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8-06-22 01:54滕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石膏踝关节钢板

滕磊

踝关节为机体的负重关节, 扭伤后, 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发病较高。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常规治疗术式以单纯石膏固定为主。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较长, 且疼痛严重,预后较差。有研究指出, 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更佳[1-5]。本文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中, 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6例,女18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54.10±10.49)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5~90 h, 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71.18±7.26)h。对照组患者中, 男 15例, 女 19例;年龄41~79岁, 平均年龄(54.22±10.5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4~88 h, 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71.25±7.4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无凝血障碍, 无手术禁忌证;③患者已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采用石膏固定踝关节, 根据踝关节X片检查结果, 确定石膏的拆除时间。石膏拆除后, 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1.3.2 观察组 采用3D打印技术治疗:术前, 采用CT扫描踝关节, 将数据导入Minics 19.0软件, 采用光敏树脂材料,建立并打印3D骨折模型。根据3D模型设计手术切口、制作钢板、确定螺钉的植入位置。钢板厚度0.8 mm、网孔直径1.5 mm。嘱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全身麻醉。于踝关节骨折端中心做3~5 cm切口, 清理血肿, 复位撕脱骨折块。于撕脱骨折块附着的三角韧带区域做切口, 将钢板置入切口中, 固定螺钉。缝合骨折远端副韧带, 将其固定于钢板网格中。采用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螺钉位置以及骨折位移情况, 确保无异常后, 方可冲洗并缝合切口, 加压包扎。术后2周左右,视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 考虑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 促进病情康复。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②观察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X线检查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X线检查结果提示无明显异常;有效:踝关节功能有所恢复, X线检查结果提示病情有所恢复;无效:骨折未愈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 预后情况包括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定,得分与疼痛程度正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时间(13.96±1.69)d、骨折愈合时间(10.24±1.2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47±1.88)、(14.01±0.35)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康复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x-±s, d)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比较[n(%), x-±s]

3 讨论

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常规术式以石膏外固定为主, 患者疼痛较为严重, 加之术后无法及时进行康复锻炼, 因此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 治疗安全性[6-8]。3D打印技术为临床用于制作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固定钢板的新型技术之一, 可有效定位钢板及螺钉的位置, 改善骨折的固定效果, 预防骨折位移, 促进骨折愈合[9]。将该技术应用到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治疗过程中, 对骨折治疗效果的提高及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的降低, 具有积极意义[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时间(13.96±1.69)、骨折愈合时间(10.24±1.2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47±1.88)、(14.01±0.35)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所制作的钢板, 可被妥善固定在网孔中, 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因此, 患者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一般较低, 生活质量较高。除关节僵硬外, 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同样为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本组采用3D技术治疗者, 仅1例发生了并发症, 表现为感染, 由患者未遵医嘱进行切口护理所导致。给予处理后, 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行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者, 发生并发症者共6例, 包括感染3例、关节僵硬3例。可见, 与石膏外固定术相比, 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治疗中, 安全性更佳。需注意的是, 为进一步提高钢板固定的牢固性, 临床可于钢板的尖部网孔处, 直接植入1~2枚螺钉, 以降低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风险的发生率, 为患者疼痛的缓解及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内外踝尖部撕脱骨折的治疗中, 可有效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杨帆, 杨延坤, 郑宏.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应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4, 11(9):629-631.

[2] 李萌, 邱裕生, 马兴, 等.3D打印技术及典型病例数据库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1):94-97.

[3] 张晓敏, 郭奕斌.3D打印技术在遗传性骨病治疗的应用与展望.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1):47-51.

[4] 马旭, 邬波 , 柳椰, 等.3D打印技术在肘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 10(3):228-231.

[5] 许靖, 黄文华.3D打印技术在人工手指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现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7, 34(9):950-954.

[6] 何晋.软固定在外踝撕脱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3(7):133.

[7] 桑莉莉, 黄泽鑫 , 刘洪亮, 等.双踝骨折并距骨外侧撕脱骨折1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3):71-72.

[8] 刘敏.对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20):74-75.

[9] 宋杰, 许圣犬 , 徐修磊.石膏外固定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老年三踝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6):68-69.

[10] 孙江森.应用带孔克氏针加压张力带治疗胫腓骨内外踝骨折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3):250-251.

猜你喜欢
石膏踝关节钢板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石膏之魂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石膏鞋印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