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性研究

2018-06-16 06:07俞聪
关键词:实践内容课程

俞聪

摘 要:初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发展学生体育技能的重要平台,是小学体育“兴趣化”和高中体育“专项化”发展的联系纽带。我校尝试开展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活动,并在教学管理、实施途径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效果。

关键词:课程;内容;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63-1

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是面对实际问题、解决体育教育难题的举措。当下,初中体育教学过多关注学生的“跑”“跳”“投”的技能训练,有关符合时代特征的具体、丰富、新颖的项目没有得到重视。我们要开展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从课程开发与评价的角度入手,将师资队伍、学校场地建设、内部管理调整等落到实处。关注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需要,用课程的丰富应对诸多诉求。

一、立足学生的发展,丰富初中体育课程内容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高中体育教学需要走“专项化”的道路,足球、篮球、网球等球类活动以及健美操、舞蹈等将成为体育教育的主要项目。从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实来看,我们所做的基础性课程建设仅仅把篮球、武术纳入到了课程体系当中,其它项目虽然也有所涉及,但是更多是形同虚设,这给我们的现行体育教育带来的很大的挑战,开放课程资源势在必行。比如,我们学校将足球课程作为必修项目,实施校本化的内部重建。借助学校现有体育教师中足球专长的老师进行指导。积极探索足球教学的新路径,将课程的建设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方面,用校本化体育教材的研制推动该项工作的深入实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足球”引进校园,将足球教学列入教学计划。

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重新定位也是我们丰富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教育部门重视包含智力运动在内的项目建设课程,较好表达了体育课程的丰富性思想。但是,从学校层面来看,我们不可能将近30项活动逐一落实,这就需要实施艺术化的课程重构。我们的做法是,分散与集中结合、错时与穿插结合、长课与短课结合,为学生的课程选择和管理提供便利。再则,受高中“专项化”经验的启发,我们初一年级探索出了“走班式”阳光体育开展模式,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特长和需求选择项目,初一年级进行一次自我选择,将学生自我选择与学校考察推荐相结合,既给学生匹配的项目,也会根据学校的考察进行适度的失配调控,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项目带来的体验,也为学校师资、场地、器械调控带来便利。

二、构建多维的层面,丰富学生的实践形式

首先,我们学校结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长、爱好的调查,有计划地开展各个年级之间的体育赛事。这样的活动不但增进了班级之间的友谊,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了运动技能,更为我们的高级别赛事做了人才选拔的准备。这方面,我们设计了很丰富的组织活动,如,跳长绳、靠背走、三人两足、长履竞走等。多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得他们有机会领略到伙伴的体育风采,向更多的同伴学习体育技能。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区域性体育传统项目校际之间的合作条件,开展校际交流,推动区域性的体育特色活动多元化进步,促进体育特色经验的辐射与交流。近年来,我校正常与几个合作学校开展篮球、足球、毽球联赛,在一系列的比赛之中,学生的实战经验明显丰富了,运动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这种以赛促练的形式,是我们学校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再则,我们还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特色的建设,为学生体育教育提供平台。在我们学校,每个体育专业的教练必须带一个特色的体育运动团队,学校保证经费、发展平台到位,在此影响下,一大批体育苗子輸送到了高中及师范学校,走向了体育赛场及教师岗位。在重视体育特长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我们还对他们开展了立体化的培养活动,要求他们在参加特色团队之外,一定要尽其所能地发展其他体育特长。

三、搭建宽广的平台,建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我们实施了丰富多样的学生体育发展课程,体育教师的来源和在职培训就成为了首页的任务。当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弱化。为此,我们积极实施“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分解体育专项项目,将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让他们不但丰富知识结构,而且获得新的专业技能。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除了本专业知识得到很好学习巩固之外,对于学生体育的其他方面课程也要有所学习,做到“都能教”。此外,我们积极探索非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志愿者活动,鼓励学校里的其他学科教师中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建设上来,为体育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事实上,非体育专业教师中,不少体育爱好者们的体育水平达到了专业化的标准。这样的举措缓解了体育专职教师不足的矛盾,减轻了体育专职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更为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我校在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有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但还有些做法仍停留在经验层面,因此,我们在积累感性认知的同时,着手将课程建设推向纵深。下一步我们要围绕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运用问题,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运用,将体育课程资源建设从管理推到课堂前沿。

[参考文献]

[1]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孙越.中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实践内容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