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分析

2018-06-09 02:52朱太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朱太刚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更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提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意愿。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个人的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閱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心态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让学生将枯燥的被动型阅读变为主动的愉快性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之后,读书就变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大乐事,他们就会读了之后还想读,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积累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阅读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想。比如问学生看到阅读文章的标题之后想想文章将要讲述什么,如何进行描述,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充满着对阅读的思考和探索,阅读兴趣不会衰减,阅读就成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最后,阅读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把学生阅读的拓展的更宽阔。通过这几点,学生就会一直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机械地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生硬地肢解了作品,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借助识字工具自主阅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书读通读顺,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三、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阅读课文首先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其次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说上,也就是口头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四、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预习引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熟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在教学中,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几篇课文,学生就能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师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有计划、有方法、有效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志.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改策略[J].福建教育,2000第10期.

[2]陈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吉林教育:综合,2009第7期.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