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06-09 02:52孙秀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孙秀芳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阵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兴趣激发

如果说20世纪是学生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为途径、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学生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家庭、社会等多种场所,以基本教育和社会化学习途径发展他们的态度、方法、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世纪。针对我国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缺陷,如传统的过死、缺少灵活性,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生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内容体系陈旧、脱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等问题,政府在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中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我国今后的课程设计取向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乐之者”反映的就是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影响力。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极强的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学习过程中主动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干扰。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设法把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开展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文章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多方位写照。在进行文章的教学时,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即学生只有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生活有所了解和认识,才能体会到作者在选材、立意以及语言运用方面的高明之处,才能了解作者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从中接受真、善、美的情感熏陶。我们这里讲的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情境展现,指的是将教材中关于生活的描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一定的情境联系起来,增强学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一点正好契合了古人“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读书观念。

二、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展示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突出教师的教授环节,在知识的学习上更多地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过分迷信课本,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全面能力素质和鲜明个性的人。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掌握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激发潜能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完《桂林山水》一课后,可以专门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秀美山川,这个过程中要兼顾所有学生,尽量为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要在表扬的同时,指导他们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进行本堂课总结。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中多种不同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各种音频、视频和动画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化静为动,能够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起到很好地激发学生學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它们之间外形上的相似点。然后再播放蝙蝠如何捕捉食物的模拟动画,让学生们看完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蝙蝠捕食全过程。最后展示雷达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片,让学生总结其特点,并比较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捕食过程,总结其共同点。在上述过程中,学生们一边看动画一边讨论,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同时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了有关雷达的工作原理的科学知识。再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时,在读到课文有关晚霞上来的那段精美文字描述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晚霞渐变的视频,再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被眼前绚丽的画面深深吸引,并深深陶醉其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生思考

高效课堂必然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课堂,思考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问题的设置上要能够紧扣教材,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具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题的设置要多少适量,大小得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严格选择,让每一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对问题消化、吸收,在数量上应该尽量控制,保证问题的精炼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第三,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重技巧,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的初衷相违背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对问题质疑。小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唤回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思考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因而在学生交流中要注重技巧,所设置的问题要体现一定的水平,体现教学新理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型的教学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教师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学习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