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避险车道与路线平面的关系

2018-06-26 07:54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陈建刚
中国公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下坡路失控车道

文/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陈建刚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行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路通、车通的基本需求,更加渴望早日走上“幸福小康路”、坐上“安全放心车”。另一方面,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和加密,山区道路的陡坡及长大纵坡等,成为设计中安全隐患重灾区。作为长大下坡的安全措施之一,避险车道已越来越多被设计者采用。

避险车道设置偏重于纵面指标

遇到长大下坡,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道路管理人员,通常第一反应是增加避险车道,但在选择设置位置时,考虑的因素偏重于纵面指标。根据收集的资料,避险车道位置选择的主要依据相对单一。

对于改建道路来说,虽然改建前后运营条件有所好转,但一般情况下,平面和纵面的基本线形不会有太大变化,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仍然可以参考既有道路的运营情况确定。通过调查收集的长陡下坡路段车辆制动失效的事故资料,可以作为避险车道位置选择的有力依据。

对于新建道路,通常是以车辆制动失效发生事故为基本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避险车道位置。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连续制动,往往会造成制动系统持续升温,一般认为制动毂温度升至260℃时,制动效能会大幅度降低,车辆失去制动能力。通过分析车辆制动毂升温的情况,计算出下坡路段制动毂甚至安全界限值的位置,作为避险车道设置位置的参考。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外研究成果,长大下坡路段国内避险车道设置位置通常如表1所示。

表1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及间距

表2 行驶距离与最小半径关系计算一览表

避险车道与平面指标关系分析

对于高等级公路,平面指标相对较高,避险车道设置位置选择与平面关系不大。但作为公路等级为二级以下的道路,尤其是山岭重丘区,路线指标偏低,多数弯道半径偏小,无法通过速度比较高的车辆。避险车道的设置还需要结合纵坡,综合分析平面。

长大下坡路段车辆制动失控后,自身重力主要受到下坡方向的分力和车轮滚动阻力的影响。具体如下:

自身重力在下坡方向的分力:

Fi=m×g×sinα≈m×g×i

其中:m——汽车质量;g——重力加速度;

α——坡道倾角;i——坡度;(在坡度很小的情况下,sinα ≈ i)

车轮滚动阻力: Ff= m×g×f

其中:f——滚动阻力系数;(水泥混凝土路面f=0.1,沥青路面f=0.12,砂砾路面f=0.15)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Fi-Ff =m×a,可以得出下坡路段失控车辆的加速度:a= g×(i-f)

由此根据距离、起始速度、加速度、末速度的关系,计算出车辆完全失控,并行驶一段距离后的速度,同样可以计算出此处需要的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具体计算过程不再详细叙述)。按照4%纵坡,初始速度40km/h,横向力系数0.20,超高按照最大8%取实际设计值,计算行驶距离与最小半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失控车辆行驶距离的增加,行驶速度越来越快,通过的曲线最小半径也是越来越大。而对于山区道路,路线曲折,曲线半径普遍偏小,避险车道设置需考虑平曲线的因素,应设置在失控车辆不能通过的小半径平曲线前。

对于小半径平曲线比较多的情况,可以根据曲线半径计算安全通过的行驶速度,绘制曲线安全速度分布图,结合纵坡、地形等其他因素选择避险车道的位置。不具备条件时,建议通过增加紧急停车带、增设标志等安全措施,提醒司机及时停车检查车况,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结语

实践证明,在长大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是降低失控车辆发生事故率比较有效的措施。但也存在一些避险车道很少有失控车辆驶入的情况,甚至从未被使用过,这说明对避险车道的设置考虑因素不足。根据以往承担项目避险车道设置情况,对避险车道与平面指标的相关性提出了理论分析方法,供广大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

猜你喜欢
下坡路失控车道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浅谈MTC车道改造
定身法失控
下坡路
INTERBIKE停办是行业的下坡路还是线上渠道的绝杀?
走好下坡路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费车道的设计与实现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