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初中历史新教材 强化学生国家认同意识

2018-06-16 06:07缪世娟
关键词:历史课堂

缪世娟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尊重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词:初中新教材;历史课堂;国家认同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52-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16年秋季,全国中小学开始实施新版历史教材,现已发行使用了七、八两个年级四本教材。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新教材,强化初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笔者结合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做法和感悟。

一、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培养学生国家意识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要认识和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逐渐形成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认同、认知意识,这是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作为初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初中历史新教材,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和国情中,认同自己的中国国民身份,从而强化国家认同意识。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新教材这一部分共有五课,比老教材增加了近一倍的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抗战的重视,这一部分也是强化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绝佳内容。上课前一周,笔者给学生们布置了问题,让他们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因为有了学生课前的准备,这堂课比较出彩。教学片断如下:

师:十四年抗战,哪件事让你感触最深?

生:有一位记者采访一群志愿者,他们要去河北组织游击队。记者问其中一人:是否相信中国会赢。那人表示,对于中国的最后胜利,他是有确信的。记者又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师:战争结束已有70多年了,现在的中日两国还有差距吗?

生: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从两国的总体实力来讲,中国有优势,但是有些方面与日本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军事上,日本也拥有很多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到2016年,日本超过150年的知名品牌有3万多个,而中国只有5个。日本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但是很少把最新最好的产品卖到外国,尤其是中国。他们怕新技术泄露,他们有根深蒂固的危机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师:晚清政府和旧中国落后,所以经常挨打。新中国奋发向上,所以我们扬眉吐气。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没人会停下来等我们。当今世界,科技的更新速度惊人,每一项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随时都可能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今天落下的一步、两步,也许到了明天,我们不得不十步、百步地去追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五课知识,内容可谓丰富。为了用好新教材,笔者对教材使用进行了拓展,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得信息,自己寻求答案,形成自己的看法。笔者惊喜地看到:让学生最感动的是军人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的是和日本还有差距,也让学生明白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让学生坚定的是爱国心,也就在向别人表述自己的主张中,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一步步得到了强化。

二、了解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初中历史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星空里最耀眼的星星,可以让学生看得眼睛发光,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文化自信会因此而油然而生。

比如: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这本书中,中国人有这8位,他们是孔子、蔡伦、秦始皇、毛泽东、成吉思汗、老子、隋文帝和孟子。以孔子为例,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还影响了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儒学还形成了文化圈,影响至今,所以,100位名人中,孔子排在第5位,在他前面的只有三大宗教创始人和牛顿。

不仅孔子等8人,古往今来,中国还有无数的民族脊梁,他们对祖国母亲怀有最炽烈的眷恋之情,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敢为天下先,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尽忠,为民族尽节,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爱国传统。虽然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但他们流芳百世,为人景仰。比如:西汉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三、了解党的历史和传统,为中華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奋斗,培养学生爱党意识

有人说:现在的政治是未来的历史。新教材中涉及当今政治内容,如果用好了,同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

比如:八年级下册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教材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要理念一一呈现,是进行国家认同意识培养的重要一课。

教学中,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灿烂;再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强大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加热爱和拥护党。通过回忆已学内容,激发学生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毛泽东说过:“我爱进步的中国,不爱落后的中国”。中国要进步,要发展,仅靠先辈们的辛苦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的未来掌握在青少年的手里。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充分用好新教材,强化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这是一名历史老师应尽的教育责任。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历史课堂的有效提问初探
论高中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的培养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引入社会热点丰富历史课堂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基于生态教学理念的历史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