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的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对比分析

2018-06-22 01:54杜红兵刘文泓杨逢生宾开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环切环切术拆线

杜红兵 刘文泓 杨逢生 宾开云

包皮环切术应用在包皮过长或者是包茎的治疗中效果较好, 临床普遍应用的包皮术式为传统包皮环切术, 虽被大部分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但其仍存在缺陷性, 因此需改良包皮手术术式, 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1-3]。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包皮过长患者232例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2例包皮过长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116例。纳入标准:包皮过长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未进行过任何阴茎或包皮手术;无感染情况发生。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尿路感染、阴茎发育异常的患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包皮粘连、可疑肿瘤的患者。观察组年龄14~55岁, 平均年龄(28.52±9.78)岁。对照组年龄14~57岁, 平均年龄(28.61±9.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安排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若患者患有糖尿病, 则需在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后方可进行手术。术前进行备皮, 并将阴茎根部的毛发刮除, 对会阴部、阴茎体、阴茎头和包皮进行清洗。观察组使用包皮环切专用测量尺对阴茎冠状沟前阴茎头的周径进行测量, 并以此数据合理选择大小合适的新型包皮套扎器。

1.2.2 麻醉方法 指导两组患者取仰卧位, 在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 在阴茎根部背侧使用浓度为1%的盐酸利多卡因5 ml行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绕阴茎根部1周均匀注射4~5 ml盐酸利多卡因;观察组将包皮上翻, 进行消毒, 置于包皮内板, 在距离冠状沟12点方向0.3 cm处环形注射盐酸利多卡因2~4 ml 1周, 翻回包皮。

1.2.3 手术方法 使用血管钳夹住包皮口3、6、9、12点处, 对照组利用剪刀背侧将多余的包皮内外板环形减去, 电凝止血后对包皮内外板进行修剪, 再使用丝线进行间断缝合,运用浓度为5%的聚维碘酮消毒切口, 并使用纱布和弹力绷带对切口进行包扎。观察组在阴茎冠状沟前方的阴茎头和包皮内板间放置内环, 将内环和阴茎冠状沟的方向调整至一致。从包皮系带处使用套扎器外环对包皮内外板进行卡压。在套扎器内外环之间固定包皮内外板, 有齿侧、刀口侧分别靠近阴茎近端、龟头, 对内外环之间的包皮进行调整, 促使包皮细带、包皮内外板的长度合适且左右对称, 在包皮推移无皱褶的情况下将卡扣闭合。使用刀片贴着外环刀口侧将内环、外环处的多余包皮环形切除。术后通过牵拉观察套扎器的牢固情况, 并对切口进行消毒。

1.2.4 拆线拆环 在术后1周左右, 对照组进行拆线, 观察组进行拆环。在操作前30 min予以患者去痛片1片口服。观察组使用专用下环工具插入套扎器锁齿卡口处, 将套扎器锁齿旋转打开, 后将卡压外环平行打开, 取出内环, 对创面进行消毒并保存干燥。使用纱布对创面进行环形包扎, 包皮内外板和创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1周左右将自粘弹力固定绷带去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6 h、拆环(拆线)前夜间、拆环(拆线)时疼痛评分进行评价, 分值区间 0~10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系带对合不良、水肿、伤口裂开、感染、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3.80±0.28)min、(7.17±1.11)d, 均短于对照组的(27.52±4.25)min、(8.66±1.25)d;出血量(2.03±1.00)ml少于对照组的(10.12±1.51)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拆环(拆线)前夜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6 h、拆环(拆线)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的12.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疼痛评分比较( x-±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包皮过长是泌尿男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5], 一般是由遗传所致, 长期包皮过长会对阴茎发育、性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甚至会导致不育、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情况的发生。尽早进行包皮环切手术能够使生殖道传播疾病的感染率、生殖器肿瘤发生率有效降低[6-8]。

传统的包皮环切手术在临床中应用时间较长, 其疗效受到患者的肯定, 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疼痛明显且术后美观度不太令人满意。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进行包皮环切术, 能够在套扎器内环硅胶垫圈、可自锁式外环之间卡压包皮内外板并进行操作[9], 不仅能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 还可避免包皮裂开、缺血坏死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在阴茎背神经、包皮内板下沿冠状沟进行环形麻醉, 止痛效果明显且可持续止痛[10], 能够直接进行手术, 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美观度。相较于传统的包皮环切手术, 新型包皮套扎器包皮环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在包皮过长的治疗中, 应用新型包皮套扎器进行包皮环切术所取得的效果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更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黄韬, 吴世皓 , 曾任创, 等.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与两种传统包皮环切术的应用比较.广州医药, 2017, 48(4):73-76.

[2] 张兴勇.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2):83-84.

[3] 马敏, 吴海啸.应用新型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对比分析.中国性科学, 2017, 26(7):30-32.

[4] 缪惠东, 陆佳伟, 陆福年, 等.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与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5, 21(4):334-337.

[5] 肖兰, 古天文, 秦慧, 等.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治疗小儿包茎包皮过长的成本效果.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4):38-42.

[6] 张溪, 侯垒, 崔功静, 等.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性科学, 2016, 25(12):31-34.

[7] 赵永久, 占鹏程, 陈强, 等.新型包皮套扎器行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比较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7, 23(11):1007-1013.

[8] 赵永久, 占鹏程, 陈强, 等.新型包皮套扎器和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7, 23(12):1093-1098.

[9] 舒守成.新型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7):73-74.

[10] 潘宏兵, 丁俊涛.包茎患者使用包皮环切套扎器与传统方法行包皮环切术疗效比较.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7):91.

猜你喜欢
环切环切术拆线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拆线
苹果树环切操作要领
拆线
包皮过长早“环切”
痔疮环切术造成肛管缺失Ⅰ度直肠脱垂1例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