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8-06-22 01:55蔡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苏醒精细化麻醉

蔡青

麻醉护理是指在予以患者麻醉前后实施的有关护理干预, 通过对患者进行麻醉护理, 可以提高麻醉医师的工作效率, 减轻麻醉医师的压力, 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成功率进而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2]。可见麻醉护理是外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直接关系到麻醉效果, 更关系手术能否成功。因此在围麻期做好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选择精细化麻醉护理, 取得了较佳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行麻醉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系统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研究组中男38例,女 22 例 , 年 龄 26~79 岁 , 平 均年龄 (60.51±6.34)岁 , 平 均麻醉时间(4.81±1.59)h, 平均术前睡眠时间(5.10±2.33)h。对照组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9.82±6.10)岁, 平均麻醉时间(4.76±1.61)h, 平均术前睡眠时间(5.03±2.5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围麻醉期给予患者常规麻醉护理, 包括术前访视、麻醉前导尿管置入以及麻醉后苏醒干预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精细化麻醉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麻醉前,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柔和亲切, 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主动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手术室环境以及需要患者配合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让患者对麻醉与手术有一个直观认知, 鼓励患者对麻醉的信心, 消除负面情。②环境干预:保持手术室温度与湿度, 温度需维持在25℃左右, 湿度以 50%左右为宜, 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可预防患者出现寒战、呼吸道黏膜干燥等,此外注意输液体的加温。③麻醉中干预:注意输液与输血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掌握输液速度, 协助麻醉师密切注意纱布的吸血量, 做好尿量的记录, 在输血前需配合麻醉医师严格查对, 观察是否有输血反应, 如果出现寒战、酱油色尿、高热等需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抢救[3]。④保暖护理:护理人员注意控制手术温度与湿度, 为患者盖好被单, 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时间, 可择情况使用输液恒温器对输入液及血液加温,或者使用温盐水冲洗体腔等[4]。⑤麻醉苏醒阶段干预:手术结束后, 患者苏醒, 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调整体位, 头部应偏向一侧, 预防误吸或者窒息, 严密观察患者, 一旦出现挣扎躁动要防止患者跌落, 在苏醒前, 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瞳孔以及意识等, 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后可将患者送回至护理病房[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手术进行时、术后60 min及手术结束)镇静效果, 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予以评估[6]。监测两组患者入室5 min的临床体征变化, 主要包括SBP和H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麻醉前、手术进行时、术后60 min及手术结束时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室5 min血压及心率比较 入室5 min后, 研究组患者SBP(127.82±10.15)mm Hg与HR(92.46±10.17)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83±12.96)mm Hg、(112.85±9.60)次/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效果比较( x-±s, 分)

表2 两组患者入室5 min血压及心率比较( x-±s)

3 讨论

麻醉与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刺激源, 会导致患者血压与心率的改变, 加之患者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从而容易诱发机体改变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围麻醉期间,给予患者精细化护理,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从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努力配合手术治疗, 最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精细化的麻醉护理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麻醉中干预、麻醉苏醒阶段干预等。研究证实[7], 围麻醉期患者的主要不良情绪包括焦虑与恐惧等, 可见麻醉护理中心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有利于麻醉手术的顺利完成。再者, 注意保暖问题, 如果患者体温过低, 会造成凝血障碍、药物代谢率下降、伤口愈合差、手术后渗血量增加以及严重感染等,对患者的恢复造成较大影响[8]。此外, 对患者行麻醉后,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患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抑制, 因此一旦发现问题, 需及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处理。最后麻醉苏醒阶段, 麻醉对生理的影响不会立刻消失, 在恢复中容易出现寒战、抽搐等问题, 因此要注意妥善处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麻醉前、手术进行时、术后60 min及手术结束时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精细化麻醉护理可以明显改善镇静效果。入室5 min后, 研究组患者SBP(127.82±10.15)mm Hg与 HR(92.46±10.17)次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83±12.96)mm Hg、(112.85±9.6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精细化麻醉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这与相关研究[9]内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通过精细化麻醉护理, 可以明显提高镇静效果, 保证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

[1] 南宁, 郗春梅, 张大志, 等.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海南医学, 2015(13):2019-2020.

[2] 胡锦秀, 戴芬, 巫荷英.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安徽医学, 2015, 36(6):747-749.

[3] 周艳, 林红.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5, 21(9):1539-1542.

[4] 张倩, 易杰, 黄宇光.胸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5, 35(4):397-400.

[5] 刘青焱.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 39(1):71-73.

[6] 刘丽君, 宋爱华, 姜陆.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的应用体会.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6):135.

[7] 白红丽.综合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223.

[8] 王继红, 何新仑.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162.

[9] 艾丽萍.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2(38):289-290.

猜你喜欢
苏醒精细化麻醉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