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教育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差异

2018-06-08 10:21缪东菊刘琦吴艳琴殷雯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差异

缪东菊 刘琦 吴艳琴 殷雯

摘要:俗话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强国的重要推力。中美教育不管是在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专业学科的设计上都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就中美两国的教育方面的差异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比较,意于了解这些差异对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美国;教育;差异;人才培养

中美教育不管是在教育的理念上,还是在专业学科的设计上都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教育制度上的差异对受教育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中美大学教育制度的差异研究

中美教育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并通过知识水平选拔人才,长久以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制度体系。而美国作为一个在后来兴起的国家,移民数量较多,因此其文化的包容性较大。两国大学教育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选择

美国的教育也称“通识教育”,大学生在入学之后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专业,比如说经济、美术、语言,学生可以在体验不同的课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同时又可以做到术业有专攻。中国大学生在选择大学时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这种自由只局限于在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可以进行专业选择。

(二)大学准入与毕业要求

美国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进去容易出去难”。美国的大学教育并不是为少数人而开的,其大学的种类繁多,为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不同的大学类别,比如两年制的社区大学、综合大学等,通常学生的学习任务会很重。而中国大学更倾向于“进去难出去容易”,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容易放松对自己要求。

二、中美大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差异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是课程设置的不同。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特色,更是教育质量产生分层的最直接原因。最顶尖的大学最能代表中美两国的教育特色,所以,我們特地调查了中美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和伯克利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并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较为全面以及最大程度上展现出两国课程设置差异原因带来的影响。北大和伯克利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其本科教育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作为中美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大学,他们的本科设置还是有许多可比较的地方的。

从课程结构来说,两所大学本科课程大体上都可以分为校级共同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课三个部分。从各部分的比例来看,北大校级共同必修课和跨学科通选课约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约占60%,此外还有自由选修课程和毕业论文等。

从全校性必修课的内容来看,第一类是和各自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方面,北大有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军事课。第二类全校性必修课涉及到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北大和伯克利都把外语作为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提高全球化时代的沟通技能。北大把体育,计算机学习作为课程要求。伯克利把定量推理作为学生的共同必修课,同时非常强调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

跨学科通选课的设置上,跨学科通选课要求学分比例大体相当,领域划分也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伯克利把生命科学和国际研究都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显示了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和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视。而北大把生命科学课程纳入到了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内,对于国际视野还没有明确的要求。专业课的设置上北大专业课的比重要高于伯克利,其中理科专业主要是选修课较多,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必修和选修课都比较多。

三、中美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教育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开始,从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仁爱”,到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博爱”,“天下为公”;再到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是以社会为本位,将人民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因而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受教育者受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为社会的发展而学的教育理念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而美国的教育更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为了个人的幸福。美国的学生更在乎自己能学到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好处。个人利益是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所持有的理念,他们认为只有个人有了良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的发展。

四、中美教育知识观方面的差异

中美大学在知识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对待知识上,中美大学的教育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一“静”一“动”。中国大学的“静”态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以及权威的尊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而美国大学的“动”态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性思维)、对知识的运用和对知识的拓展与再创造。2006年,一档中央电视台的对话类节目邀请了一批分别来自中美两国,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其中,来自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来自中国的高中生也都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让中国学生一组,美国学生一组,各自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的学生一上来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中国历史,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甚至有人弹古筝,有人背诵古诗词,最后只对援助计划随便说了几句。而美国的学生从非洲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食物、水、教育、艾滋病以及其他一些细小的问题,制定出了非常详细的方案,甚至每一项的预算都精确到几元几分。他们是一个整体,又分工明确。与中国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美国的学生更显得成熟、干练,眼光长远。

总之,中美教育的差异是受到两国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知识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对于教育我们不能说哪种教育好,那种教育坏,只能看其是否适合本国的国情。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而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中国教育制度中好的部分,与此同时吸收其他教育制度中的精华来使中国的教育变得更加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乔卫平,《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年。

[2]薛涌,《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漓江出版社,2011年

[3]李仰安,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1,14,(5),5

[4]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No.3. 2007 General No.202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