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运用

2018-06-11 09:57吕海龙
东方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反思思维导图

吕海龙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1]在语言技能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让学生实现从理解到表達则需要一个成功的内化过程,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梳理阅读文本框架,为学生写作提供直观的示范作用。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意注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篇能力,更对他们的写作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读写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初中生的五级写作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1]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构建能力。读写教学通常以阅读为基础,要求学生能仿照文本的话题、结构、语言、思想等方面的内容重构文本。[2]而对于英语思维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仅依靠话题、思想进行文本重构难度过大,结构和语言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具象的示例。常规读写课中教师倾向于把语言的教授作为课堂重难点。阅读课后学生在对着各单元的习作仍显得力不从心。不是他们缺乏语言,而是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故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对于文本结构的梳理势在必行。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并能将思维过程视觉化。它通过运用人的左右脑功能来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力、发展空间智能、促进创造思维,而在众多领域影响深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想和信息、作出选择、快速找到新信息和旧信息的联系提高记忆力,而这些正是我们写作所需要的。[3]阅读课教学目标在于学生不仅能学习模仿语言的使用,而且要具备篇章结构的借鉴能力。思维导图则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章脉络,为学生在新语境下将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创造了良好平台,是学生读后文本再生的强有力的依据。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MindMapping)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同时在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因素之间建立一座记忆的桥梁,通过运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形成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组织性彩图,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4]传统英语读写教学中,单纯的语言结构让读写课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较低,读后的写作环节更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思维导图将图像引入课堂,以层级图和关键词为主要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领会思想、理解作者,为读后的写作提供结构依据和思想示范。

2.对初中读写教学的认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技能的培养尚属于入门阶段,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更是离不开大量的英语语料输入。对初中生来说,阅读方式的语料输入是他们英语语料输入的主要途径。[5]但是,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热衷于分析和讲解语法、词汇,缺少对篇章结构等信息的分析和指导,致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制停留在识记一些争取词句表达上,而难以形成良好的语篇写作技能和意识。不少学生在提笔写作时缺乏思路、无法扩充写作内容,而往往出现简单组合参考词汇、语句单一等问题。宁波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文评分标准指出:第一档(14-15分)要求学生能写明全部要点,语言基本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学生要达到行文连贯就必须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熟练掌握文章的结构、具备较为熟练的语篇构建能力。思维导图以激活学生思维作为出发点,不仅可以借助图像再现阅读文章中的词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呈现文章构建框架。构图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内化的过程,又是学生思考拓展的平台。因此,它也为学生语料输出提供了思路,发散了思维,构建了框架,使行文连贯成为可能。

3.课例对比与分析

3.1.课例背景与主题

本次活动内容选自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Unit 10 Section B (3a-4).是一节以读促写课。要求学生学会使用be going to do/will do等结构表示将来计划打算.本论文采用课例对比的方式,记录了两位初中英语教师的授课过程,授课班级均为城镇中学普通班。

3.2.课例呈现与对比

下面笔者就从两位教师设计和实施的以读促写教学活动入手,立足写作这一教学目标,分析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并通过对比,探究思维导图在读写教学中的运用及有效性。

3.2.1.读前

在读前,两位教师分别作了如下任务设计:

(1)教师A的设计

任务1:What are PSYs new year resolutions?

教师呈现PSY的图片,直接让学生作答。学生一板一眼地给出答案:He is going to eat healthier food./eat more vegetables/get lots of exercise。紧接着教师通过描述各种语境,展现阅读文章中的新结构:exercise more to keep fit/ study the subject their children learn at school.

(2)教师B的设计

任务1:Enjoy the song

在学生欣赏完歌曲后,教师以free talk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词。歌词中的信息恰好起到了以旧带新的作用。歌词欣赏之后,教师自然地向学生发问:Can you choose a title for the song?以此引出本节课话题。

任务2:What are Rosies new years resolutions?

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用目标语言“She is going to…”谈论Rosie的新年决心。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对连接词:“First/ Then/ So/ As for life等给予提示。再以齐说环节及时巩固强化。

3.2.2.读中

读中环节主要是语料的积累过程,两位老师也分别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1)教师A的设计

任务1:Make a list of the New Years resolutions.

Readers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Many

Lots of

A few

Some girls

Some parents

One old lady

学生按照要求寻找信息,并以目标句型“Many readers are going to …”进行回答。完成表格后,教师请学生按照表格进行复述。

(2)教师B的设计

任务1:Careful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

思维导图将文章结构从四方面进行了梳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始对篇章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再次提示学生使用连接词,并引导学生思考各种适用于谈论将来计划打算的结构,包括:be going to/ will do/ plan to/decide to等。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语言,又让他们掌握了结构,更强化了他们对语句连贯的概念。

3.2.3.读后

读后教学则是语料的输出环节,对于本节以读促写课,读后教学则以语言输出为主,其中包括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

(1)教师A 的设计

任务1:Make a survey about the students new years resolutions

Students name Resolutions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然后根据表格,仿照阅读文章进行写作。最后通过report的形式进行反馈。

(2)教师B的设计

任务1:Group work

Name Whats your New Years resolutions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3.3.課例对比分析

在读前教学中,教师A的任务设计目的在于复习本单元已学知识,引出本节课新词组。单纯地以PSY为主角,提供各种情景让学生说,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作用。任务中学生单一地使用He is going to…句型作答,而教师也未及时进行引导和难度的改变。学生因为没有挑战性而显得参与度不高。此任务并为达到预期效果,反倒让学生显得较为消极被动。不同于教师A的设计,教师B则以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作为导入,并通过欣赏歌词导入课堂,学生兴趣较为高涨。在问题设置方面,教师B也充分考虑到了任务设计的层层深入,问题设置的环环紧扣,由歌词点出本节课话题。再以mind-map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四方面来探讨Rosie的新年决心。在引导学生语句表达时,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在两位学生单一地给出同一句型结构时,立即引导学生进行调整改进。思维导图的运用让学生在读前就有一个框架意识,为如何谈论新年决心埋下伏笔。

两位教师在读中都设计了找不同读者的新年决心这一任务,但是不同的是教师A的任务较为表层,即学生可以直接获取信息,而后又以单一的形式进行表达。缺乏深度和提升,学生从读前到读中并没有能力的提升,而是反复做着简单的机械操练。教师B则借助思维导图,将文章结构进行了一番梳理,再以一个全新的结构让学生寻找信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次对写作框架有了认识。与阅读前相比较,本环节的任务难度有所提升。学生不再是单一地使用be going to 的表达,而是将以往所学的结构进行活用,为写作中的语言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读后环节两位教师均以学生谈论自己和同学的新年决心作为读写课的输出环节。教师A的设计则让人有读写环节脱节的感觉,学生虽然积累以一定的词组句型,但是在写作环节却显得手忙搅乱,无从下手,只能盲目地仿照范文进行无条理的拼凑,文章缺乏连贯性,语言显得较为单一,无篇章感。相反,教师B 则经过了读前、读中的铺垫,思维导图的反复出现已经让学生明确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来描述新年决心。在这一大框架的引导下,学生的仿写文章势必在思路、结构和谋篇布局上更胜一筹。而教师对连词的强调,对语言多样性的引导,更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中养成良好习惯。

4.体会与反思

传统的读写教学往往拘泥于语言结构而对语篇生成的过程缺少合理监控。语料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但是仅有语料却缺乏组织的文章必定不被认可。而学生篇章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再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从读前,到读中,再到读后,教师都应借助思维导图给学生灌输结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文本、如何围绕主题并加以拓展。依据读写教学不同阶段,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高效地运用思维导图。

4.1.读前:立足话题,以旧带新

在读前,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写作的主题,筛选常用词汇或者写作中可能用到的词汇、句型,然后利用多种手段呈现单词,为学生创设情景,促使他们进行词汇与句型的联系[6]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激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图式、而且激活学生对语篇框架的关注与借鉴,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课例中教师B借助思维导图,对已学 “What is she going to do?/Where is she going to live?/ How is she going to do that?”进行了复习,并以study/life/work/health四方面的图式呈现引导学生归纳得出New years resolutions 这一新话题,顺利实现话题衔接和知识的递进。

4.2.读中:瞻前顾后,理清脉络

读中任务一方面应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需要为写作训练打下基础。不同于传统的填表式任务设计,思维导图既覆盖了阅读任务,也呈现了文本框架。以往的填表式任务在反馈环节一般采用师生问答或生生问答的形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句型、词汇或意思上。思维导图的引入,则可以突破词句义这些鼓励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模仿篇章式的形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五级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1]这就要求写作前教师应给学生示范或操练连接词的恰当使用,思维导图模式的任务设计鼓励学生在反馈环节突破词句,以连接词将图式结构贯穿于一体。教师B对阅读活动的设计及反馈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4.3.读后:水到渠成,谋篇布局

二語写作练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阅读不同语篇获取文本结构、信息观点和表达方式,然后再以个体的认知体验为蓝本进行概念整合,最后建构生成新的语篇意义。[7]读后活动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并且归纳出语言规则及方法,通过各种口笔头活动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迁移,从而使语言技能综合化。[8]在读后环节,教师应选准拓展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经过读前和读中的铺垫,学生已具备丰富的语料积累、较为熟练的语篇建构能力,此时他们迫切地希望运用他们不断感知的思维导图去构建自己的语篇。两位教师同样设计了谈论学生们新年决心的任务,却收效不同。教师A的课堂中学生对于自已构建语篇期待不足,同时也因为不知道如何组织文本让他们充满挫败感;相反,教师B的课堂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如何组织新语篇信心十足,也跃跃欲试,他们期待能将自身经历构建成新的语篇。

5.总结

在英语读写教学中,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教师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又可作为学生运用的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9]思维导图对读写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这种图式模式呈现的篇章结构正是学生构建篇章的直观示范。这正是当先中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的读写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发挥其以旧带新、呈现结构、谋篇布局的作用,加强学生组织语言、构建结构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胡洁元.例谈支架模式在读写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

[3]崔贝贝.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

[4][英]托尼·巴赞,巴利·巴赞.叶刚,译.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张珍喜.”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6]杨金秋,彭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青岛大学师范大学学报,2000.

[7]戚亚军.语篇生成的认知操作模型假说[J].外语界,2007(5).

[8]李梦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活动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69).

[9]舒晓杨.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反思思维导图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