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岁中学男生引体向上非上肢力量影响因素分析

2018-06-25 08:52仇大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握力年龄段上肢

仇大勇,张 燕

1 前言

力量素质是人体基本的身体素质之一。有研究显示[1],强大的上肢力量,对于身体功能执行、日常生活及防止受伤和骨质疏松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1]。引体向上是反映相对于自身体重的上肢肌群和肩带肌群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耐力的运动项目[2]。其成绩除受被测试者上肢、肩带肌群的力量大小影响外,还受自身体重的影响。目前,针对青少年学生上肢力量(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的研究较为薄弱,笔者以江苏省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为研究对象,探讨年龄、体重、BMI和握力因素对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旨在为制定有效提高学生上肢力量干预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苏省13至17岁(初二至高三)2 967名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维普期刊网,以“引体向上”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12—2017年有关学生引体向上的文献92篇,以其中部分文献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2.2.2现场测试法研究所需数据均由2016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测试所得。

2.2.3数理统计法将测试数据输入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录入和统计系统,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引体向上成绩与年龄的关系及评价等级分布

通过对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评分等级分析(见表1),显示:各年龄段不及格率均超过85%,且各年龄段一次都不能完成的比例均较大;及格及以上等级所占比例较低。

表1 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评分等级分布情况(%)

通过对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进行关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对引体向上成绩影响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通过对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两两多重比较(见表2)发现,初中(13岁、14岁)两个年龄段与高中(15岁、16岁、17岁)各年龄段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初中两个年龄段之间以及高中三个年龄段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年龄效应的多重比较

3.2 引体向上成绩与体重关系

对13~17岁男生的引体向上和体重的年龄特征分析,显示(见表3):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15~17岁三个年龄段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体重则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对引体向上和体重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4),显示:引体向上成绩与体重之间呈现出中度负相关关系(r=-0.411),且这种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3 引体向上与体重的年龄特征

表4 引体向上与体重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3 引体向上成绩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BMI标准[3],检出测试对象中的正常体重者、肥胖者和超重者,并通过对不同BMI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统计分析(见表5),显示:引体向上完成次数最多的为正常体重组,肥胖组完成次数最低。

对13~17岁不同BMI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见表6),显示:四个BMI组别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引体向上成绩均值均明显好于超重和肥胖组(P<0.01);超重组引体向上成绩均值明显好于肥胖组(P<0.01);而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13~17岁不同BMI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分布

表6 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BMI效应的多重比较

3.4 引体向上成绩与握力的关系

握力主要是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中需要受试者具备一定的抓握能力。对13~17岁男生握力成绩进行分析(见表7),结果显示:13~17岁学生握力随着年龄呈现同步增长。

引体向上与握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见表8):引体向上与握力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关性(r=0.251),且这种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表7 引体向上与握力的年龄特征

表8 引体向上与握力相关性分析引体向上

注:**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5 引体向上成绩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年龄、体重、BMI和握力对引体向上成绩产生影响,但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引体向上成绩产生影响,还需后续研究。通过运用SPSS19.0对学生年龄、体重、BMI和握力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引体向上成绩回归分析。表9显示自变量之间存在着共线性,需对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9 共线性诊断a

表10 解释的总方差

表10显示了主成分统计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特征值分别为2.283和1.156,两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为85.984%。即前两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有4个变量的85.954%的信息,因此可以取前两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有的4个指标变量。

表11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表12 描述统计量

根据表11、12得出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Z1= 0.243×[(x1-15.284)/1.456]+0.401

×[(x2-64.839)/12.974]+0.286

×[(x3-37.991)/9.117]+0.369

×[(x4-22.007)/3.975] (1)

Z2= 0.592×[(x1-15.284)/1.456]-0.303

×[(x2-64.839)/12.974]+0.483

×[(x3-37.991)/9.117]-0.435

×[(x4-22.007)/3.975]

表13显示Z1(FAC1_1)和Z2(FAC2_1)对因变量Y(引体向上)有作用(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2.280-0.578 Z1+1.258 Z2

(2)

将公式(1)代入公式(2)得因变量Y(引体向上)与原自变量(年龄、体重、握力和BMI)的线性回归方程:

Y= -0.981+0.415x1-0.047x2

+0.049x3-0. 083x4

(3)

4 讨论

4.1 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年龄特征

通过引体向上回归方程显示:年龄在影响引体向上成绩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引体向上成绩总体呈现出。13至15岁逐渐提高, 16至17岁又略有下降,且高中阶段较初中阶段提高明显;总体上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长发育的进行,肌力逐渐增加。但16至17岁阶段,学生引体向上成绩较15岁年龄段略有下降,可能与学业压力增加,锻炼时间减少有关。

4.2 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评分等级分布

13~17岁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等级统计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均超过85%的学生处于不及格等级,及格及以上等级学生比例较低。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外,还可能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中引体向上标准过高有一定关联。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实施至今已有三年多,学生引体向上成绩仍不容乐观,很多一线教师对引体向上作为评价学生上肢力量的唯一指标及引体向上标准过高也多有看法。就评价指标选择的科学性而言,评价指标应该要能反映出待测事物的属性。引体向上作为检测学生上肢力量的指标,理应能反映出学生上肢力量情况。而本次调研中有868人引体向上成绩为“0”个,占总调研人数的29.3%。从中可以看出,引体向上指标并不能够有效反映出成绩为“0”个的学生的上肢力量情况。另外,引体向上采用绝对值作为评判标准,其合理性也是欠缺的。因为每一个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所克服的负荷是不一样的。因此,并不能说做了“0”个或者不及格的学生,上肢力量就一定比及格及以上学生弱。

表13 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及其假设检验结果(系数a)

4.3 体重、BMI对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

目前,众多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来推断我国学生上肢力量情况。影响引体向上成绩的因素除了上肢力量以外,还有学生自身体重因素。通过引体向上成绩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体重和BMI对引体向上成绩起到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体重与引体向上呈中度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且超重和肥胖群体引体向上完成率远低于正常体重群体和低体重组。提示体重对超重和肥胖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影响更为明显。江苏省2015年13~17岁男生平均体重较江苏省2010年13~17岁男生均值增加了1.84kg(P<0.01),而江苏省2015年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较江苏省2010年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均值下降了0.5个(P<0.01)[4]。因此,学生引体向上成绩下降是由于上肢力量的下降还是体重的增加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4 握力对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

握力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抓握能力。在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中,对学生的抓握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本研究显示:握力与引体向上呈现出显著性正相关。提示握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引体向上成绩起到促进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年龄与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引体向上成绩增加。13~17岁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不及格检出率,各年龄段均在85%以上。

(2)引体向上成绩与体重呈显著性中度负相关。超重和肥胖群体引体向上成绩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和低体重者。13~17岁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普遍不高,也有可能是学生不断增长的体重导致的。

(3)握力与引体向上成绩呈现出显著性正相关,握力对引体向上成绩起到促进作用。

5.2 建议

(1)引体向上适合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可以适当降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版)中引体向上评分标准。

(2)用引体向上个数来衡量学生上肢力量耐力的同时,将学生引体向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上肢力量进行赋值,并通过引体向上体重指数(引体向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张力/体重100%)构建评分标准。

(3)提高引体向上成绩,必须与减重结合起来,即上肢力量增加的同时,体重不能增加甚至要减轻。因此要发展提高引体向上的上肢力量,主要以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中枢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提高CP含量和肌糖原储备为主的练习;同时要高度关注,发展肱二头肌处于肘关节最弱点的肌肉张力。

参考文献:

[1] 范洪彬,孙有平,季浏.基于表面肌电贡献率的上肢不同力量素质指标年龄、性别通用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83~97.

[2] 孙庆祝,郝文婷,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EB/OL].http://www.csh.edu.cn/.

[4]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蓝皮书[R].2016.

[5] 赵德芳,曹兵.中国轻工院校体育课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握力年龄段上肢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