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职业教育体系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8-06-08 10:04武玉坤
科教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比美国日本

武玉坤

摘 要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更能根据市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与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出我国应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及教育地位,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市场兴办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美国 日本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0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WU Yuku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will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but also cultivate the talents needed by the market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Therefore,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enhance the social status and educational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rease government input, encourage market to set up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merica; Japan; comparison

現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职业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职业院校地位不断提高,逐步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存在层次结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不当等问题。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应科学借鉴学习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结合本国国情,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与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设置、保障机制、体系层次结构、人才培养导向等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 美国与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比

(1)目标设置。教育的一大社会功能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比美日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两国的职业教育设置目标有相同之处,即为本国经济服务。美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区学院,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为社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例如,近年来由于美国公民对健康的重视以及高额的医药支出,“健康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特色专业成为了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培养社会亟需的人才。此外,美国针对农民提出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教学和科研培养职业农民,既有专业种植知识及经验,又有经营农场的技能,以此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有效提升美国农业的质量。同样,日本的职业教育也以市场化为导向,密切与产业结构结合,培养产业所需的人才。战后,日本为加快经济发展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与之相应,在职业教育领域,学生人数在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居多。[1]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了解美国及其他国家法律体系,日本在职业教育中开设了美国法律、经济学及律师学等学科课程。综合来看,美日职业教育体系的设立主要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2)保障机制。对比分析美日职业教育,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兴办中扮演角色大相径庭,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第一,美日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均具有政策制定的权利。美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如1958年出台的《国防教育法》、1963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法》、1994年颁布的《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以及2008年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投资于美国的未来: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蓝图》等一系列法案,不同时期政府针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颁布的各种法案例证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角色。与之类似,日本政府同样也出台不同的政策法律法规,如《产业技术强化法》及《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从宏观的政策制定层面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美日两国政府在财政资助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美国政府以立法的方式促进财政扶持职业教育,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的一部分。例如,佩尔斯奖学金数额的增加以及克林顿政府出台的“直接借贷方案”等。[2]这些政策的出台均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财政的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在财政扶持职业教育方面,主要以增加财政拨款等方法为主,并向职业院校发放研发经费、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经费。两国政府的做法虽有不同,但主要目的均为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提供经济基础。第三,美日两国政府均大力推动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美国政府曾出台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契合程度,并通过政策的出台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兴办,将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的做法与美国政府类似,大力推进“产学官合作”模式,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助推产业界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各种政策的出台促进了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以及职业院校的辅助作用。[3]

(3)体系层次结构。美国与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日本不同,美国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普职融合的单轨制。其职业教育跨越了中等教育、中等后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阶段,主要由综合高中、社区学院等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4]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并没有明确的初等职业教育分支,主要由普职教育一体化的综合中学开展。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选修职业课程,并参加社会实践,学业完成后可选择升学或就业。在中等后教育阶段,可分为普通四年制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年制大学,又称社区大学。学生高中毕业后,可选择直接进入四年制大学学习,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或者,学生可以选择进入社区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就业或是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综合来看,美国的职业教育并没有特定的对应学校,而是融合在普通教育之中。

相比之下,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指高等专科学校及高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涵盖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五年,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技术,毕业后即可上岗,颇受日本企业欢迎。高中可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以及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主要以升学为主要任务,而职业高中主要以就业为目的,综合高中则兼顾了升学及就业。高中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普通本科继续学习,培养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此外,在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选择进入专门学校,主要学习未来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针对女性身份的不同,设立了以家政及人文素養为主的短期大学。

(4)人才培养导向。美日两国职业教育尽管均以市场化为导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但不同国家因体系层次结构的不同,学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也各有千秋。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于普通中等教育之中,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学校根据社区需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考虑地方未来发展方向,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服务地方经济的动态发展,属于综合性职业院校,专业类别纷杂繁多。总体来看,美国社区学院专业设置既涵盖了政府及大学的需求,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设置不同专业,其人才培养导向以社区为主。例如,位于美国加州的橘岸学院针对加州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起房屋结构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学院就开设了木质建筑材料加工专业。[5]相比之下,日本由于其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复杂,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细化人才培养类型及专业方向,通过不同类型学校为社会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即以学校自身类型为人才培养导向。如高等专门学校专业设置主要侧重第二产业,专门学校偏重第三产业,短期大学主要偏重人文社科专业,培养女性维持家庭所需技能。

2 对中国的启示

(1)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地位。职业教育在美国与日本呈现的最大特点是其与普通教育地位的同级性,实现普职的真正融合。两国均意识到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倡职业教育的低龄化以及终身化。反观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且仅作为学生无法考入普通中学或大学的无奈选择,导致职业教育无法得到真正的壮大发展。对此,要积极兴办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首先,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普通教育中开设职业教育的选修课,并在职业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自由转换,改变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其次,职业教育本身也要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的市场契合度,培养社会所需的专门人才,进而其在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地位也随之提升。

(2)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市场兴办职业教育。美日两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呈现开放性特点,根据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同,对职业教育政府的投入也不尽相同。日本政府提出市场承担职业教育办学,政府主要负责兴办国民基础教育; 美国提出州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并动员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来看,各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均立足于本国国情,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国家需予以大力扶植,振兴职业教育。此外,尽管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年来逐渐增加,但其在教育整体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可加大政府投入,如分类推行免学杂费,鼓励更多人参与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更多的让市场主导兴办职业教育,以便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3)明确市场化导向,实现“产教融合”。美国与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均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与之对应,美国鼓励企业参与到社区学院的改革中,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日本也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所需人才。这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导向特点。反观我国,区域产业与高职院校分布不匹配说明职业教育并没有真正以市场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市场化导向的重要手段。尽管目前“校企合作”的口号已遍布各职业院校,然而各大企业仅仅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实习岗位,但涉及企业重大核心问题及决策治理方面仍有欠缺,学校与企业无法完全融合,达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对此,企业可通过兴办自己的职业学校,研究课程设置,培养其真正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学校要针对产业结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及专业设置,增加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

(4)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区域特色职教体系。美国与日本职业教育中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尤其美国的社区学院,根据社区当地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即以社区发展方向为人才培养导向。这一点值得我国职业教育借鉴。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可分为四大板块,包括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部。我国各区域发展任务各有不同,应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根据区域划分及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各自的职业教育体系。例如,在深度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相应的职业教育可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设置旅游业及产品加工等特色专业,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在目标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培养导向等方面仍有欠缺。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我国需立足于本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目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桑凤平.日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教育研究,2012(6):151.

[2] 郑玉清.美国政府干预社区学院发展的角色分析[J].职业技术,2017(2):1-5.

[3] 李博.基于“产学官合作”的日本实践型高职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13):104-9.

[4] 张磊.美国职业教育体系衔接途径探析与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3.

[5] 王凤玉,刘英俊.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2(7):118-123.

猜你喜欢
对比美国日本
探寻日本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日本神社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