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应用

2018-06-11 09:57张海连王立君耿美厚
东方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动负荷应用

张海连 王立君 耿美厚

摘要: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详细阐明了运动负荷的概念,分别从运动负荷强度、频度、密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针对不同体育项目教学与训练特点,对运动负荷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分别从体育项目、学生类型、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对运动负荷设置的具体论述,该研究对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运动负荷;应用;体育教学与训练

引言:

运动负荷就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能够产生发展、巩固和保持运动状态的效果[1]。通过运动负荷实施体育教学与训练,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使用的手段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掌握运动负荷的强度、频度、阈值等参数,是当前体育老师所應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调节运动负荷参数,实现更好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1、运动负荷概述

对于运动负荷的描述,存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运动负荷是由运动所引起的功能的追加值,该追加值由与运动负荷相关的各个参数决定。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运动负荷强度

我们把某项运动中所体现出的速度、高度、远度、重量、质量等能够反映一项运动成绩的指标,统称为运动负荷强度。该参数有一定的普遍性,即无论该运动项目为跑步、跳高、跳远、举重、体操等,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强度大小,同时反映出运动机体的紧张程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施中,该参数是衡量运动负荷的首要指标,应在体育教学课程的备课过程中加以重点考虑。

1.2运动负荷频度

在一定的运动负荷强度下,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承载该运动负荷的总体时间,表现为运动负荷的频度指标。在同一运动负荷强度下,对于长跑、竞走等耗时较长的体育项目,运动负荷的频度较低;对于100米竞速、短道速滑等耗时较短的体育项目,运动负荷的频度就较高。在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施中,该参数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我们要注重控制使该参数不能过于单一,尽可能的使用交叉的方式进行。

1.3运动负荷密度

单位时间内,某一体育项目的重复实施次数,即代表了运动负荷密度参数。该参数较易理解,在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施中,要注意区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男生与女生、文科生与理科生、体质较优的学生与体质一般的学生、体育特长生与非体育特长生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选择运动负荷密度参数,使整个课程设置的运动负荷密度在学生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防止出现学生疲倦懈怠的情况,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运动负荷密度过小的情况,无法达到相应的体育教学效果。

2、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2.1不同体育项目中应用运动负荷

众所周知,体育项目的类别广泛,本文依据运动负荷强度,将不同体育项目分为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高强度体育项目有快跑、跳跃、攀登等,而慢跑、投掷等则属于低强度体育项目。例如,同样进行100米跑步,快跑后心率达到180次/分左右,而慢跑后心率一般只有130次/分,显而易见的,同一个体对于100米快慢跑具有不同的反映。

由上文可知,运动负荷强度和频度是两个重要参数,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强度参数反映学生所能承受的刺激大小,而频度参数反映学生所能承受的刺激深度。因此,根据体育项目的区别,从学生个体的承受能力出发进行考虑,对于高强度体育项目,注意采取多个体育项目间隔安排的方式,降低频度参数;反之,对于低强度体育项目,可以持续增加强度参数,但强度参数的增加必须建立在运动量不断积累的基础上。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负荷强度和频度不能同时增加,安排成波浪形起伏状最佳合理,否则易使学生过度疲劳,从而影响体育锻炼效果。

2.2不同学生类型中应用运动负荷

体育的教学与训练应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锻炼程度的学生,选择同一负荷,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提供两种应用运动负荷可行有效的方法[3]:

(1)区分类别实施教学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将同一类别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体育训练,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加入适合自己运动负荷的体育训练群体,通过简单的分级分类方法设计运动负荷参数,从而更好地是不同类别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提高体育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整体调控实施教学。

整体调控,即在体育授课期间,根据课堂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整与控制,包括体育教师调控和学生自我调控。无法否认的是,当前的体育教学面临的外界干扰较为复杂,教授课程班级数量众多,各个班级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调控,实施合理可行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计划,通过调整改变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课程计划,适应当前运动负荷的整体情况。

2.3不同课程安排中应用运动负荷

根据运动负荷相关参数因素的影响,合理的体育课程安排,意味着运动负荷各个参数处于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结果。该运动负荷区域范围内设置的体育课程,能够保证学生身体表现出最佳的反应,课程全过程中学生心率处在某一合理的区间。因此,提供两种应用运动负荷可行有效的方法:

(1)根据备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控制整个体育课程的时间处于适宜的运动负荷范围内,并于课前给出相应提示。

(2)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呼吸程度、出汗量大小、面色和精神状态等信息,调节体育课程的实时进度,适当地延长课程时间或提前终止高强度运动负荷项目。

(二)订立合适范围的运动负荷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

四、结语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负荷理论指导教学非常必要,健全的运动理论应用,既能让学生合理运动锻炼,又不至于太累,影响其它课程的进行。本文对运动负荷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释,重点指出应用运动负荷所需考虑的主要参数:运动负荷强度、频度与密度。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为日常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可依据理论和可执行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哈雷著,蔡俊五等译.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1.

[2]汤鸿波.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30(11):148-149.

[3]金宏宝.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对训练的影响与合理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4(12):140-142.

作者简介:张海连(1981.1)男,汉族,山东滨州,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运动负荷应用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
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负荷与密度研究
浅议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地安排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提高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