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苜蓿—苋菜设施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2018-06-23 08:11薛保钱陶笑钱晶徐媛
长江蔬菜 2018年9期
关键词:苋菜硫酸钾苜蓿

薛保钱 陶笑 钱晶 徐媛

导读:菜苜蓿为江浙沪城乡居民喜食的蔬菜,与苋菜交替种植,在张家港市推广效果不错,不仅提高了设施利用率,且经济效益显著。菜苜蓿还可作为绿肥还田,采收茬次多,当地一般选择浙江温岭大叶黄花草头;苋菜当地一般选择圆叶品种。

近些年,设施农业发展迅猛,张家港市设施蔬菜基地已达1.2万hm2,占常年菜地的33%,在保证本地区蔬菜产品供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提档升级,蔬菜技术员文化水平低、劳动力短缺、菜价波动大、生产者效益不稳定等问题越来越凸显,直接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探索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符合本地区市场需求的设施栽培模式,显得越来越迫切。

菜苜蓿,又叫草头、黄花苜蓿,是江浙沪一带城乡居民喜食的蔬菜,尤其是冬春时节,即使是简单的炒秧草,也是色泽碧绿、柔软鲜嫩、清口解腻。苋菜盛产于夏季,吃起来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的功效,也是江浙沪区域居民爱吃的蔬菜。近几年,通过对本地基地、种植大户多年调查,根据本地居民冬春季节喜食菜苜蓿、夏秋喜食苋菜的消费习惯,摸索出了大棚菜苜蓿—苋菜交替种植模式,经过几年推广种植,取得不错的效果,该模式可提高设施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可为该地区设施蔬菜生产者提供参考。

1 茬口安排

调查结果表明,菜苜蓿—苋菜栽培模式可以实现设施栽培一年两熟,周年供应。8月至翌年3月间种植菜苜蓿,播种一次可采收10~12次,累计667 m2产量可达1 300 kg,667 m2年产值9 500元;4月菜苜蓿作为绿肥还田,3月底至8月种植苋菜,播种一次,采收一批,可采收6批次,累计667 m2产量4 000 kg,年产值达14 000元。全年2种蔬菜合计667 m2产值23 500元,667 m2纯收入可达15 000元。

2 菜苜蓿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速度快、开花时间迟的浙江温岭大叶黄花草头。

2.2 整地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35 kg,然后翻耕土壤,播种前 3~5 天作畦,畦面宽 1.5 m,沟宽0.25 m,沟深0.2 m,畦面要平。

2.3 播种

为保证高出苗率,一般用带壳的螺旋状荚果种,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每667 m2用种50~60 kg,9月下旬后播种每 667 m2用种30~40 kg,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 (甲基硫)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浸种24 h,然后撒播于土表,用小钉耙覆土均匀盖籽,接着以微喷灌的方式浇一次透水。

2.4 除草

播种浇水未出苗前,及时使用施田补(二甲戊灵)封闭除草,667 m2用60~100 mL对水30 kg喷雾。出苗后应及时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清除田间各类杂草,确保每次收割时田间无杂草。

2.5 肥水管理

菜苜蓿每割2批后,间隔1~2天追一次肥,一般每次每667 m2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0 kg、磷酸二铵5 kg均匀撒施,若土壤较干燥,撒施肥料后可适当用喷滴灌方式补水。进入冬季后大棚基本封闭,尿素应谨慎使用,防止烧苗黄叶。

2.6 通风换气

应在晴好天气视棚内温度和湿度适当通风换气,白天棚内温度维持在20~30℃,超过30℃及时通风降温,阴天通风换气时间短,晴天长。

2.7 病虫害防治

菜苜蓿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和茎叶害虫蚜虫,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菌核病等。蛴螬、蝼蛄可在整地时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2 kg均匀撒施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100 mL/667 m2加 30~50 L水对根茎部喷雾;菌核病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采收前15天禁止使用农药。

2.8 采收

菜苜蓿齐苗后15天左右可以收割一次,使用轻型便捷化的高效收割机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从9月到翌年3月可采收10~12茬。

3 苋菜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光泽度好、抗热、稍耐寒、抗病的改良新一代台湾圆叶淡黄白苋菜,或者新一代改良港种大圆叶红苋菜,本地市场消费主要为淡黄白苋菜。

3.2 整地施肥

3月中下旬菜苜蓿市场需求减少,价格较低,此时将菜苜蓿旋耕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结合整地每667 m2可适当撒施腐熟有机肥 500~1 000 kg,加 15-15-15(N-P-K)硫酸钾型复合肥25~30 kg,接着用旋耕机耕作,使肥料与耕作层充分混合,然后整平畦面,做到地平土细,以利出苗。种植第2~6批苋菜时,考虑成本投入,一般不再使用有机肥,只在旋耕时每667 m2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25~30 kg作底肥。

3.3 播种

3~6 月每 667 m2用种 2.0~2.5 kg,7~9 月每 667 m2用种量可减少为1.5~2.0 kg。播种方式为均匀撒于畦面,不再覆土,覆盖遮阳网或无纺布,然后用微喷灌的方式浇一次透水。

3.4 除草

出苗后应及时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清除田间各类杂草,确保每次收割时田间无杂草。

3.5 肥水管理

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再浇水。播种后5~7天以闭棚升温为主,待出苗后,迅速抽取覆盖在畦面的遮阳网、无纺布,让其充分接受阳光,使其快速生长。后期视土壤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由于苋菜生长期短,前期底肥可以满足使用,生长期不再追肥。

3.6 通风换气

苋菜为喜温耐热蔬菜,春季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从播种到采收棚内温度维持在20~25℃,并利用晴好天气通风降温,降低棚内湿度。进入夏季后,大棚要充分通风降温,将大棚两头敞开通风,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苋菜白锈病和烂根、烂茎情况大发生。

3.7 病虫害防治

苋菜虫害主要有蜗牛、蚜虫、菜青虫,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锈病。蜗牛防治,一般在苋菜发芽初期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0.5 kg/667 m2均匀撒施于地表;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可用10%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推荐使用防虫网防虫,田间设置黄板或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等诱杀害虫的绿色防控方式。白锈病可在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夏季高温季节用药一定要注意防止发生药害,应选择早晚凉爽时候施药,同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

3.8 采收

为提高产量,本地区都是采取播种一次,采收一次的收获方式。一般株高达到15~20 cm,春季播种45天后,夏季播种25天后即可采收上市。

猜你喜欢
苋菜硫酸钾苜蓿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苋菜红”来自苋菜吗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过二硫酸钾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
硫酸钾为什么出口没有预想的热?
夏季,适当吃一些苋菜!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硫酸钾供给受限明显行业景气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