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四次来吕梁

2018-06-08 03:42薛金莲
文史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东征汾阳吕梁

薛金莲

正如毛主席在抗战关键时刻写《论持久战》一样,周总理在吕梁革命的关键时期,踏着时代前行的鼓点,踩着革命汹涌的浪尖,及时推进和指导吕梁革命进程。

初来吕梁 东征号角响

1936年的东征是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中央红军和毛泽东对外的身份是做买卖的“商队”与老板。渡河前兼任后方办事处主任的周恩来为确保军需供给,对东征部队的编制、干部配备、兵站和医院的设置、被服军鞋的供给及渡河舟船和民工征调均作了周密部署与详尽安排。

1936年2月21日下午,周恩来奉命到吕梁石楼县辛关村与先前到达的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会面,研究工作,直到4月7日,中共全权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赴肤施(今延安)与东北军张学良在延安城内教堂里举行谈判期间,周恩来在吕梁脚步匆匆,行程满满,硕果累累。

周恩来在中阳三交镇(今属柳林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接见了群众代表李文才,了解人民的生活疾苦和抗日打顽情绪;深入群众问寒问暖,宣传红军的主张,组织工作队、宣传队和保卫队。在周恩来的指导、帮助下,三交镇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中阳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并选举出了在群众中威望很高的石滩则村贫苦农民李文才为主席,黄石山为副主席及其他四位委员。同时还组建了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周恩来还亲自把没收来的50万公斤粮食,几万斤红枣和几千件衣服分给了群众。

3月8日,周恩来前往交口县大麦郊红军东征总部参加了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20日至27日,周恩来出席了中共中央在交口县上益村、石口村和石楼县城西南端四江村、罗村流动召开的政治局会议。 4月1日,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东征红军再次发出了《在山西创建对日作战根据地》的指示。东征由陕北进入山西,力图向纵深发展,由于兵力不足,暂时还不可能走得那么远,5月5日东征军回师陕北,东征战役结束。

二来吕梁 抗日烽烟起

1937年战火燃遍了华北,太原炮火隆隆,危在旦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山西成为民族革命战争第二战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在太原成立。为了稳住山西局势,阻止日寇西进,周恩来来到太原,就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抗战事宜,代表党中央与二战区最高司令阎锡山进行谈判。

11月6日下午,日军向太原发起总攻,太原城危在旦夕,“我们一定要在拂晓前突过去!文件包要保管好,发报机要带好,一个跟一个,不能掉队跟我来!”危难时刻周恩来、彭雪枫等人从水西门撤离太原,汽车一路上颠颠簸簸,经过交城、文水,直到第二天即11月8日清晨,赶到汾阳,来到八路军前线总供给部的临时兵站,也就是汾阳城内三皇庙巷天主教堂院内,看到大院内堆放着许多棉花和布匹,周副主席顾不上长途旅途的劳顿,立即召集前总供给部和兵站领导人开会。他郑重地指出:“天一天天冷了,我前线八路军急需棉军装,汾阳兵站储存的棉花、布匹对我们军队极为重要。目前太原形势危急,汾阳也很紧张,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立刻组织力量把这些布匹、棉花运过黄河,运到延安去。绝不能把这些物资丢给日寇!”

11月9日到达汾阳城西栗家庄村,周恩来召集先期到达汾阳的战动总会续范亭、程子华、南汉宸等负责同志谈话,布置了在晋西北各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工作。中午,周恩来在太和桥文庙内接见了太原一中前来参加八路军的学生代表,晚上,周恩來为战动总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全体学员作了《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抗战,坚持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阎锡山军队撤了,我们干,共产党人不能撤,要团结各阶层人士,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华北人民生死共存……周恩来在汾阳的一系列活动,指导、推动了汾阳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对后来战动总会的发展及其领导的吕梁民众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来吕梁 后委筹备中

抗战胜利结束后,没有迎来和平,内战硝烟再起。

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组建中央工委;叶剑英、杨尚昆留在晋西北。庞大的后委机关到底驻扎在哪里合适呢?

1947年4月2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贺龙、叶剑英在三交开会,讨论中央工委、后委的工作,这次讨论的问题,由周恩来回到陕北同毛泽东、任弼时研究后确定了下来。那就是中央后委驻扎在三交镇一带。 主要工作就是情报收集汇总通达以及保障前委军需物资供给

三交是一座山乡小镇,东倚吕梁山脉,西临滚滚黄河,是晋秦要冲之一。三交于1941年解放,群众觉悟高,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临县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品质容纳了中央后委,于是从国统区撤离的单位、干部陆续到达三交,最多的时候达5000余人,临县许多村落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四来吕梁 革命胜利前

一年的较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节节胜利,意气风发跨过黄河,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发。

1948年3月23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策马并肩来到吴堡先川口村渡口,分乘三只木船,率“昆仑支队”(代号)东渡黄河来到临县高家塔下滩里,经索达干、碛口、寨则山村(住一晚),到双塔村。3月25日上午,毛泽东和周恩来召集中央土改工作团和三交区委负责人座谈,强调要搞好土地改革工作,为解放全中国作出新贡献;商定行军路线,周恩来向中央前委和后委全体人员作了行军动员讲话:这次我们离开晋西北到河北平山县去,到了那里,中央机关就汇合了,彻底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3月26日上午10时许,周恩来乘一辆吉普车离开了双塔村,取道白文、康宁,到达兴县蔡家崖。在晋绥军区司令部驻地周恩来住在紧靠右侧的一孔窑洞内。

在蔡家崖居住的九天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一面继续指挥着全国解放战争,一面亲自指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

4月3日,周恩来同毛泽东一行离开吕梁蔡家崖,一路东去,大步走向胜利之途、赶考之路!

猜你喜欢
东征汾阳吕梁
幸福生活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论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杜文秀起义扩张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浅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
近代基督教公理会传入汾阳探析
关于汾阳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东征”与实现民族统一
汾阳出土唐代墓志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