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09 02:52田光亮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

田光亮

摘 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迸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的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目的性的构建体系,增强他们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多种情境

一、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从大家熟悉的生活常识来创设情境,能将解答数学难题转变成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能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探究,最终解开了数学难题的过程,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说,在讲解在教师讲解苏教版7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张三角形的硬纸(下图),假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次科学小组活动中,小丽不小心把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碎成以下形状(将硬纸撕成三部分如图示),为节省时间,三个同学分别拿着一块玻璃去三个玻璃店,他们能不能配来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用哪块玻璃有可能配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为什么?经过学生慎重思考和讨论,多数同学认为带第三块去就好,因为它保留着原三角形的一个边及相邻的两个角。然后由三个同学分别拿着三块硬纸到黑板上,试着还原出三角形的原样,结果果然是只有最右侧的纸片,才能还原出三角形本来的样子,这就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的主要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公理:角边角公理。这样,学生对于这条公理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一环节也会深刻的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同学回答完之后,别人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通过学生的探讨和提问,在他们的努力下,将这道题的解答方法研究出来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且,通过亲身参与,他们获得的成就感是不可取代的,这些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三、操作情境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这一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巩固和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要求同学们动用自身的智慧,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出校园内旗杆的高度。要求提出之后,同学们都觉得不可能,望着那么高的旗杆很多同学都犯起了难,在我的鼓励之下,有部分同学开始尝试测量旗杆的高度。最终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有的同学利用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先将升旗的绳子长度进行测量再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同学们的智慧在这次动手操作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动手操作当中他们也将勾股定理进行了尽善尽美的运用。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动手操作情境的创设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以免学生偷懒,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四、矛盾情境

一个戏剧最能扣人心弦的,不外乎矛盾冲突。一堂课最能吸引学生注意的,也首推知识矛盾。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必须是一个能在课堂上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高手,将学生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矛盾中,往往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知识,引发他们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并最终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师讲解平方根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矛盾对立的情境:首先,提问学生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考察边长为5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这个简单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答出正确答案“25”。然后回过头来提问:假设有个正方形,他的面积是25,那么他的边长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给出答案:5。然后继续追问,面积为36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这就是平方法则的逆运算,也不算难,答案是6。而等教师问道面积为5的正方形,他的边长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就是开始思考,那个数的平方等于5呢?这在学过的知识中是没有答案的,这个难题,正好激起了学生求解的欲望,带着问题去接受平方根的概念,无疑使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入。

俗话说,教無定法,学无定法,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必须针对所教的知识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教学法,正是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点时,要结合实际来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