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AHP模型的武术发展战略研究

2018-06-25 08:52孙鸣浩曾凡鑫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孙鸣浩,曾凡鑫

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形态,一种涵盖哲学、中医、养生、气功、兵学为一体的中国文化符号,武术承载着精神和理念,更凝聚了中国人的情感与智慧。当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武术的强身健体、防身、养性功能仍具有时代意义,武术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应何去何从,是所有武术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阅读学术专著,了解武术发展与模型构建的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 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建立“SWOT-AHP”模式,根据研究内容、结合专家的咨询访谈,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对调查结果进行层次分析(AHP),确认个指标的权重。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92(大于0.7),表明信度良好。发放回收专家打分问卷20份,专家们(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3名、在读博士3名)按照1-9标度,分别对问卷中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并对战略强度给予相应的0-5分赋值。问卷的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效度评定(n=20)

1.3 SWOT分析法

对武术发展战略进行SWOT 分析。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S、W是内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将SWOT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提高到宏观战略层面上以及从深层次剖析武术发展问题,更利于掌握中华武术发展动态[1]。

1.4 AHP(层次分析法)

通过对SWOT定性指标的量化计算出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将定性 (SWOT)和定量 (AHP)融合,为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3.0、MATLAB2016软件对回收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

2 武术发展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

2.1.1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身技击功能人类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后代的延续,创造了一种防身技击之术。这就是最早的武术形式。

武术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稳,调养气息,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作用。

许多武术拳种都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转换、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拳理要求。中国古典美学的气势、神韵、意境、刚柔等独特内容,已深深地蕴涵在武术中,形成了武术美与古典美学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防身技击就是武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在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同时,还具有化解干戈的作用。

2.1.2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武术不仅是一项具有传统意义的运动项目,更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符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普通民众所接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深入浅出是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而将武术作为中华重要的文化符号,正符合这一规律。这将对中西方民众接受和理解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会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3]。

2.1.3国家层面对武术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武术发展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提出了以社会武术、竞技武术、国际推广、武术文化、武术教育、武术科研、武术产业等领域为重点,筑牢武技、武礼、武德三大支柱,发展好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武术产业三大领域,做好武术教育、武术科研、武术推广三大工作。充分发挥武术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指导武术工作全面开展[4]。再比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6]。武术作为体育项目,也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体育项目,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1.4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共同发展竞技武术是指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更优异竞技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竞技武术具有专业化、职业化、超负荷、竞技性等特点。而传统武术则是一项具有拳法朴实、文化厚重、充满东方文化气息的民族体育运动。修心修身并重,轻表演重视技击,花样万千,丰富而不单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经常同台展现。二者对提高素质、健体防身、锻炼意志,都有着重要意义。

2.2 内部劣势(W)

2.2.1种类、派系纷繁复杂中国传统武术种类繁多,其命名方式与分类一般按照地域、传承与起源、象形、技巧等方式进行归类,多把武术分为内外两家,或南、北两派。内家以太极、八卦、形意三派为代表,外家以少林武术为代表。事实上,在上述内外家基础上,还衍化出许多新的流派。在武当、峨眉、少林、南拳四大派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较小武术派别,且支派犹如星罗棋布,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上的一大特色。据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上的记载,我国的拳种分为46节计75种、器械部分亦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7]。如拳术类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挂拳、螳螂拳、八极拳、醉拳、后拳、花拳、华拳、鹰爪拳、锦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等;器械类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器,长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等[8]。现如今,仅拳种就有一百三十种之多,代表包括刚劲凶猛“硬打做软”的少林拳和柔绕弹抖“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等。多样的武术种类构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武术技术体系[9]。

2.2.2传承方式单一师徒传承是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承方式。传技者尽心尽力,反复言传身教,使传承人学会为止。在师父严厉管束之下,习武者刻苦练习不断体会,领悟其中蕴含[10]。问题在于师徒传承跃然保持了各自门派独有的特色,但无形中也制约了本流派传播的广度,使本流派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大大减弱。在传统社会,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传承实际上也就是家族传承与血缘关系的传承。武术这种血缘传承方式,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家传”的过程,到“得真传”的过程,实际上也只传承给了以血缘为关系的后辈,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只有在经过了相当长时间对其人品、智慧、才干的考察后,才给予传承[11]。这种传授方式不利于门派之间的相互摄取和相互取补,最终还会失去本身应有的活性,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2.2.3南北方文化差异我国北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由于气候寒冷干燥,每逢严冬,习武者在室外练武时很难抵抗凛冽的寒风。因此,在练武期间,必须不间断地快速运动,或是以激烈强劲的动作,以求增加人体的热量;我国南方文化核心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其发源地在长江中下游。南方气候、地理条件与北方相差甚远,在这一带生活的居民,相对北方而言显得无忧无虑,使他们能够安于现状。而闲暇之时又容易引发他们的遐想,所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以南拳、南刀、南棍等为代表的南方流派。在不同区域惯性及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使得不同区域的人局限于当地武术之中,导致门派之别加深,使得习武者不能综其所长,固执己见。

2.2.4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分离司马迁著《史记》说:“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 远在西汉时期,就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看成传兵论剑的首要条件。尤其是进入明清时期,习武先习德已经成为整个习武群体的共识。仁、义、忠、孝已成为习武的内在精神,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人。然而,随着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当今武术传承方式已由单脉相传转变为有教无类。武术教学者对弟子的考核已不再设立德行门槛,这一传承方式的转变虽然加大了武术的普及程度,但却也导致传统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分离。当下弘扬武术还主要局限于单纯的武术技术, 更多的是在外在形式上下功夫。当然外在表现在武术的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远未达到弘扬武术文化的目的。如果把武术单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去理解,那就会使人失去对武术的兴趣。因为武术的真正魅力是来源于其文化内涵,依赖于形神的统一。

2.3 外部机会(O)

2.3.1孔子学院的发展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外合作办学学习汉语的学校教育机构,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的延伸[14]。孔子学院的创办对加快中国文化传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中国武术课程应加入孔子学校,将基本武术礼仪、武术思想、武术文化,以及武术技术进行融合教授。借助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弘扬和促进武术的发展,是海外推广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式和方法[15]。

2.3.2“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要以文化基础作为支撑点,以文化内容带动“民心相通”,从而达到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目标。武术向世界各国传播“和平理念”和“和平发展”的中国思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远景的平台,各国间的关系发展不仅需要开展经贸合作,还需要进行文化交流传播。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武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武术发展要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需要借助国内、国际双重优势资源。武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中华文化 “走出去”战略中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6]。

2.3.3留学生、华人、华侨的影响力在明清时期,我国已有不少华人移居至东南亚等世界多个国家,为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传播做出了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留学生与华人华侨日益增多,这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武术在海外的传播,除了中国官方武术机构建立健全国际武术组织、定期举办国际武术赛事和组团赴国外巡演及派遣部分教练援外以外,旅居海外的、具有武术特长的华人华侨功不可没[17]。

2.3.4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相同,武术同样是通过人体运动来锻炼身体。在力量、速度、技巧等方面,二者都有各自的表现形式。然而武术的思想核心为儒家浩然养气之说,同时融汇了道家专气致柔、物我两忘的思想观点与释家的禅定观心等方法,从而构成了一个博釆众家所长,自成一派的武学体系,并且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此外,它还融汇易经、兵法、阴阳等多种文化思想和观念,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拥有独具风格和特点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比起一般体育项目更富哲理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的智慧。所以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18]。

2.3.5国际影视剧中的武术展现作为武术的第一代表人——李小龙,对武术的传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中国第一部以武术为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兄》,于1971年夏季开拍。正是这部影片的上映,让西方国家对武术有了新的认识。英文单词“Kung Fu”被收入了外文的词典。由此可见,国际影视剧对武术传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另一部关于武术题材的影片《精武门》中有句台词:“我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句台词成了人们传颂的经典。因此,武术在影视剧中不仅仅只是展示了武术多样的形式,还以最直接、形象、真实、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去深深地打动着人们,激起人们的共鸣,更向世界展示着武术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

2.4 外部威胁(T)

2.4.1对武术的片面理解中华武术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普通民众绝大部分对武术的认识止步于打斗;就连民间拳师这一有着专业背景的群体,对武术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传统武术,对现代发展的新的竞技武术常常持否定态度;而那些武术培训者,则认为武术是套路,把套路练熟了就是会武术;后来发展起来的武术专业系的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和拳师刚好相反,他们认为武术就是竞技……。中国申奥期间,在天安门广场组织了万人太极拳,但是国外的一些电视台却将此报道成“Tai Chi”,就是不费力气就能有力打击敌人的“Kong Fu”,是具有侵略性的。而且武术在国外一些学者的描述下成了负面消极的代表。由于外界学者恶意宣传,外国人觉得武术是一种打斗的文化形象,对武术持有偏见。而武术电影演绎更是突出搏击功能,对内涵诠释不够。因此,需要人们跳出自己所处的“小武术观”的圈子,重新对武术有一个全面而整体的认识[19]。

2.4.2武术赛事形象力差,学习的受众较少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是足球、篮球和其他体育运动的大量新闻内容。反观武术,几乎很难在报纸、手机、电脑等媒体上见到武术散打人员的信息。武术爱好者的匮乏无疑是发展普及武术的一大障碍。

2.4.3武术赛事市场形象单一在武术职业赛事中,对武术的技法有着数量上的限制,即不超过30种。这无疑是对中华博大的武术文化的最大桎梏。另一方面,职业赛事的单一形象,让广大民众对武术的各种内涵的认识止步于表层,最后只会让武术陷入无比尴尬的发展境地。

2.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影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武术文化如何在世界自立,如何在融合的同时凸显自身特质,使得武术有源可寻,更好地在当下全球化传播背景下川流不息[20]。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对于武术已经形成差异较大的价值取向和内涵特征的文化认知。武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身心双修;西方体育文化则倡导竞争,强调征服自然、超越自我。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体育文化的重要依托。在全球化的今天,其对武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华体育的竞技奥运导向[21]。奥运竞技占据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22]。

3 弘扬武术发展SWOT-AHP定量模型构建与战略选择

3.1 SWOT-AHP定量模型构建

3.1.1AHP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及判断矩阵根据表2中 1-9比例标度法含义,采用德尔菲法对准则层S、W、O、T各组中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

图1 AHP评价指标体系

3.1.2构造判断矩阵笔者共发放回收20份专家打分问卷。对各层指标两两比较后打分,通过计算其几何平均值的方法构建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表3 SWOT组间判断矩阵

表4 优势S组判断矩阵

表5 劣势W组判断矩阵

表6 机遇O组判断矩阵

表7 威胁T组判断矩阵

3.1.3计算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笔者采用MATLAB 2010b对以上判断矩阵进行计算(源代码见附件)。以SWOT组间的计算过程为例,计算步骤如下所示:

i=∏nj=1aij1ni,j=1,2,…,n

得到:

=1.793 4

0.436 1

1.358 6

0.941 1

(2)对各行的几何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

Wi=i∑nj=1ji,j=1,2,…,n

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W=0.296 0

0.096 3

0.300 0

0.207 8

(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1n∑ni=1∑nj=1aijWjWii,j=1,2,...,n

由此,可以计算最大特征值:

λmax=4.0089

(4)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公式如下:

CI=λmax=-nn-1

当n=2时,2阶正互反矩阵总是一致的,所以不用进行一致性检验;当n大于2时,用CR表示矩阵的一致性。CR=CI/RI。RI取值,如表8所示。

计算得到:

CI=0.003 0

当n=4时

RI=0.90CR=0.003 3CR<0.1

因此,SWOT组间指标判断矩阵与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

表8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对以上结果整理,并同理可以计算剩余矩阵的权重和一致性。得到结果如下所示:

表9 SWOT组间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10 优势S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11 劣势W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12 机遇O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13 威胁T组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3.1.4计算指标的层次总排序利用同一层次所有指标的单排序的结果,可以计算就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这就是层次总排序。

本次的实例的结果为表14,表中总排序即为各个指标所对应的综合权重。

表14 综合权重

3.2 综合强度的计算

各战略因素综合强度的计算因素作用大小决定于其重要性和实际水平。如将因素作用的大小定义为综合强度,把其实际水平定义为估计强度,则:综合强度=估计强度权重。其中,各因素估计强度按0-5分值表示。正值表示优势和机会,负值表示劣势和威胁,绝对值越大表示强度越大。笔者通过算术平均将回收的20份问卷打分结果进行综合,得到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 评价指标综合强度矩阵表

3.3 弘扬武术发展战略选择

3.3.1SWOT组间矩阵总体强度计算将S、W、O、T各自指标综合强度相加,得到SWOT各组间矩阵的总体强度如下所示:

总优势强度:S总=0.563 8+0.365 7+0.291 0+0.124 7=1.345 2

总劣势强度:W总=(-0.046 3)+(-0.028 1)+(-0.151 3)+(-0.057 4)=-0.283 1

总机遇强度:O总=0.224 2+0.485 8+0.099 5+0.125 1+0.110 7=1.045 3

总威胁强度:T总=(-0.112 0)+(-0.128 3)+(-0.109 2)+(-0.216 0)=-0.565 6

3.3.2战略选择以总优势强度S总、总劣势强度W总、总机会强度O总、和总威胁强度T总四个变量各为半轴,构成坐标系。将计算出的力度值在坐标系的相应半轴上标出,依次连接得到战略四边形(如图2所示)。

图2总体战略四边形

根据S、W、O、T四个强度的数值来确定总体战略四边形重心P点,以此来作为总体战略类型选择的依据。通过计算,P点重心坐标为:P(X,Y)=((1.345 2-0.283 1)/4,(1.045 3-0.565 6)/4)=(0.265 5,0.119 9),由图2可知,P点位于第一象限,在SO武术发展开拓型战略区。因此,武术发展总体战略应该以SO战略为主,充分利用发展的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同时,也要兼顾ST武术发展抗争型战略,尽量规避环境外部威胁。

4 武术发展战略

4.1 以武术重要文化符号,推广武术发展

中国武术的种类多样,受地域、传承、起源及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宗教因素的影响,其涉及养生、技击、文化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的动态开放的武术文化。然而,由于文化兴趣点脱节、传播渠道与媒介使用习惯存在偏差等问题,使得目前国外民众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就需要通过网络、书刊、影视、广告、社交平台向海外进行文化传播。比如,在海外设立培训班、武馆;在海外高校创办中国武术讲座,以及建立中华武术英文官方网站。

4.2 以修身养性、防身自卫作为价值观,推动武术发展

武术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与防身自卫两方面。随着全球新格局的形成,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开创了新局面。我国民众生活远离危机开始慢慢走向安逸,哲学与灵性将成为大众普遍热衷的对象。武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效仿瑜伽的形式,大力推广其自身所携带的独有修身养性、防身自卫,并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修养之道与防卫之术,使其走上良好的发展轨道。

4.3 利用国家弘扬传统文化政策,加快武术发展

要合理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待时而动,在世界上展示“文化中国形象”。让武术进一步深入到实际中去,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

4.4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武术发展

在推进武术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涵摄意识,更要避免由于西方文化渗透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首先,我们要重新梳理自身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价值,以获得国外民众的认可;其次,利用互联网媒体的传播功能,以中外武术文化交流为主题,让更多沿线国家接触武术,了解武术文化,形成对武术文化的热爱,从而提升武术话语权与影响力。

4.5 利用孔子学院传播武术,弘扬武术文化

国际学院是传播武术的良好平台,其中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文化与交流的重要机构,对中国文化传播,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十多年来,孔子学院在各国陆续建成,将学校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为武术文化在世界传播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武术展览会,介绍中国武术文化,举办中华武术讲坛,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武术,加深对武术文化的理解。

5 结语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不仅存在于过去,更鲜活于当代。武术的发展既要重视自身优势,更要注重外在机遇。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孔子学院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武术发展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Edward Bernroider. Factors in SWOT analysis applied to Micro,Small-to-Medium,and large software enterprises-an austrian study[ 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2(5):562~573.

[2] 孟涛,唐芒果.文化符号与责任担当: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56~61.

[3] 王国志,王政.符号、文化与武术雕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59~62.

[4]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6/c735683/content.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7/index.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8] 丁传伟.中国武术传统拳术套路精选 八极拳、翻子拳、螳螂拳、查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9] 薛欣,薛扬.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J].体育学刊,2009(2):110~113.

[10] 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7~12.

[11] 袁勤.武术传承方式的现代教学论诠释[J].体育与科学,2009(4):40,99~101.

[12] 赵进亮,张卫兵,徐虎泼.武术文化构造中的和谐思想[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12):15~17.

[13] 周学兵,陈东,李钟香.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4):17~20.

[14] 高金萍,郭之恩.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J].中国文化研究,2013(4):194~201.

[15] 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1):131~134.

[16] 吴忠.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N].深圳特区报,2015-08-18(B09).

[17] 王国志,王政.符号、文化与武术雕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59~62.

[18] 刘涛.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教育,2011(9):145~146.

[19] 王东.中华武术的传播模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4):138~140.

[20] 王岗,吴松. “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19~25,40.

[21] 曹艳杰.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趋势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50~52.

[22] 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6(6):6~9.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武术的社会意义
谁远谁近?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