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病史采集开放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8-06-11 11:15秦淼刘秀梅侯春丽铁剑华侯学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医学生

秦淼 刘秀梅 侯春丽 铁剑华 侯学红

[摘要]开放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很好补充。积极开展开放课堂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诊断学病史采集开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利用学生互评及教师反馈模式相结合,较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问诊技能、临床思维、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学生满意度高。

[关键词] 医学生;病史采集;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90-02

开放课堂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比,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无法取代传统教学,但却是传统教学非常好的一种补充形式。开放课堂中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则退于其后,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教学环境中,包括小组讨论、课前背景知识储备与演练,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及临床思维能力[1]。诊断学是医学生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接课程,病史采集即问诊是诊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从事临床诊疗的基本功。针对传统教学学时及空间的限制这一不足,教师在模拟临床环境中开展病史采集开放课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问诊的方法,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能,本研究针对病史采集开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11月在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参与病史采集开放课堂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0人及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学生互评及教师反馈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人员参加开放课堂前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人员专业层次、课程开设及培训内容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学生互评及教师反馈模式

由教师安排仿真临床环境的模拟、诊室,教师先用5分钟向学生介绍病史采集要点。之后将学生分为A、B两组,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与模拟患者(教师代替)一对一进行问诊训练,其余学生认真记录。待两名学生问诊结束,A、B组学生分别进行互评,每个人必须发言,对进行问诊训练的学生的优缺点分别进行整理,然后A、B组进行讨论分析。课程最后由教师分别对两名问诊学生及各组发言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反馈总结,归纳学生病史采集过程中的优缺点及用词不当或容易疏漏的内容。在反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

2.传统教学法

由教师归纳病史采集理论知识及问诊要点,并用幻灯片等形式讲解学生容易疏漏的问诊要点。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病史采集要点。问诊题目与实验组相同。

3.随堂考核方法

采用病史询问评分表对学生问诊内容进行评测,满分100分。由带教教师对学生问诊的全面程度、患者基本信息、就诊原因及患病时间、腹痛部位、性质、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诊疗经过,患者患病后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等要点分别进行量化考核。

4.调查问卷

课后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照组及实验组学生分别就此课程是否对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学习效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升有所帮助进行比较。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数±标准差;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表1通过分析学生病史采集随堂考核成绩,采用学生互评及教师反馈教学模式得到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另外,根据对两组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实验组教学模式较对照组对学生临床工作能力、临床思维、学习效率、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调查内容及反馈结果见表2。

三、讨论

病史采集即问诊在诊断学理论教学中至关重要[2],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也是临床医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问诊的全面程度及沟通技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结果。在现有的诊断学教学模式中,问诊教学多偏向于传统教学,即教师进行问诊理论授课,问诊实践教学则是在各个科室见习时,部分学生采集病史或观摩教师询问病史。由于学时、学生沟通能力弱、病人不配合等诸多限制,学生无法反复进行问诊训练及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应用标准化病人较传统教学法可明显增加问诊效率[3]。在开放课堂中应用模拟教学手段,实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学习临床知识及技能的条件与高仿真的临床环境,符合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目标,可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及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4,5]。

本研究采用学生互评讨论与教师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开放课堂模拟真实临床环境,将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评、纠错,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医患间的沟通技巧及问诊全面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及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课后反馈也是对学生问诊细节及讨论内容一对一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加深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了病史采集技巧。医学生开放课堂是传统教学的一项非常好的补充措施,对学生课后各项技能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积极探索开放课堂模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但目前开放课堂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经费投入及设备管理問题、实验室开放管理问题、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如何真正实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等,这些都是医学教学改革创新面临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蒋立平,章洁,蔡力汀,等.医学寄生虫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8):654-656.

[2]李晓丹,傅强,张桦,等.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下的问诊教学新思路及其目标达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58-59.

[3]戴杏,王成,沈涛,等.标准化病人结合CBL教学法在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6):716-718.

[4]尹悦,韩霏,郭凤林,等.临床实习前医学模拟教学集中训练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67-101.

[5]秦淼,铁剑华,侯学红,等.标准化病人联合高端模拟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5):95-96.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医学生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开放课堂,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