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声乐与语言艺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018-06-08 10:19董莹莹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正音语言艺术混合式教学

董莹莹

【摘 要】声乐艺术是音乐和语言结合的艺术,正确地运用语言,准确而形象地传递着作品的思想情感。它通过生动的语言演唱,塑造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语言是声乐的精髓,声音则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体现手段,通过声乐与语言的结合,塑造着生动的音乐形象,传递着丰富的音乐情感,这才是声乐与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艺术;声樂语言;发声技巧;正音;十三辙;字正腔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054-02

声乐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而声乐曲调正是对语言进行音乐化的结果。从诗化语言创作成为声乐语言或歌唱性的语言,也可以说是语言旋律化的创造。歌者通过语言的传达,可以在优美的歌唱行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艺术情感。[1]在优美旋律的衬托下,生动鲜明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深化音乐主题的重要手段。

一、语言艺术

语言,作为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想感情物化体现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也会形成与自己语言紧密联系的歌唱习惯,产生符合这个歌唱习惯的声乐作品。汉语,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点,不论是字体结构,还是语音语法,都体现了民族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表达。除了我们熟悉的戏剧文学语言、电影文学语言、曲艺文学语言以外,音乐与语言也有了不解之缘,并且显示了独具一格的音乐语言特色。

(一)声乐语言。所谓声乐语言,是指富有歌唱性的音乐化语言。通过音乐的可塑性,使语言具有旋律节奏感和歌唱性。声乐语言包括:戏曲声乐语言、歌剧声乐语言、曲艺声乐语言以及民歌与歌曲声乐语言[2]。而语言作为歌唱的基础,要求歌者必须对歌词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刻的把握。因为歌词的结构、艺术风格的体现、语气的强弱变化和轻重缓急都会影响音乐作品的表达和发挥。这就需要歌唱者不仅要分析和理解歌词的主要内容,感受歌词所塑造的形象,还要体验音乐旋律的变化和色彩,并在这个基础上处理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情感变化、音色力度变化以及节奏节拍形式。只有这样,歌者才能使语言在歌唱中得到美化,给听众创造出深刻且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二)发声技巧。歌唱的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产生的频率高低决定的。声音的强弱则是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触碰。掌握声音的放松、自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了解与掌握发声的原理,运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尤为重要[3]。

我们在演唱不同音高的作品时,歌唱的器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唱高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缩短,变薄,口腔的内开合度大,音越高,声带会感觉越紧,音越薄,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滥用高音会很容易声带小结。等再次唱高音的时,就会感到吃力,声音就会变得有些嘶哑。

唱低音时,呼气的压力减小,共鸣位置偏重在下方。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也会增强,声音振幅加大。而唱弱音时,呼吸的气势减小,声音振幅相对较小。所以学生们在演唱时,会感觉中声区的演唱较为轻松自如些。因此,歌唱总是将中声区的训练作为基础训练,然后逐步地向上下高低音的方向发展。同一个歌者,唱高低音时,音色也会发生变化,唱高音时主要运用头腔共鸣,声音高亢、明亮;唱低音时则运用胸腔共鸣,声音低沉、宽厚。

(三)正音。在声乐演唱中,歌词及正确清晰的咬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演唱的内容传达给听众,应当自如地掌握歌词的艺术表现力。如果咬字不清楚,歌者就很难在声音和歌词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所以,拿到一首作品时,最好先让学生把歌词用正确的方式朗读出来,而不是唱出来。对于歌者来说,悦耳的、清楚的、正确的咬字是和歌者本身的技术水平、音色变化相关联的,值得我们歌唱者去深思。

由于发音特征的不同,产生了两种性质的音素,即母音和子音。[4]

1.声母的发音与分类。声母的发音属于子音性质,但由于大部分字子音声带不颤动,因此发出的声音相对微弱。因此,声母发音要求准确、清晰、短促、有力和敏捷。切勿产生字包音、音包字、无字音或字音模糊的情况。

歌唱中为了加强字音的准确和力度,必须注意声母发音部位接触的着力点,同时要纠正部分同学的方言音,有意识地控制发音部位和共鸣腔,以适应咬字、吐字的声音要求。

(1)双唇音:b p m;(2)唇齿音:f;(3)舌尖中音:d t n l;(4)舌面音:j q x;(5)舌尖前音:z c s;(6)舌尖后音:zh ch sh r;(7)舌根音:g k h。

2.韵母的发音与分类。韵母可以分为四类:(1)单韵母:a o e i u ü,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声带颤动。(2)复韵母:①前响复韵母:ai ei ao ou;②后响复韵母:ia ie ua uo üe;③中响复韵母:iao iou uai uei。(3)鼻韵母:①前鼻韵母:an en in ün (ian üan uen uan );②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iang uang ueng iong)。(4)特殊韵母:er,仍属于单韵母性质,是在发e的基础上,舌尖卷起对着硬腭前部,声带颤动,这个音自成音节。

二、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清代王德辉、徐沅澄合著的《顾误录》中说道:歌者“入门须先正其所犯之土音,然后可与善曲”[5]。必须学习掌握各民族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要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否则,即便是再好的声音,却因为歌词唱得含混不清而影响整体的抒情达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是要求演唱者能够准确地咬准字头,吐字则是要求演唱者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型,予以引长、吐准,并有规则地归韵收音。所以说,正确的咬字和吐字,生动的语言变化,都是歌唱表现的重要手段和处理方法。

(一)字头清晰。字头部分,是声母或韵母发音的起始,由气流突破语言器官不同部位的阻力而产生。在声乐训练中,字头要处理得准确、短促,不要拖泥带水,以清晰为原则。字音的准确清晰与否,关键在于字头。因此,咬字时要将咬成的字正确、清晰地读出来。

我国传统的声乐发声理论中,将所有的辅音发音部位分成五大类,即“唇音”:b、p 、m、f;“舌音”:d 、t、n、l;“牙音”:j、q、x;“齿音”:z、c、s、zh、ch、sh、r;“喉音”:g、k、h。按照每个部位的不同,发音用力的部位也不同。另外,我們还要注意的是,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声乐作品,在咬字的力度上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1.抒情悠扬的风格。演唱此类作品时,吸气要做到软起,注意歌唱的连贯性,注意声韵的过渡,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尽量做到圆润、柔和、连贯,气息连贯地进行,具有诉说性。

2.激昂雄壮的风格。在演唱这类作品时,咬字应该结实有力,声乐张弛有度,让声音具有爆发力。每个字音要根据歌词的情绪表达得强劲有力。咬字坚实有力,吐字清晰铿锵。

3.欢快活泼的风格。此类作品的演唱,歌者一定要注意声音的灵活、协调,字与声之间清楚干净,富有弹性和颗粒性。譬如很多花腔作品的演唱,乐曲的基调是活泼生动的,情绪欢快、热情,圆舞曲三拍子的节拍类型居多。

(二)延长字腹。因为汉语中的字腹是由韵母或元音组成的,所以在歌唱状态下,字头一旦发出,就应该迅速而准确地吐出字腹。字腹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为紧密。

在声乐传统唱法的口型要求中,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之为“四呼”。四呼分别是开口呼:a、o、e,用力在喉;齐齿呼:i或以i开头的韵母,用力在齿;撮口呼: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用力在唇;合口呼:u或以u开头的韵母,用力在满口。开口呼要求腔体开大;齐齿呼要求口型呈扁平;撮口呼着力在唇;合口呼要求上下唇收拢呈圆形,撅唇。歌唱中声音是否饱满、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和流畅。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也有论述,认为“五音”和“四呼”要清,但字要练成一线,每个字都似“珠走圆盘”般圆润悦耳。

(三)字尾归韵短、轻、准。《乐府传声》上说:“唱词不清,此交代不明也。”我国的文字是方块字,每个单字中的“子”“母”音都是隐藏着的,比如每个字都按字头、自身、字尾来处理,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自如地收住尾音,才算完整地演唱完。单韵母的字因为没有字尾,所以不需要收音,而复韵母的字,要从大到小收,要收得自然,收得短、轻、准,收音即停。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字都可以分割成几个毫无联系的音节来读,要克服方言音和咬字含混不清的缺点。

三、字正腔圆

古人所云:“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一绝。”明代魏良辅《曲律》,其中“字清”与“腔纯”就是指字正腔圆的关系。字清指发声准确,字音清晰无误;腔纯则是指在依字行腔的过程中,字头、字腹、字尾经过字的延长、收音等过程,仍然听起来很纯净、圆润、和谐一致[6]。

“字正”,“腔圆”也是歌唱语言艺术中吐字与发声的两个重要环节,演唱时要建立共鸣,我们必须在“立、松、通”的规则下,调节声音的共鸣,让喉舌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声音越高,这种状态就要强化。而有些学生在演唱时,下巴僵硬,发音干涩,必要时通过“口部操”的坚持练习,达到唇、舌、喉的放松。“字正”要求把不同的音素准确地表达,要依字行腔,收声、归韵。“腔圆”是对声音要求连贯流畅,圆润丰满。需要在深呼吸的状态支持下,通过面罩、头腔、口腔、胸腔、腹腔等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和美化,并结合作品的美学思想,声情并茂地演唱。

四、结语

无论是哪种演唱形式,作为歌者都有必要研究语言艺术在声乐演唱中的理解和运用,把音乐与语言艺术相结合,“腔随字走”、“字领腔行”、“音音相连”、“行云流水”,使我院表演系的学生更早更好地感受到声乐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2012:88.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2005:188-189.

[3]张红英,王浩东,张钒.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M].2014:75-78.

[4]中央戏剧学院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2011:54-69.

[5]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2007:239.

[6]何添发.歌唱的咬字、吐字和语言处理[J].戏剧艺术.1990(03).

猜你喜欢
正音语言艺术混合式教学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