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6-20 07:41罗坤义
黑河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思维训练阅读能力

罗坤义

[摘要]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整体成绩,也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校致力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改革,运用比较教学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探讨了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中的特点和价值,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阅读教学;比较教学法;阅读能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通常都是以死讀书的方式对文字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对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阅读能力提升慢。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其中,比较教学法属于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整体成绩。

一、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中的特点和价值

近年来,我国有关人士和相关学者对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将比较性学科分为比较文学、比较教育法、比较法学和比较政治学,并将其视为学问研究的主要方法。十九世纪以来,比较教学论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至二十世纪末期,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实质是把比较法列为教学方法研究的范畴之内,通过对不同教材进行比较,选择出最优的进行学习。

1.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首先,比较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教学法主要从阅读教学组织方式的系统开放性、阅读教学指导思想的系统开放性以及阅读教学方法的系统开放性都有所体现。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第二个特点是多元探究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的探析。除了上述的两个特点之外,比较教学法在阅读思维训练上还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和发散性。与正常教学模式相比较,比较教学法的发散空间更为广阔,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启发思维,并与多篇文章进行衔接,将课内、课外的学习相结合,并形成由点到面的学习模式,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2.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对该教学法的原理和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灵活应用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指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这些价值体现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分析当中存在的一些浅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学生在阅读期间所存在的弊端,如阅读拖拉、视野受限等,也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阅读水平的不同,将比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渗透,以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有的学者侧重于探究语文教学的微观比较,然而基本上每一篇文章的侧重点以及具体方法都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在陈良言的《几种微观比较教学法》中,也提到了语文教学当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且操作简单的微观比较教学法,增减法、对照法、改词法以及换写法等。

而有的学者比较着重强调宏观层面上的比较教学法,比如在邱万紫的《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教学法》中,则认为可以分成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而纵向比较又可以划分成: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或是不同作品等;横向比较主要包含课内和课外的比较、课文篇目的比较。

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要求

比较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具有特殊性,并非是单一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第二,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第三,对课外教学的要求。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根据其自身属性而决定的,但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等。例如赵文娟在《短文两篇》的对比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比较《爱莲说》与《陋室铭》两篇古文的构造和句意,然后应用比较教学法向学生讲解具体的授课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1.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要求

教学方式的要求是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比较教学有很多的具体方式方法,根据其效率的高低,来对具体的方式方法进行选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方面非常无序且无系统性,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对教学方法进行自主的选择,但是教学成果却不尽人意。如果配合使用比较教学法,教学效果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可以对不同的文章体裁的教学以及类似的特点文章教学选择最为有效的比较方法。

比较教学法包含了比较阅读能力训练、比较阅读内容的选择、比较态度、比较思维的锻炼和培养等阅读内容。如在具体的比较阅读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些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及可比性等方面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具体的比较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寻找及分析整理、评价总结等相关方面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陈志新在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时,选取了比较教学的方法,分别从文中景色的刻画以及构造布局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其中还阐述了将比较法融入教学的关键作用。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主体,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对于阅读学习的指导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效果。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既应顾全大局、客观平等,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首先,在阅读指导方面,尽管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指导和规定,但不同的语文教师对于这些规定的理解和认知有所不同。例如部分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理解关注较多,在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部分教师则更在乎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学中往往追求数量的累积,而对学生实际的阅读质量重视程度不足。

另外,还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阅读指导过程中,要与学生的个人情况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个人能力,评估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在教学期间,还需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习惯及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比较教学法除了对教师有一系列的要求之外,同样对学生也提出相应要求。首先,学生应当具有自主学习的认知能力,不排斥阅读,愿意投身于语文阅读学习中,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阅读审美能力,特别是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产生一定的思想启迪,激发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主动权,要注重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果、审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对课外比较阅读的要求

首先,阅读要求和谐一致,即师生之间的和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属于被接受者,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现代阅读要求和谐一致,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平等的关系,不论是在交流讨论上,还是在教师讲解过程中,都要求氛围融洽,学生敢说、教师敢讲。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做到相互关爱,彼此信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严谨的教学态度,创设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此外,学生也应安于本分,尊重教师,而不可疏于纪律。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建立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要求师生之间对于阅读的学习目标要一致。最后是比较结果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及时反馈,使教师在课外指导中更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课外比较阅读情况。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教学法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该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春.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6.

[2]王汇宝.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比较教学法思维训练阅读能力
比较教学法在“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