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浅析

2018-06-22 09:24李静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李静静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但是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亟待提升。本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又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如何在思政课堂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思考。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必要性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初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系比较庞大,内容较多,老百姓不太容易理解,不便记忆。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2014年的2月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此之后,在中宣部的统一安排下,媒体和网络开始大力宣传这24个字,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张贴了24个字,大家开始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2.1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提高国际影响力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有目共睹。目前来说,我们对世界的最大影响力是我们的经济。2010年我国经济就占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40年前,我国大多数人民还未解决温饱问题,这个飞跃让世人惊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这不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还包括军事、科技、教育等,这些还有一些差距。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话语权是多少?答案显然达不到世界第二,这和我们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急需通过思政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年人认同我国文化,提高文化自信,提高国际影响力。

1.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潮流,凝聚社会共识

我们生活在思想多元化的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价值判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面对青年人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价值判断。我们怎样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它需要有一个精神旗帜、思想引领和文化导向,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以通俗、易记、易懂的语言,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以此统摄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整合喧嚣多元的价值秩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用它在这样一个多变的、多元的、多样化的社会中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理论滞后于现实需要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的局限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严峻挑战。

2.1多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加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逐步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经济的全球流动,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各种思想相互交错激荡。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的契机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各种进攻,外来事物逐渐登陆本土,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西方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个不落下,不加辨别地对外来思想文化照单全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逐渐被冲淡,照此下去,我们中华民族的稳定和统一岌岌可危。高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多元社会文化思潮、鱼龙混杂的各种价值观念正在削弱、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2.2理论滞后于现实需要

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但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因素,诸如官员腐败、贫富差距、就业难、教育机会不平等等不公正现象,这些不公正的事件与现象给大学生造成思想与情感的冲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重新审视,一旦大学生发现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自己的社会经验与理性认识不符,就会或明或暗地疏远甚至于排斥这种主导意识形态”。如果我们不能对产生的负面问题作出合理地回应,高校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愿景以及学校教育倡导和传授的伦理道德、民主法治、理想信念等自然会产生某种质疑和不信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不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直观经验感受或者在理论上进行有说服力的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流于形式,难以进脑入心。列宁曾经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

2.3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局限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对于巩固和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重“照本宣科”轻互动参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参与和互动环节,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这种刻板的灌输性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数据显示,“30.5%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满堂灌的理论课课堂教学不喜欢;40%的大学生认为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毫无效果”。缺乏平等性的参与、交流和互动对话,学生必定会对干巴巴的理论灌输缺乏兴趣;缺乏实践互动的直接体验,学生对理论和知识就难以产生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更难以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路径探索

3.1丰富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是当代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我们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方面,“高质量的思政政治理论课,可以使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从世界观的高度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他们的专业特色,可以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个方面拍摄微视频,音乐、法学、汉语言等专业都可以结合专业拍出作品,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生活中;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活动项目,从中进行选择,布置作业,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衔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和行为上的改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者作用

教师是价值观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三观,我们的教师不能站在社会主义的讲台上大肆宣扬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能培养共产党的掘墓人。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坚守道德理想和职业伦理。马克思曾写道:“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对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突出“立德育人”的教育核心理念

如今,国家对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大学毕业当学生走出校门时,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这个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和“立德育人”的目标相一致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D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017-10-2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2012-11-09.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5]吴琦,袁三标.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1):31-33.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9卷)[M].人民出版社,1956.

[7]重庆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J].探索,2010(03):123-128.

[8]牛玉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

[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