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志愿活动有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研究

2018-06-16 06:07潘海茹
关键词:志愿服务

潘海茹

摘 要:本文从学校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看到了契机,提出了开展学校志愿服务促进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的主张,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支持或批评指正。

关键词:志愿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达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83-1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们一种精神时尚的追求。在各种国内外的大型活动中都闪耀着志愿者的精神光芒,这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志愿服务的精神与笔者们思想品德课的许多价值观念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把志愿服务作为思品课教学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载体,在学校结合思品课相关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以“开展学校志愿服务”的研究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学校志愿服务”的研究,可以把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通过志愿服务的活动落实到学生、教师甚至家长身上,带动大家一起成长。如何开展学校志愿服务促进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在教师引导下确定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虽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师引导学生确立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实践和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和达成价值观。

二、合理分组,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确立活动主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在教师引导下让小组成员民主选出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强的组长,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团队的力量,实现团队素养在小组中的达成。

分好各小组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自学相关的服务知识,联系社区的相关场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目的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和体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现實数据资料。每次活动后组长要进行活动记录,而且还要收集作业的难题并反馈给教师。每个学期结束前,教师要利用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总结,然后进行评比奖励。

三、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

教师可以利用思品课堂、班会课上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小组分享和展示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学生可以在讲台上谈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感受,或者通过PPT展示他们参与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是志愿者服务的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共同回忆分享的资料或成果的过程,将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这种过程充满着正能量,无形中就形成一种道德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道德评价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在开展活动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学生在志愿活动中队各种问题的碰撞和处理,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扬团队精神,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唤醒良知,促进学生内在情感的提升。

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究。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不能靠“告诉”来实现的,而需要更多让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来实现的。开展学校志愿服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实践活动,可以“点燃”学生美好的情感,照亮社会。

五、在开展学校志愿服务活动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在每次开展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

笔者们学生毕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较少,正确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每次开展志愿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要肯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社区类志愿活动或服务,就需要教师的正确辅助和引导。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中得失与成败不是关键,关键是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心灵产生触动。

2.活动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环节可以再一次提升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意识,也能再次锻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利用班会课、思品课、学校的墙报、甚至报刊杂志等媒体让学生对自己参加过的志愿活动进行分享总结和反思。学生在分享中,可以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在总结中,可以提升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反思中,学生会发现问题进而进行思考,这又是一种认识或知识的提升。最后教师要把学生分享总结反思的成果进行宣传,这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同学之间传播着一种道德的正能量,这也是笔者们思品课所要达到的效果,更是学校德育要达到的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开展学校志愿服务,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要求,也能很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能很好促进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效达成的道德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在开展学校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对他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精神。学会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了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
大学生金融知识进社区志愿活动实践思考
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构建志愿服务新常态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对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活动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