会对现代服务业人才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旅游等领域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数量巨大,但是学校专业设置比例相对较少,专业培养人才供给不足,与高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相比,天津市服务业人才需求缺口十分明显,远不能满足实际人才需求,这几类应扩大规模发展,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7]

3.4 配合京津冀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目的顺利实施的前提则在于有一批既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又具有一定组织生产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一直以来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点发展方向,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比例增长十分明显,但是从整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情况来看,实际上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仍然很少,无法填补院校人才缺口所需。因此,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更为容易,所以对一些急缺“双师型”教师的学科来说,可以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下转第94页)(上接第2页)中引进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先让其加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后期在学校培养其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8]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天津市
天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如果画笔会说话?
The Right Mindset is the Key to Success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全媒体综合实训建设探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