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初探

2018-06-26 07:23巴国民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豆种植栽培技术

巴国民

【摘 要】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要作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辽阔,除了食用外,还可以用来榨油、为生产饲料提供原料等。为了满足人们对大豆更多的需求,必须全面分析大豆种植的生产效益,科学的采取栽培手段,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多年来对大豆种植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了缩小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产量差距,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模式,增加大豆产量,进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效益。

1 影响大豆栽培技术的主要因素

对于任何农作物来说,想要提高生产量,必须要选取合适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点。北方环境比较干燥,适合大豆生长所需的条件,如果在多雨湿润的南方地区进行大豆种植,只会增加大豆生长的周期,还会大量降低生产效率和产量,就算是成熟的大豆种子,质量也不如在北方生长的品种优良。如果大豆的质量不高,也会给种植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自然环境中的降水量、地势、还有气温对大豆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种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因素是否符合大豆所需的生长条件,才能更好的提升大豆整体的生长效率和年产量,增加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我国农作物的总体水平,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大豆生产效益的种子选择技术

2.1 科学选择大豆种子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前,一定选取质量优良的种子,这对作物后期生长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种植技术人员要遵循合理的栽培技术和原则,在大豆种植前,尽量购买优良的大豆品种,根据土壤地质、气候环境等特点,结合自身种植水平和机械化能力,采取科学的手段来挑选大豆品种。根据统计,大豆对光热条件极为敏感,因此,在挑选种子时,最好不要引进对光会产生反应的大豆品种。除此之外,种植人员还要根据大豆本身的质量情况,选取发芽率较高的品种,这关系到大豆种植后期的苗齐程度。所以,种植大豆时,科学的选取作物种子,可以提高大豆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

2.2 大豆整地技术

种植人员要用科学的技术,采取先进的种植模式来灵活开展种植工作,不断提升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益;要选择适合大豆生长的土壤地块,将大豆种子和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土壤结合起来,尽量选择一些深厚的土壤,或者将之前种植过小麦的地区作为大豆的种植土壤,并且要选取地理位置优良的种植土壤,尽量靠近水源,有助于种植人员进行灌溉和排水等工作,尽量给大豆种子施加农家肥,不断提升种子的生产量,同时要注意提升大豆的抗旱能力,采取垄作的方式进行种植,进而提升大豆的整体质量[1]。

3 提高大豆生产效益的技术方法

3.1 合理密植

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提升大豆整体产量,必须要选取科学合理的播种方式,保证种植技术的科学性,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大豆播种的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控制大豆播种的深度和质量,根据大豆的生活特性进行合理播种,将深度尽量控制在3-5cm左右,土壤覆盖度要在1-1.5cm之间,如果种植土质是沙粒时,可以加深播种的厚度,但要注意平直覆盖地膜。

3.2 合理的田间管理

在进行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种植人员必须对田间管理技术高度重视,有科学依据、有条理的进行管理。在我国黑龙江地区,7、8月份降水量较大,种植人员更要加强田间管理的工作,及时开展定苗工作,根据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土质情况,确定大豆植株的间距和行距,保证每个大豆植株都能够得到资源,进而更好的生长,同时要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为大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科学施肥

在进行大豆种植时,要保证作物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资源,进而更好的生长。种植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施肥技术,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整个大豆种植期间,种植人员要结合土质情况、气候特点以及环境状况,选取适合大豆的肥料,并且肥料必须要包含磷、钾、氮等多种化学元素,种植前,要施加适量比例的肥料,保证大豆植物可以從土壤中获得较多的养分。最好要选取富含有机物的化肥,除了能保证大豆植物正常的生长,其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微生物还能够改良种植土壤,进而提高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对提高大豆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作为农作物中常见的现象,对整个农作物的生产都起到就消极影响。一旦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就会抑制大豆生长,降低大豆的整体产量,给种植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一定要严格把控病虫害,重视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并把防治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制定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和相关预防制度,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预防,一旦发现病虫害要采取化学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要考虑到季节病因等因素。在大豆种植期间,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等都比较常见,威胁了大豆的正常生长。比如:北方地区的灰斑病是主要的病害,严重时病斑会布满整个叶片,造成植株枯死脱落,蚜虫是主要的虫害,会造成叶片蜷缩掉落,繁殖速度很快,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大豆生长,造成产量持续下降,降低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在发病之前就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利用药物对大豆叶片进行喷洒,直至消灭病虫害,种植人员要选取高质量、高效率的药物,还要重点关注农药的生产日期和药物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避免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防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质量、产量以及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大豆种植技术的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不算成熟。因此,我国要选择优良性状的大豆种子,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大豆产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峰峰.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J]. 技术推广,2017(1):193.

[2]金贞玉,杨春雨. 浅谈我国大豆栽培技术现状及提高种植效益的解决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8(3):11-12.

猜你喜欢
大豆种植栽培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种植上的应用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