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

2018-06-09 02:52刘秋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营造方法课堂氛围小学语文

刘秋生

摘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带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而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借助一些其它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面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方法

打破教学条件的局限性,选取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可能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给与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营造氛围开始,让学生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从良好的氛围中更有效地吸取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一、教师的仪态促成良好课堂氛围

1.得体的仪容仪表。

老师的仪容仪表对课堂氛围也有一定的影响,得体的仪容仪表,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整个课堂,老师穿着得体,可以避免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老师的穿着上面。教师的衣着,直接反映着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其穿着的关键在于适合教师的身份要整洁得体、朴实、和谐,所以老师得体的仪容仪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教师的着装需要得体以外,老师在教学时教学的心态、表情、体态、动作等,对学生上课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也是老师营造课堂氛围的手段之一。良好的仪表风度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课堂氛围需要营造出活跃的气氛,因此,教师的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授课时避免因为教师自身的心态影响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用最好的状态面对教学,是老师从心态上影响学生的一种方式。

2.微笑面对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微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潜移默化形成鼓励,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很重视老师的态度,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关注以外,对学生保持微笑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微笑可以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步,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而老师在课堂中或者在课堂外保持微笑的面对学生,是一种拉近学生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式,老师可以因此更加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更及时准确的做出调整。微笑是一种亲和力的象征,也许老师面对学生时多微笑,会在无形当中减轻学生面对老师的压力,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在老师教学时感到轻松愉悦,所以老师面对学生不应该只是以教师的姿态面对学生,而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解决问题。

3.给予学生鼓励。

课堂的氛围也包括师生互动,而师生互动的前提是学生可以积极并主动的配合老师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老师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学生可以因此有成就感,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主动的和老师进行互动,在课堂上形成更有效、学习氛围更浓厚的教学环境。在平时给学生鼓励,既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认可,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一种手段。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中只是按照书本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可能并不会达到老师所预期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自尊心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游戏,例如唱歌、背诗、做小活动等形式,通过游戏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到一个相对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属于工具型内容,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按照教学要求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减弱的情况出现。所以寓教于乐,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尽可能的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然后让“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游戏活动的环节,也是学生自身比较希望进行的教学环节,以这种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地理解。

三、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

教学不只是老师单方面的任务,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配合,而老师和学生建立亲密关系能够及时和学生沟通,学生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可以把自己疑惑的地方或者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从而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老师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在拉近老师和学生距离的同时,老师不仅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采用温和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学习过程中用对等的身份和老师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愿意和老师谈论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營造良好的氛围,除了有老师和学生自身的配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面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大部分的知识可能需要老师不断反复的讲解,因此,想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有耐心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夯实基础。结合教学目标、情景、探究、思想等内容,再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在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学习的负担,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一种提升,老师与学生双方面形成有成就感、愉悦的心态在课堂中,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学生从老师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并且通过学习,逐渐减轻面对知识的压力,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以上关于教师的仪态促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寻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等途径,都是促成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方式。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更加提倡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并良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并不是在教学中唱“独角戏”,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营造方法课堂氛围小学语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