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导学 引领“魅力”课堂

2018-06-22 02:11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学校吴竟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跳绳导学算式

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学校 吴竟成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课堂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才能使数学问题的产生变得自然、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如何让数学课堂活动散发“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问题导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问题导学”的课堂活动是指以问题来引领学生自学,以问题来引领学生探究,以问题来引领学生合作。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已来发现。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法接近新知识的发展区时,此时老师把问题的提出立足于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之上,构建绿色生态型课堂,避免了学生面对新课预习时的茫然与无措,避免因零问碎答而导致认识的肤浅与思绪的紊乱,帮助学生在引领中走近新知, 帮助学生在引领中探究并发现新知。问题导学为学生解决学习什么知识,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一连串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把握问题的解决,注重问题的解决,然后让学生顺利抵达新知领域。

一、问题导学是打开学生智慧门的“金钥匙”

问题导学是放飞学生思维与想象的“金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了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导学,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清泉。

课堂中我用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自由、创新、审美的气氛在课堂中弥漫,同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问题导学是把学生领进思维空间的“航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已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1.循循善诱,以问导问

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激活学生自已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导学,把学生领进问题空间,又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获得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的音乐,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各种图形,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机器人。机器人说话了:“小朋友,我是图形知识博士,你在图形知识方面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吧!”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关于图形知识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来。

三、问题导学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发现过程的“源动力”

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已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已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数学产生于实践.因实践的需要产生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是最有吸引力的,也是有说服力的.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我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跳绳比赛,课堂上出示其中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

①②③④⑤⑥⑦第一组 108 88 122 99 105 114第二组 97 116 78 96 100 121 127

请同学们做裁判:哪个组同学的跳绳本领大?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种意见:分别求出两组同学的跳绳个数的和;两组一一对应地比较,如第一组的①号和第二组的①号比,第二组的②号与第二组的②号比……看哪组获胜的次数多;第二组去掉一位同学后再求出两组中同伴跳绳的和; ……但这些比较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学:能否找到一种更合理和的方法来反映两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基本目标所在。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刚开始参与数学活动的时候,学生并没有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进入数学问题情境,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其实是努力向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如教学“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时,教师请同桌合作,一人写含有因数3的乘法算式,另一人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商是3的除法算式;接着请同学们汇报自已所写的除法算式,教师将它们一一出示在黑板上,并按照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惊奇地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化,但商都是3!究竟为什么呢?就用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研究。

四、问题导学是合作学习与高效课堂的“焦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课堂要有问题导学的引领,这样合作小组的孩子们才明白合作的任务,而小组合作一般都是在新课的重点或难点之处进行合作,这样,问题的指向一般都是直接切入课的重难点,所以此时的问题尤为重要,问题直接击中本课的焦点。

如教《买文具》时,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1角用分来换有几种不同的换法?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及其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体会兑换方法的多样性。这样设计问题导学就可以把问题立足在对重难点之上,让合作小组的孩子们有探究知识的方向,为合作建构知识引路。

当然,问题导学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课的类型,课堂策略,学生经验等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但不管怎样,一切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为学生建构属于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符合课堂和谐结构的,符合思维发展顺序的问题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价值。巧设问题导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真正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猜你喜欢
跳绳导学算式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学跳绳
跳绳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学跳绳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