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光璃彩千般美
——走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红海玻璃产业园

2018-06-15 06:15白英
今日民族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海模具车间

□ 文·图 / 白英

玻璃车间炉火红

淡墨白描的托盘,晶莹剔透的杯盏,清风晓月的画瓶,风日流丽的器皿……一件件玻璃制品飘逸出清淡简约之风,透露着丰腴奇艳之美,走进有着玻璃之乡美称的山西祁县红海玻璃工业园,各种玻璃制品让人大开眼界。在我国玻璃制造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玻璃可以说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然而在红海,你可以看到玻璃的另一种美,在这里,玻璃是文化,更是艺术。

正在吹玻璃的郭才军

01 挑料

02 高温软化

03 成型

04 滚料

来到祁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门大院、晋商传奇,巧合的是,红海玻璃园与著名的乔家大院近在咫尺,刚刚还是满眼的古宅红灯笼,瞬间就转换了画风成了遍地的火光流影。红海玻璃园干净整洁,充满现代气息,这是一个将传统的玻璃制造与玻璃文化、工业旅游相结合的“贸、工、游”一体化的工业旅游景区。园区内有玻璃艺术博物馆、玻璃体验站、玻璃艺术品画廊等。

在如今,许多传统行业被现代机器化所取缔,而红海玻璃人工口吹玻璃制品工艺却一直延续,这些优雅的玻璃制品中,凝结着小伙子们的精气、姑娘们的灵气,所以美得别具生气。玻璃器皿最初成型的炉台车间,这里的景象和华贵高雅、玲珑万般的玻璃器皿相比,它的塑造与成型简直是判若两个世界,室内气温极高,胜似酷暑的高温烤炙。火焰外蹿的大炉、磨得锃亮的吹管、烧得发红的原料、冷水浇了模具升起的白雾夹杂着轰隆轰隆的烧火声、乒乒乓乓的落杆声,还有那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绷紧的肱二头肌、火光映照下的姑娘们愈显俏丽的脸庞,交汇成一幅声光合一的立体劳动画卷,土旧的厂房、简单的工具、敦厚的工人与时尚的工艺品相映成趣。

01 进入模具

02 吹制成型

03 加底

04 剪断造型

05 造型

06 奇妙

炉火熊熊下工人们挥汗如雨,玻璃熔料在1600℃的高温下熔化、变软,只见一个小伙子,手拿一米多长的长棒,蘸取熔液转接到玻璃吹管上,伴随着拉、扯、压、点等操作,他泰然自如地吹气,然后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的蛋形空管,将末梢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套上模具进一步吹成葫芦形。独特的造型呼之而出。

离开了原始古朴的炉台车间后步入了深加工区,又是另一番景象,放眼望去,这里俨然是一个玻璃艺术的海洋,到处堆放着各种形态、各种色彩的花瓶、茶杯、盘子半成品,与炉台车间满满的小伙子们散发出的荷尔蒙味道不同,这里是清一水的姑娘,整个车间静静的,姑娘们有的在细致入微地一笔笔勾描,笔触所至,花儿盛开;有的在小心翼翼地贴花纸,轻轻地用刮片刮平,不留一丝褶皱。描金、喷色、刻花、蒙砂、酸洗、堆釉,一件件平常的玻璃器皿,经过姑娘们灵巧双手的润色,精美花纸的装饰,逐渐变得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姑娘们说,她们加工出的玻璃制品上,金光闪闪的花纹、线条,都是24K真金描绘上去的,是货真价实金碧辉煌。

在红海的展厅,还有更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看着像瓷器,但比瓷器更轻便、更透亮。具有中国风的花瓶、茶瓶、笔具、酒具,典型的中国红让人看着目眩,每一件都美得那么精致。这边还没有看够,脚步已经不自觉地挪到另一展廊。欧美风格的水晶酒具、杯具和中东风格的水烟壶、糖缸、果盘、果汁杯、咖啡杯等……看着这些富有异域风情的品种,也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生活。

01 描画

02 创新的堆花玻璃制品

03 红海玻璃展厅

红海,就这样一个最早只是靠简单技术吹制“琉璃格蹦儿”的小作坊,如今已成为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玻璃制品更远销中东和欧美市场,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也为世界玻璃艺术制品添加了强劲的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红海模具车间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炎热的红海
春天的小船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炙热的红海
“扶贫车间”拔穷根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A7_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