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幼儿自主探究的微耕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18-06-22 09:24陈艺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耕种建构科学

陈艺文

摘要耕种活动是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一扇窗户,教师通过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耕种适宜性规划,运用古代节气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建构了符合3-6岁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的微耕课程并加以实践,让幼儿在耕种中获得相关的耕种和自然科学知识、探索并掌握耕种的方法、享受到耕种的乐趣,使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种植自主探究幼儿园课程微型耕种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1微耕课程开发的缘起

课程应该基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开设,并且需要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特点。广东是一个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省,物质丰富,但城市里的孩子很少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奥秘:他们品尝番茄,却不知道这甜美的果实从哪里长出来;他们欣赏鲜花,却不知道是谁唤醒了沉睡的花蕾。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纵观现有的幼儿园课程,大多是围绕五大领域展开的,而在自然这一领域则没有独立的分支课程,但是自然课程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孩子爱自然和爱劳动的品质。传统教育上,我们总是强调教师的重要地位,认为孩子需要通过学习教师设定的课程而获得发展。而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唯有通过和开放的环境进行互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2微耕课程的价值

2.1有利于帮助幼儿建构对自然的认知体系

在微耕课程中,教师科学地根据季节安排相关的耕种活动,幼儿从活动中可以知道哪个季节适合种哪些蔬菜瓜果,哪个季节各种蔬菜水果会开什么花。通过和自然频繁地互动,幼儿变得善于发现自然,获得丰富感性的经验知识,使得幼儿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地建构起与自然相关的认知体系。

2.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微耕课程不仅能让幼儿亲近自然,还能更多地在自然环境中激发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幼儿思考自然的奥秘,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来探究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大班的自然科学活动中幼儿会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来探究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3有利于触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不少幼儿园的课程中,对于环保,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灌输给幼儿,幼儿对于环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表面的程度。而通过微耕课程,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幼儿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探究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活动中,幼儿会发现,在水不足时,会导致植物不能很好地生长,从而使他们更加懂得水的珍贵,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3课程开发的原则

3.1主体性原则

幼儿的成长是其内在自我建构的过程,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微耕课程也需要追随幼儿,发现幼儿成长的需求,以幼儿为中心,给予幼儿更多探索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究获得经验并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有生成性的活动,通过幼儿的问题引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来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3.2趣味性原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究的关键。因此,微耕活动要具备趣味性的、为幼儿熟悉的、适合原有经验和水平的、能反映幼儿需求的、激发内在探究的动机。

3.3科学性原则

微耕课程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目标要科学。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设定的教育目标需要符合层次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第二则是内容要科学。教师教给幼儿的知识应当是科学的、规律的,活动设计要严谨,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态度。

3.4生活化原则

生活即教育,微耕课程的内容不能是抽象的、偏离幼儿生活环境的事物,而是要贴近幼儿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例如,跟生活在广东的幼儿讲一年一熟的耕种就比较难以理解,因为这跟当地的耕种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幼儿只有理解了,这个知识对他们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4微耕课程的建构

4.1目标

4.1.1共性目标

(1)喜欢接触大自然,能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对自然保持一颗好奇心,喜欢种植并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会运用丰富科学的探究方法对植物与环境进行探究。

4.1.2分龄目标

(1)大班: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应的风俗习惯、自然特征;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描述不同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变化;喜欢将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并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展示。

(2)中班:能对植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能对植物的生长有科学的认知并用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来;喜欢动手耕种,并逐渐掌握耕种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3)小班:认识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之间是有差异的;认识耕作工具并有初步使用探究工具的能力;喜欢耕种并能体验其中的快乐。

4.2内容

微耕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认知类、技能类和探究类。纵向上呈小、中、大螺旋式上升,横向上注重相互间及与其他领域的适度融合与渗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4.2.1自然知识

幼儿需要在环境中了解自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归纳。其中包括认识植物、环境、二十四节气,等等。

4.2.2耕种技能

微耕课程意在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丰富孩子的耕种经验。因此幼儿需要教师在各个功能区域内,提供不同的植物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种植方法和技巧。例如,知道不同耕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了解松土、播种(插秧)、浇水、施肥、除草、防虫、收获等方法。

4.2.3实验操作

在自然科学中,更高层次的是让幼儿能探究植物本身,例如植物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特点和规律,以及植物和环境、气候之间的关系,例如能通过探究直观地感知植物生长需要依赖的物质、什么样的气候更适合植物的生长,等等。

4.3组织形式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将设置大班、中班、小班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课程。在每一个年龄层次的课程活动中,又以集体教学为引子,个别探究活动为主导、小组研讨活动为辅的组织形式。

4.4实施途径

微耕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个:

4.4.1自然情景中学习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耕种环境,让幼儿能自然地去学习植物的种类、特征、生长情况等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观察、探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4.4.2集体教学中学习

教师通过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讓幼儿在集体的氛围下更加系统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4.4.3家园互助式学习

除了注重在幼儿园里面进行学习,也应该注重家园的合作,让幼儿在家里和家长分享耕种的知识经验和乐趣并带回劳动成果,让家长也参与到微耕课程里。还可以把家长邀请到幼儿园里面和幼儿一起进行微耕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5实践与不足

目前,我园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完整的微耕课程,每个年龄段均有相对应的活动。如大班,结合二十四节气,了解在该节气下的风俗习惯、耕种方式、当季农作物,并能对日影、植物生长情况等进行测量,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又如中班,更加侧重耕种技巧的学习,能对植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图画、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最终得出一个完整的记录手册,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建构了对某种植物完整的认知体系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而小班更注重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好奇、热爱和初步的观察能力、探究工具的运用能力,小班的幼儿能直观地认知常见的树木、蔬果,并知道植株基本的构成部分,以及放大镜、耕作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此外,幼儿园还组织了一系列相关的家园共育微耕活动、混龄主题活动、成果展示分享活动等,以此提高孩子参与微耕活动的热情、丰富微耕活动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陈春阳.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50-51.

[2]幸福新童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高潇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J].课程与教学,2006(7-8):61-63.

[4]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热爱自然——谈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2012(04):22-23.

猜你喜欢
耕种建构科学
秋夜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耕种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