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效果探讨

2018-06-22 01:55李建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肝素神经功能分子

李建华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致残率、死亡率较高,该病发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 可能出现偏瘫、视力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预后[1]。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通过治疗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尽可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以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其生存质量[2]。目前治疗主要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为主。本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4.63±7.79)岁;对照组中男25例, 女 21例;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55.74±7.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 4100 AXaIU, 皮下注射, q.12 h.,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水平、NIHSS评分、Barthel 评分。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肌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显效(肌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肌力提高、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正常)、无效(肌力、神经功能障碍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 分数越低, 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轻;采用Barthel 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血液学指标包括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 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水平比较( x-±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arthel 评分比较( x-±s, 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2例胃部不适, 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流动力因素、血管壁变化等有关。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治疗以抗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为原则[2-4]。

低分子肝素为临床常用抗凝剂, 具有抗血栓、抗炎、抑制溶血反应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作用, 对预防急性脑梗死的进一步发展和复发具有较好的作用[5,6]。该药物对抗因子Ⅹa活性较强,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的释放, 并能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具有较强的促进纤溶和抗血栓作用, 且对血管内皮细胞其它功能不产生干扰[7-9]。该药物还有利于促进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的恢复, 从而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血液学指标水平、NIHSS、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 可有效溶解血栓、疏通、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该药物起效较快, 不良反应少, 不需要实验室监测用药[4], 不失为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好的药物。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且不良反应少。

[1] 罗洪伟.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7, 4(43):8500-8501.

[2] 蒙树煜, 马存, 罗文.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80例.陕西中医, 2013, 34(2):151-153.

[3] 董艳玲, 王荣桂 , 李瑶宣, 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6(3):177.

[4] 席顺英, 席顺意, 王景广.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9):2082-2083.

[5] 任翔, 杨杰.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0):9-11.

[6] 赵微.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6):108.

[7] 李凤君, 孙广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27-28.

[8] 杨雅菁.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基层医学论坛, 2014(8):978-979.

[9] 刘智峰.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8):138-140.

猜你喜欢
肝素神经功能分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分子的扩散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