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的有效策略探析

2018-06-22 02:11浙江省浦江县新华幼儿园蔡丽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象征性乌龟粮食

浙江省浦江县新华幼儿园 蔡丽丽

一、幼儿园存在着大量的象征性活动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于替代物(自己的动作、语言、身体或其他物品)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境(包括幼儿自己过去亲身经历的或没有经历过但期望发生的事情)的活动,是2岁以后出现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期游戏的典型形式。2岁以后,幼儿开始掌握成人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但是幼儿一时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要求。于是,在感知运动末期已经建立起来的平衡就被打破,新的不平衡产生,因此需要在象征性游戏中对新的心理机能——‘表征’加以‘练习’。通过‘练习’掌握‘表征’这种新的心理机能来重构平衡。”由此可见,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阶段。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既然象征性游戏是2至7岁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幼儿园就存在大量的象征性活动。象征性活动是象征性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实现一定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象征性活动的价值

皮亚杰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认为,象征性游戏对新的心理机能——“表征”加以“练习”。通过“练习”掌握“表征”这种新的心理机能来重构平衡。维果茨基从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角度指出:“第一,‘象征性游戏满足幼儿想象的需要’。第二,‘象征性游戏促进儿童表征能力的发展’。第三,‘象征性游戏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艾里康宁则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角色游戏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动作的概括化,其实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象征性游戏的价值还表现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发展,影响幼儿的个性形成;通过象征性游戏的治疗,还可以帮助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受创伤或需要得到特别帮助的幼儿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以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因此,象征性游戏的多重价值为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奠定了心理学基础。象征性活动除了具有象征性游戏的价值之外,还具有教育学的意义。

三、幼儿园开展象征性活动的有效策略

1.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设置不用结构的情境

案例1:某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小乌龟运粮食》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环节 教师策略幼儿反应1.学习四肢着地,屈身向前爬的动作。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1.道具准备:小乌龟头饰、小筐子(做龟壳)、音乐、沙包(粮食)2.场地准备:布置小山坡、山洞、小乌龟的家、田地。活动环节一 利用材料、道具等设置背景。“秋天到了,田里的粮食成熟了,小乌龟们跟着乌龟妈妈一起来收粮食,小乌龟的任务是把粮食运回家(要求四肢着地,屈身向前爬)。”教师用一些乌龟的头饰、小筐子、沙包(粮食)来作为操作材料“回家的路上”设置了“山洞、山坡”等障碍。背上有乌龟壳,头戴乌龟头饰,幼儿感觉很兴奋。幼儿之间比较谁更像小乌龟。活动环节二 小乌龟们,早上好,我们今天要去劳动啦,先让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教师带领幼儿做“乌龟操”。“升升脖子,点点头。举起手臂,摆一摆……”跟着教师做乌龟操。活动环节三 今天乌龟妈妈要带小乌龟们去田里运粮食,我们先来找一找粮食在哪里,怎样将粮食运回来?”“小乌龟们,要记得回家的路,不要迷路了;小心,粮食不要掉出来;过山洞、上山坡时,要保护自己”观察路径,在过山洞、上山坡时,将身体团得更紧密活动环节四 小乌龟们,现在我们来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乌龟将粮食很快运到家里。分组比赛,爬得速度加快。活动环节五 小乌龟们真能干,妈妈很开心,我们收集了很多粮食,现在我们回家休息。感到开心,快乐。

分析:一是从情境设置的真实性程度上来说,通过对幼儿“小乌龟的装扮(背上有龟壳,头戴头饰)”、回家路上有“山坡、山洞”以及用音乐来烘托劳动的热闹氛围,教师无不利用头饰、道具、材料等再现了真实的情境。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2~7岁),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只能以事物表象进行思维。所以“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幼儿年龄越小,他接触到事物的机会越少,形成想象的已有经验就越少,因此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而年龄越大的幼儿,则与之相反。所以,幼儿园的情境设置要考虑到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设置不同结构的情境。

2.教师设置情境发展幼儿的思维逻辑性

3.教师利用 “以物代物”,激发幼儿产生动作练习的动机

4.教师引导幼儿掌握准确的角色概念,促进幼儿规则的内化

四、教师有效开展象征性活动的若干建议

1.掌握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指出,学生所学的概念,越是基本、普遍,对新知识或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宽广。因此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那么,根据象征性游戏的基本结构“情境设置”“以物代物”“角色扮演”,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幼儿理解它的基本结构,进而掌握象征性活动。

2.利用基本规律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的目的是形成学生的一定的心理过程和特性”。因此,可以把教学看做是控制的一种特定形式。一般来说,教学的问题在于揭示这种控制性的规律,并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掌握这些过程。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掌握幼儿的思维特点,利用象征性游戏的基本规律“情境设置”“以物代物”“角色扮演”来实现象征性活动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象征性乌龟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我的粮食梦
克制
乌龟
和乌龟赛跑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