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研究

2018-06-13 08:00张小磊齐庆超梁少民李春发
水产养殖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长亲本泥鳅

张小磊,齐庆超,梁少民,李春发

(1.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河南 郑州 450006)

近年来,人工养殖泥鳅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泥鳅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现阶段养殖泥鳅苗种依然需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和质量没有保障,无法满足集约化养殖需求,严重影响了泥鳅养殖产业的正常发展。为此,探索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笔者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对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孵化开展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工作,已初步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该文以2017年试验为例,对泥鳅的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进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王村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试验时间为2017年4—6月。场地内设有孵化环道、蓄水池、供水池等孵化设施以及水井、水泵、充氧泵等孵化配套设备。整个试验场地外架有钢筋结构塑料大棚,并置有保温层,用于调节光照及温度。

1.2 亲本的选择

试验的亲本来自基地自培,并有少量够买自周边村民。选用体形匀称、无病无伤、体色正常的健壮泥鳅,其中雌鳅腹部要膨大、柔软而有弹性,看起来颜色微红,并有透明感;雄鳅要个体较大、胸鳍追星明显。

1.3 亲本的培育

将雌雄亲本分离,分别置于消毒过的专用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池面积以50~100 m2为宜,保持水深在40~120 cm,池底留有约10 cm厚的淤泥层,并设有进、排水口和防逃网。每日早晚各投喂一次,投饵量约占泥鳅总重量的5%,繁殖前增加到7%。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每周换水 1~2 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

1.4 泥鳅的催产

采用人工注射的方法进行催产。注射药剂为鱼类常用激素,主要有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地欧酮(DOM)等,混合配施,每尾亲本注射量控制在0.5 mL。注射方法为背部肌肉注射法。

1.5 泥鳅的孵化

将亲本泥鳅按雌雄1:1.5的比例配组,放入泥鳅孵化环道内,微流水刺激。环道内置有环形网槽,待雌鳅上游、雄鳅追逐,缠绕并相互摩擦,如此反复,进入发情高潮期。产卵、受精过程结束后,将亲本捞出,受精卵经环形网槽留在孵化环道内,可以直接进入孵化阶段。放卵密度为100万~150万粒/m3,控制水温,保持在23~26℃。孵化用水要清新富含氧气,pH值保持在7~8之间,并用60~70目的网进行过滤,防治水蚤等水生昆虫和其他污染物流入孵化环道。脱膜时可加大水流,约30 h后即可出苗完毕。刚孵化出来的鳅苗在水中不能活动,以卵黄囊为营养,待大部分鳅苗卵黄囊基本消失后,再投喂煮熟的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裹,置于盛水盆中挤压,做成蛋黄水,然后泼洒入环道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经过2~3 d、苗体出黑变黄时,可将鳅苗移入育苗池进行培育。

2 结果与讨论

2.1 泥鳅亲本的怀卵量

怀卵量是衡量泥鳅生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寻找高怀卵量的亲本,能够显著提高泥鳅的孵化效率。为探讨泥鳅体长、体质量和怀卵量的关系,该研究从试验亲本中分批次挑选出数量不等的待产样品,测量体长、体质量后解剖取卵并计数,按体长将雌鳅划分为Ⅰ(小)、Ⅱ(中)、Ⅲ(较大)、Ⅳ(大)共4个不同的等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就体长而言,怀卵量随泥鳅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泥鳅体长大于15.8 cm时,单位体长相对怀卵量增加更为明显。就体质量而言,怀卵量随泥鳅体质量的增加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其强度要弱于体长,尤其是在泥鳅体质量大于36.1 g时,单位体质量相对怀卵量的变化表现得相对稳定。由此可见,泥鳅亲本的怀卵量与其体长和体质量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概说来,在规模化人工孵化中,挑选体长大于15 cm、体质量大于35 g的雌鳅作为亲本进行培育,更有利于提高泥鳅的孵化效率。

表1 泥鳅亲本的怀卵量

2.2 泥鳅幼苗的孵化

该试验4批次孵化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泥鳅幼苗的孵化

由表2可知,4批次试验平均产卵量156.3万粒,平均出苗量143.8万尾,平均放苗量114.5万尾,幼苗的平均孵化率超过了92.0%,入塘前幼苗平均开口成活率达到79.7%。与已有的研究报道相比,该泥鳅孵化试验结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试验中大部分泥鳅亲本并未死亡,得到了及时的分离,有效地降低了泥鳅孵化的成本投入。

为使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达到更好的效果,除了遵循试验流程,还需注意以下几类。

2.2.1 时间的把握 泥鳅孵化需要做好对时间的把握,做到4个“及时”:一是要及时做好亲本的储备,选择无伤健壮的泥鳅,并在其自然产卵之前,进行强化培育,并用微流水刺激,促进泥鳅性腺成熟;二是要及时进行催产,视亲本大小注射适量催产药剂,注射时做到“快、准、稳”,并做好对泥鳅的固定,以防止因其扭动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要及时进行亲本分离,减轻长时间滞留环道对亲本造成的不适,并防止其对泥鳅卵的吞食;四是要密切观察出膜情况,及时做好环道内水温调节,减少水温变化对出膜效率的影响。

2.2.2 水质的管控 水质对泥鳅孵化至关重要,除了保持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无污染外,经多次试验对比后认为使孵化环道内水中溶解氧在6~7 mg/L、pH在7.2~8.0之间更有利于鳅卵孵化率的提高。

3 结论

泥鳅亲本的怀卵量与其体长和体质量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规模化人工孵化中,挑选体长大于15 cm、体质量大于35 g的雌鳅作为亲本进行培育,更有利于提高泥鳅的孵化效率。

遵循试验流程,把握孵化时机,并控制水质,使孵化环道内水中溶解氧在6~7 mg/L、pH在 7.2~8.0之间,均有利于泥鳅孵化率的提高。

在泥鳅亲本存活的前提下,该研究中泥鳅幼苗的平均孵化率超过了92.0%,成活率达到了79.7%,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

猜你喜欢
体长亲本泥鳅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泥鳅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捉泥鳅
捉泥鳅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