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是来自鲜活的课堂

2018-06-09 02:52杨昌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挖掘创新型人才思维

杨昌华

摘 要:当今学生课堂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才能挖掘其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该改变现在的教学方法,摸索设计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挖掘;思维;创新型人才;课堂引言

一、营造活跃课堂

1.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我们大多老师以三尺讲台为主阵地,吝啬自己的脚步,没有走到学生中去。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缓解师生间关系的紧张。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才能得到体现。同时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培养,在活动中教师的亲和力通过语言、动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究、研究,让学生觉得您似是他求学成长的“知心朋友”;觉得他和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有了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相信学生就敢自由地想和做。

2.把实践活动带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一般都是以阅读、书写、习作为主,动手操作环节甚少。如果改变教学模式,把实践课带进语文课堂中,我想会大增孩子们求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与小壁虎有关的知识及图片,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中分小组展示探究。这样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谈自己的想法会有理有据,语言表达也会很流畅。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随时发问,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这就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精彩环节。另外分小组展示,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情形;老师可以顺势引导点拨,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及时鼓励、肯定。相信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参与面会广,兴趣也会提高,接受知识的效果也会很高。也给学生创造了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创新能力,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到了创造,

二、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实施创新教育

1.引导实践中探究,激发创新意识。

语文课堂中如何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应该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去探索。把课堂作为教师的讲的主体变为学生学的主体,变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的场所,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避免一个问题有很多相同的答案出现。如教《成长足迹》一组,要求学生谈出自己的成长足迹,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点拨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学生一听到老师的提示,同学们会搜集与自己有关的资料。当汇报展示时,都是各自不同的照片各自的优秀习作,成长袋制作都很精美。有了这些铺垫,同学们谈起子自己的故事会各有各的精彩,各抒己见,不会产生相同的答案。这样活动的实施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欲在执着的追求中受到激发,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集思广益,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这样不正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吗?

课堂上教师要激发主动探索,主动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或由此引发出更多的联想、结论等。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应经常问“你有什么不同的发现?”“谁有新的发现?”。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中学习,就会不断产生“新发现”,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2.在活动中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在课堂中学生对其所学知识并不是百分百听懂,但又不能及时问,这种困惑就会遗留下来。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的质疑就会越来越有质量,会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质疑问难。那么教室不再是沉闷的。因此,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敢问,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我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样课堂就是“无声”到“有声”的一次飞跃。在阅读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讨论疑难,发表见解,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凡卡》这一课时,一开始,我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质疑。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小凡卡是怎样生活?他为什么给爷也写信?爷爷能收到信吗?....”.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质疑,有学生马上提出“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同學们一听这个问题都积极踊跃,因为很多同学通过预习课文,知道小凡卡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我让学生谈自己的生活,通过对比来进行感受。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自己找出答案。

三、创造创新氛围,拓展思维空间

1.丰富想象的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学中要善手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展才品堂剔透白雪世界的美景,启发学生想象动物的脚印,“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小画家,你还知道哪些小画家吗?”学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比喻,列举了课本没有描写到的小动物。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借用课外之力。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局限于书本与课堂的教学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的需求,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个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信、甚至十倍以上。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语文教学应冲破封闭狭窄的圈子,教师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能动地将视野延伸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体验,在生活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能力,增长才干。

猜你喜欢
挖掘创新型人才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