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2O思维
——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18-06-25 08:52吴亚婷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线下

黄 越,吴亚婷

以现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通过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与医学教育资源结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优势专业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双向处方能力以及既懂“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1]。“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是传统教学模式(Face to Face)与数字化教学(E-Learning)资源优势互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2,3]。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体育教学与医学教学的隔阂,是去“强壁垒”的一种有效措施。

O2O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Alex Rampell 将该模式定义为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即O2O[4]。其原意是作为一种电商模式,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有机融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揽客,线下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数字化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教育O2O模式,即在互联网环境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育优势互补,将互联网资源与学习工具和课堂的有效控制结合起来,形成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时空、教学主体多样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混合,可以是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混合,也可以是实践学习与虚拟学习的混合[5]。

1 “O2O”教学模式

O2O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紧密融合,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6]。笔者在深入学习教学理念并结合O2O教学模式特点,归纳出“体医结合”O2O混合的四种教学模式:(1)单链模式:Online to Offline 线上到线下,即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2)Offline to Online 线下到线上,即线下教学或体验到线上教学;(3)闭环模式: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 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体验,再到线上教学(评价);(4)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下教学体验到线上教学,再到线下教学体验(评价)。每种模式都有其内在特点。其中单链模式可适用单个教学点、技能、教学重难点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及其知识点相对独立。这种模式本质上与翻转课堂保持一致。闭环模式可适用于系统性、逻辑性强的教学中,确保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其知识点粘性极强;闭环链模式中,每一个单一闭环的形成是对前后两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逆向闭环链”的形成是知识技能递增式教法的另一种形式,确保知识技能系统化需要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闭环模式与MOOC、SPOC可相互借鉴,针对逻辑性强、课时长的课程教学线上教学可采用MOOC教学模式,但是,考虑到MOOC师生互动性差、评价反馈延时、授课人数等客观原因,可以引用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使其线下线上深度融合。

在教学技术及组织教法一定的情况下,师生、生生互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单链模式”“闭环模式”中,组内、组间(线上/线下、线下/线上)存在O2O双向教学互动;线上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线下教师答疑解惑结合,线下教师讲授与线上学生知识技能内化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混合式互动中得到深度融合(见图1)。

图1O2O双向教学互动

2 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知识技能类型选择不同的O2O教学模式。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运用不同的混合教学(见图2)。

图2不同知识技能类型O2O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体医结合”知识技能类型主要以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为主。程序性知识技能教学以线上—线下—线上模式为主,采用图文、系统化影像、碎片化影像等形式建立学生知识技能的初始印象,加强记忆痕迹,结合线下讲解示范,答疑解惑,开展组内组间师生、生生评比环节,再回到线上教学,以碎片化的形式补强重难点的学习,完善知识技能系统化教学;陈述性知识技能教学以线下—线上—线下模式为主,以传统面对面教学为主,教学策略、组织教法可多样化,结合案例分析(其中主要以运动处方、医疗处方形式为主),讲授知识技能概念、原理、方法等,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信息点编码策略、知识技能激活水平及其提取速度,增设组内组间师生、生生讨论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了解,也是为线上教学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7,8]。线上教学即时推送本次教学学生反馈的问题及其重难点,数字化演示技术路线、流程等,进行体、疗知识技能理论知识在线测试;再回到传统线下教学,集中讲解示范学生反馈的突出问题,分组练习进行知识技能内化,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以教学过程是否结束,评价结果优差作为假设条件,线上线下结合,实现整个教学闭环链(见图3)。

图3教学闭环链假设

整个教学闭环链采用O2O混合式教学。当教学过程未结束,采用线上单循环(图中虚线)、线下单循环(图中实线),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评价结果优差主要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碎片化学习设计须体现出短(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短,教学影视资料时间段可控在10分钟以内)、小(教学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精(内容精选,活动、设计精彩)、悍(交互性强,效果良好,应用面广)特点,查漏补缺,提高重难点、疑点的再学习。其中可设计个别指导的环节[9];线上碎片化学习后必须完成相应的测试。这是对线上教学过程、线上碎片化再学习的检验,完成“双循环”式线上教学;线下面对面教学,以教学疑难点为主线,适时创设教学情景(现实、虚拟),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单测试。任务单的设计一定要与线上测试有所区别,因为知识技能类型不同,紧密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完成“双循环”式线下教学。

3 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教学设计理论的抽象化图形描述,以其精简化、可视化、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O2O混合式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指导性设计模型[10]。体现通用教学设计特征的ADDLE教学设计模型,涵盖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以保证高效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实线为假设推进线路,虚线为验证后推进线路(见图4)。

图4“体医结合”O2O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1)分析阶段:无论选择单链模式还是闭环模式,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课程体系体现混合式教学整体性、一切为了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与教学环境相适应。因此,在“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分析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从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学生共性、个性特征、学习风格三方面进行分析。现阶段知识技能水平分析可进行限制性,针对性强的测试,测试设计必须与本课程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学生共性、个性的分析主要以学习者学习偏好为主要依据,教学设计初,利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习原理,从学习动机、知识技能提取速度、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风格方面,借鉴使用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根据<汇编语言》程序性设计课程、陈述性设计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者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等内容并参考相关在线行为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11]。基于对教学对象全面的分析为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法的筹划以及教学媒体等提供依据。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对象向培养目标确定的能力转变的核心要素。“体医结合”倡导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喜爱,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喜爱学并在课外加以运用的内容均可成为教学内容[12]。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平台,也是实现“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混合式教学环境主要以数字化环境、传统课堂环境为主。小到QQ、微信、博客等非正式网络化数字环境,大到学校、省级、国家教育教学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随意选择[13]。其中包括数字化硬件配置、数字化平台及资源的建设、学生适用性数字化学习设备软硬件资源。传统课堂环境主要包括实验室、见习、实习场所环境,教师、学生发展中心及多功能教室等。

(2)设计阶段:基于对分析阶段的挖掘,设计阶段以O2O混合式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媒体选择及教学策略、O2O混合式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四个核心方面构成。O2O混合式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设计对后续教学实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从知识技能目标、生理目标、心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四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设计,依据混合式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O2O混合式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数字化媒体选择及其混合式教学策略得以实现。传统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混合式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策略设计使其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探究式学习、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组内组间评比、辩论等)。在O2O混合式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媒体选择及教学策略确定之后,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环节,以课前导学(推手相应知识技能资源及任务,设计教学任务单导学)、课中研学(重难点学习及任务单导学再学习)、课后提升(对前期学习效果的巩固及下一阶段教学准备,可参考图2教学互动模式)三个阶段学习活动进行融合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是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评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出勤、知识技能定期测试、探究式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终结性评价(知识技能、实验期末考试,见习、实习报告等)来实现学习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教师,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组内自评与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等),真正形成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师生互评多元化评价模式。

(3)开发阶段:基于分析、设计两个阶段,开发阶段重在依托教学资源平台、数字化资源,从开发工具、教学环境搭建、系统操作、系统界面设计、系统应用等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并制作、推送各种辅助学习资源,以生成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其主要由网络学习资源(在线学习讲义、网络教材、文献资料、音视频、Web链接、试题库)、网络教学(在线语音教学、在线视频教学、在线疑点互动教学)、自主探究(在线课程学习、在线小组讨论、浏览学习资源、上传学习笔记、在线课程测试等)[14]构成。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支持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组织教法与策略有效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学过程[15]。

(4)实施阶段:设计混合式教学的实现路径,为医学院校教师开展“体医结合”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操作流程上的指引和经验参考;线上教学主要以SPOC在线形式为主,将MOOC、OCW、在线精品课程等教学形式授课的单个环节运用到线上教学,并加入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及教学监督,线上教学质量的检验、评价与线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本设计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逐步开展“体医结合”O2O混合式教学(见图5)。

图5O2O混合式教学实现路径

(5)评价阶段:“体医结合”O2O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依赖于教学评价,而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重视评价的反馈功能,以即时反馈结合延时反馈,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加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教学评价资料,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则在教学实施完成后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生理目标的完成、心理目标的完成及其情感态度等进行全面评估测试。“体医结合”O2O混合式教学是一个闭环式动态过程,其中五个核心步骤会出现迭代,对其嬗变进行思考分析并校正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图5中校正后的教学设计),最终形成医学院校“体医结合”O2O混合式教学实践最优设计。

4 教学效果评价

依据教学模式设计评价量表(混合式学习者为预测量表被试样本群体),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视角评价教学效果。对某高校200名大三学生进行预测量表调查,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逐步剔除不合理题项,最终形成正式量表并对康复医学专业大二168名学生进行调查。

教学效果评价分析如表1所示。

实证研究数据显示:20个指标的反映像相关性取样适当性量数均在0.900以上,整体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且值愈接近1.000,整体教学效果评价愈好。其中教学方法0.968a、综合素质0.967a、互动策略0.948a、自主学习0.946a、学习成绩0.941a。反映像相关性程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后的共同性显示指标系数0.600。各指标间的可测度量信息共同特质愈多,该指标对整体教学效果愈有影响力;设计能力共同性系数为0.801。学生对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理念、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不同知识技能类型选择不同O2O教学模式满意度最高;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情景真实等是混合式线上教学的主要特征。在内容高度聚合的基础上,背景知识与教学体系的衔接导入要求较高。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中加入约1分钟的背景知识,8个学时的线上学习,学生对知识背景给予高分评价其共同性系数为0.791。共同性系数0.750为高优指标,实践设计0.780、讲授技巧0.760、学习习惯0.757、即时讲评0.751。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教学效果的正向影响。

表1 教学效果评价摘要表

注:a为取样足够度度量(MSA)。

与公因子1相关性最大,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内容要点0.793、教学准备0.727、讲授技巧0.703、知识宽度0.695、逻辑顺序0.668。其中,内容要点对教学效果的贡献率最大,线上教学内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视频时间段在10分钟以内)实现知识点有序呈现是衡量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得分系数依次是内容要点0.373、教学准备0.313、讲授技巧0.293、知识宽度0.286、逻辑顺序0.249。说明相关性系数与得分系数统计保持一致,很好地解释了公因子1各指标对教学效果的贡献。

第2个公因子在学习习惯、专业规划、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指标上相关性大。具体载荷值分别为0.734、0.726、0.707、0.581;得分系数依次是学习习惯0.417、专业规划0.412、学习成绩0.409、综合素质0.283。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提高了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对本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着手自身专业规划,掌握了该课程理论、实践知识,学习成绩良好(载荷值0.700)。

公因子3相关性最大,最为密切的指标是问题导向0.763、即时讲评0.747、师生互动0.738、互动策略0.589,得分系数依次是问题导向0.459、师生互动0.429、即时讲评0.410、互动策略0.233。其中,即时讲评、师生互动两项数据表现最为密切且不存在差异。以问题为导向的线下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即时讲评完成教学内容的答疑解惑,学习成绩普遍提高,故评价得分高。

公因子4相关性最大,最为密切的指标是知识背景0.789、设计理念0.772、教学材料0.625、教学容量0.516。得分系数依次是知识背景0.504、设计理念0.482、教学材料0.381、教学容量0.283。该因子主要反映线上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制作,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设计并制作微视频。设计过程中应处理好知识点数量与学时的关系(通常是1-2个重难点知识)。教学容量载荷系数及得分系数与其他三个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教学总结来说是一个可优化指标。

公因子5相关性最大,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实践设计0.727、自主学习0.701、教学方法0.474。得分系数依次是实践设计0.516、自主学习0.504、教学方法0.245。线下实践部分设计注重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教学环境与现实场景的结合,通过不同互动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肌运动适应机制设计超量恢复方案(自选项目)。

5 结论与建议

(1)混合式教学模式互动设计,线上线下五种不同的互动类型,即:线上自主探究导学—线下教师答疑解惑、线上自主探究导学—线下教师答疑解惑—课外拓展提升、线下面对面讲授—线上拓展提升、线下面对面讲授—线上拓展提升—线下教师答疑解惑、线下教师答疑解惑—线上拓展提升—线下教师答疑解惑形成整个单循环模式。

(2)对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选择不同的混合式教学。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展现,若干个微课衔接形成课堂教学资源;线上自主探究与线下答疑解惑紧密结合,模式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将线下—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线上视为一个单元教学内容,若干个单元构成整个教学过程。

(3)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以确保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证研究数据显示各题项指标临界值客观准确,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对于教学总结与模式调整可参考各指标综合得分系数,例如:讲授技巧、教学容量、师生互动、实践设计、学习成绩等。

参考文献:

[1] 傅兰英,杨晓林,凌文杰,等.“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96~99.

[2]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3] 张玉宝. 《新课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2):224~228.

[4] 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5] 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6] 王志强,管恩京,等.高校的混合式CDIO教学——以“高校单片机原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13~119.

[7] 汤攀.高校公共体育课混合式学习的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1~123.

[8] 徐大成.新课改后体育教学中热点问题的阐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253~256.

[9] 韩淑珍,马燕.TPACK理念下O2O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51~57.

[10]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11] 郑晓薇,高悦.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0~24.

[12]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9):72~80.

[13] 杨庆玲.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职体育教学设计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70~171.

[14] 王斌,李勤,罗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体育心理学》教学要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8):718~720.

[15] 赵培禹,陈钢,刘君.计算机支持的体育“混合式”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8):101~104.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线下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