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之后张板桥博士的“山西情结”

2018-06-08 03:42林卫国
文史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板桥博士

林卫国

祖籍山西岚县王狮乡艾蒿沟村、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张板桥博士,是“试管婴儿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张民觉教授的儿子,现任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AACA)的首席执行官,国际交流计划富布赖特(FULBRIGHT)的高级专家。

张民觉和张板桥父子俩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都植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在他们的心灵里,同样有一个去不掉的山西情结。

作为在海外的岚县儿女,张板桥博士对于家乡已不陌生。20多年来,他已有3次返乡经历。

第一次是在1994年7月,他和姐姐张燕林女士护送父亲张民觉院士的骨灰,于7月7日回艾蒿沟家族的坟地安葬。那天正好下雨,但仍有1400余人参加骨灰安放仪式大会。刘泽民副省长、省外办、侨办、侨联、省海外交流协会、省计生委、山西大学以及吕梁地区和岚县的相关单位等敬献了花圈。先父在中国和山西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家乡人对他一行是如此热情周到的关照,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真真把他感动得不得了!

第二次是在2004年10月,他回岚县出席“张民觉魂归故里1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了祭扫祖坟、考察岚县“张民觉小学”、张民觉先生铜像揭幕、纪念张民觉先生暨生殖医学进展研讨会等活动。

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11月至12月。他偕夫人莱斯莉·金女士,除了返乡谒祖以外,还应邀到北京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讲学,做学术交流,是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人们问他三次访华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和山西变化太大了!”他在给笔者的题词中一再强调:“每次回中国都很惊叹!”“这次回国依然震惊于中国的巨大变化!”

其实,不光是张板桥看到中国2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人们也看到他本身的巨大变化,首先是他事业的拓展和提升。1994年7月那次返乡,他的身份只是个律师。2004年10月那次返乡,他的身份是美国沃尔特约翰逊基金会的总裁。而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AACA)的首席执行官和国际交流计划富布赖特(FULBRIGHT)的高级专家。在全人医疗、医疗社工、医疗体制改革、精神疾患、临终关怀等等领域,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机构的投资规模也大为扩大,受惠人群已覆盖了相当多的亚裔美国人,其事业已呈现多元化和蒸蒸日上之势,总而言之比较以前已登上了一个大台阶。

其次,张板桥本身的巨大变化,还体现在他待人接物更加大方干练,更具亲和力,与各界人士交流如鱼得水;他知识和经验的明显丰富提升,其讲学广受北京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的师生欢迎。家乡的父老乡亲无不夸他:“张板桥这娃有出息!”“不愧是岚县名人之后!”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张板桥博士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并非那么一帆风顺。在多种场合,张板桥博士敞开心扉,同大家谈及他的童年。

1949年4月,张板桥博士出生于美国。“韩战”(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同朝鲜、中国交恶。张板桥居住的地区极少有中国人,人们议论的多是“韩战”,视中国为敌,见了中国人总是怒目而视或冷眼相待。张板桥从记事起,小小年纪就感受到被歧视的压力。因为他在美国土生土长,所以中国人把他当美国人;而因为有一副炎黄子孙的外貌,所以不少美国人仍把他当中国人。他说:“那时候,我的处境很为难,可以说是既不像猫,又不像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我们一代人的感受。”

关于如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张板桥博士说:“能否尽快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语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没有障碍。促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还有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踊跃参政议政,多多参加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我和我的妻子就是有意识地这样去做。”

郑板桥博士的父亲张民觉院士,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成就卓著威望极高的科学家。他对子女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谈及张民觉先生平时与家人的交流和沟通,张板桥博士说:“其实,父亲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给子女的确是有点少。如果有一点时间,他也很喜欢跟渐渐长大的子女们聊天,但谈话的内容多半是政治时事。父亲最关心中国的政局变化,他希望子女们多了解一点中国。

“父亲在家庭中,其实很‘孔夫子,讲求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要保持父亲的威严。但我们都不怕他,因为我们毕竟生长在美国。”

张板桥先生说:“父亲的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痛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这种情绪也曾经带进家庭关系中来。”

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我的妻子叫莱斯莉·金女士,是亚裔,有一半日本血统。我们结婚时,父亲不同意我找这个对象,5年多对我妻子很冷淡。一直到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诞生,父亲对我的妻子才热情起来。父亲对我妻子说:‘我以前对你不好,因为你是日本人。我妻子回答说:‘我心里清楚。从此后,彼此之间消除了成见,关系友好起来。父亲曾经表现出的那种情绪,其实也是不难理解的。他是时刻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对于曾经侵略、蹂躏自己祖国的日本人,抱有反感情绪,这是很正常的。”

围绕张民觉先生教育子女这个话题,张板桥先生又说:“在我们青少年时期,周围环境都很讲究时髦。父亲不让我们追求时髦。他说:你们永远不要去追求生活上的时髦,而要去追求接受最好的教育,去追求更多更新的知识!从此以后,我们都养成了樸素的习惯。”

这一点,山西侨界人士和岚县乡亲都注意到了。在用餐方面,张板桥先生一点儿都不挑剔,不管是西餐、中餐,城市饭、农村饭,他统统能适应。在岚县,家乡人用当地风味莜面“栲栳栳”、“河捞”、水晶饺子、烩菜等来招待他,他感到十分喜欢和格外温馨。在用品方面,他也比较随便。他赠送给张民觉小学的书包相当高级,而自己用的行囊、提包,却很简陋。岚县政协一位同志悄悄地说:“张板桥那个旧提包,咱们国内人都不太愿意用了!”

作为名人之后,张板桥的确十分争气。在父亲张民觉的教导和指引下,他无论是在受教育方面还是在搞事业方面,都是在走一条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光明正道。

1970年,21岁的张板桥毕业于麻省波瑞德斯大学。追求知识永不知足的他,又继续攻读,于1973年从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经过3年的实习和锻炼,他的知识和经验越发丰富,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大展拳脚了。从1976年开始,他先后担任过波士顿南湾社区健康中心行政主管、加州瑞德尤克拉健康政策中心法律导师、波士顿市医院社区公益主管、加州皇家基金会策划、加州山埃克沃基金会高级策划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他求知若渴,边干边学,于199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41年,他的父亲张民觉先生在英国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过了半个世纪,当儿子的也庄重地戴上了博士帽。这大概是“书香门第”的“书香”熏陶的结果吧!

从2001年开始,张板桥先生担任加州沃尔特约翰逊基金会(Walter S. Johnson Foundation)总裁。他领导的这个基金会,是专门为举办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青少年教育事业而募集、储备资金的团体。按联邦法律的规定,可以接收和处置个人遗产中未指定具体用途的部分。而筹集到的资金,可以先用于经济活动(如炒股),获得利润以后,抽取一定比例再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日常开支和员工的薪水,也从利润中提成。由于张板桥先生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经济,所以基金会运作相当成功。1984年,有一位人士去世,留下了一笔没有指定具体用途的遗产4000万美元。基金会接收后,放在股票买卖上,逐渐升值,如今已变成1亿美元,并投入慈善事业。

近几年来,张板桥又转入与健康有关的行业,创办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AACA),担任首席执行官和国际交流计划富布赖特(FULBRIGHT)的高级专家,其事业登上了一个大台阶,已呈现多元化和蒸蒸日上之势。今日之张板桥,已非昔日之张板桥可比!

有人问张板桥博士:“张民觉先生的科研成果造福全人类,给无数人带来好处。他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呢?”

张板桥博士说:“作为孩子,我们当然希望父亲多多关怀我们,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去玩……但他总是工作、工作,实在抽不出时间,对我们的关爱的确有点少。后来,他对我的孩子照顾反而多一些,这对我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爷爷更疼爱孙子,是不是老人都这样啊!” 张板桥博士又说:“父亲交往的人,大多是专家学者,而不是大款富豪。父亲的科研成果造福全人类。父亲留给家庭的最大礼物,并不是金钱和社会地位,而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包括对知识和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一切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对他人的长处善于学习从而获得启迪的宽阔心胸,等等。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谈及张民觉先生对中国事情的关心,张板桥博士说:“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对我们讲中国的事情。在我们长大独立之后,父亲还经常把报刊上有关中国的文章剪下来寄给我和我的妹妹。”

不过,子女们对父亲的一些作为,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张民觉先生生前经常寄钱资助家乡办学或抗灾,而他自家并不富裕。张板桥博士在《父亲留给我们的财富》一文中这样说:“过去,父亲对家乡给予多次热情的帮助,我们都不甚清楚。在美国,父亲的积蓄都到哪里去了?给我们的零花钱为什么会越来越少?我们感到非常疑惑。当我们长大成人,了解到中国当时的政治背景,得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某个时期连吃饭都有困难,才理解了父亲寄钱给家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还了解到,他的部分汇款是用于资助艾蒿沟小学时,我们才真正感悟到:父亲的举动是那样地雪中送炭,那样地难能可贵!那样地让人钦佩!父亲是想让家乡的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过上同等富裕的生活。父亲还要我们以他为榜样,日后更多地热爱祖国,关怀亲友。”

重提往事,张板桥博士动情地说:“现在,我是真正理解了我的父亲,从而也就更加热爱父亲。”

张板桥博士第3次返乡,对他来说,确实是一次“永志难忘”的经历。2016年11月29日,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秘书长陈蕾女士就与张板桥博士和夫人莱斯莉·金女士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并宴请。东道主向客人介绍了山西省情、侨情和省侨联近期的工作情况,赠送了由省侨联编纂记载有张民觉院士父子事迹的《海外晋人》图书。并对张板桥博士来晋开展讲学交流的行为表示赞赏,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来晋服务,为山西科技发展和人才交流贡献更多的力量。张板桥博士非常高兴,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省侨联的联系与合作,愿为山西有志于赴美深造的学子提供帮助,并邀请省侨联来美交流访问。

张板桥博士偕夫人莱斯莉·金女士回岚县后,在县政协主席刘瑞峰、副县长程智芳、原县政协主席赵志忠的陪同下,祭拜了位于山西省岚县艾蒿沟村的张民觉墓地;游览了以张民觉先生名字命名的民觉公园,向坐落在公园中央的张民觉先生铜像敬献花篮;参观了岚县民觉学校,倾听师生们自编的三字经《民觉颂》,为之连连道好,并嘱咐学生们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板桥博士还向全县医务工作者,举行了一场以《美国医疗实践和改革》为题的医学讲座,介绍了美国的医疗和医疗政策改革、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内容,并耐心解答在座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赢得了在座学员的阵阵热烈掌声。

2016年12月15日晚,笔者和岚县政协原主席赵志忠先生在太原“岚州土豆宴”餐馆会晤了正在山西医科大学讲学美籍华人张板桥博士。在这家餐馆里,张板桥一行尝到“圪坨”“捣拿糕”“水晶蒸饺”“炒黑片子”“煮黑绺子”等以土豆为原料加工出来的美味佳肴。他既好奇又兴奋!好奇的是土豆这种在美国人人皆知的东西,除了做薯条和土豆泥之外,竟然还能加工出这么多奇妙可口的食品!兴奋的是家乡人竟能像魔术师一样,用土豆办了一桌令人目不暇接而大饱口福的土豆宴,真是心灵手巧啊!他用手机频频拍照,餐后又跑进厨房观看厨师烹调操作,与厨师及员工合影留念。他要把“岚州土豆宴”介绍给美国的家人,介绍给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的员工,介绍给美国喜欢中餐的民众。

自1989年8月起,岚县就成立了由张民觉院士领衔的“张民觉奖学基金会”,广泛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奖励本县参加全国高考和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张板桥博士每次返乡,都对“张民觉奖学基金会”捐款。張板桥博士对父老乡亲说:“我们的家庭给岚县和艾蒿沟村带来了一点礼物(指捐款),就是帮助孩子们的。我们希望,岚县的教育和本地的好食品——醋和面条,将培育出更多像张民觉这样的人才,他们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张板桥先生精彩的讲话,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家乡人民欣喜地看到,张板桥身上的“山西情结”已越来越牢固,越来越深刻。他与家乡的情缘已经是难分难舍,山高水长。家乡人真诚祝福他:事业兴旺,阖家欢乐!他也在各种场合表示: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传承父亲遗志,回馈、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把岚县建设得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板桥博士
陆海之纵
板桥情
博士买驴
森博士作战室
板桥善诵
板桥河
平博士密码
博士蚊
为什么春天就能看到蝴蝶?
雷公奇遇记之板桥黑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