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2018-06-26 07:23王英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制约因素

王英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和发展,农村的收入也不断的提高,但有些边远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存在基础不好,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与整体经济的发展相比还很落后,还达不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分析问题所在,找出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增加农民收入献计献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分析建议;制约因素

我国的农村基数庞大,农村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的发展,农村发展与否决定着我国改革的成败,新的时期,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农村增收,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改革的关键,我国的小全面康设重点在农村,农村收入的增加一直是我党着重解决的问题,边远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全面发展不能有后腿,全方位进步不能有盲点,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地域问题随着交通的改善有解决。有些地区土地比较少,土地也很贫瘠,农村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比较至后,因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增收的难度还很大。

1 我國农村存在的发展问题

1.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设备落后,自然条件不好,土地发展的资源缺乏,生产条件也差。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比重低,且主要集中在蔬菜生产上 . 不通铁路,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全年不霜期短,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不利因素,农业发展严重爱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一直处在:“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还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状态。

1.2 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每年财政收入不多,扶贫资金非常有限,投入到农村的资金更是缺乏,由于农村经济体薄弱,加之有大量的外债,已无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收入只能星网维持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对农村的投入十分有限。商业贷款方面,投放到农村的份额很少,不能满足农村的生产需求,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的发展[1]。受到投入产出比的影响,社会资金投入的农村的就更少了,没有资金有意愿投入到农村,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不利因素。

1.3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文盲的半文盲占10% ,这不利于技术农业的发展,人口的结构也偏老龄化,外地务工人员也是处在出卖劳动力阶段,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难在向技术型转移,时代在发展在进步,老的农业模式急待改变,新时代靠体力很难得到发展,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很不高,农业技术转化能力不足,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增加劳动生产技能,扩大生产规模,生态化,集约化是推进农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1]。

1.4 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

农村产业化能力太低,科技水平不高,没有一个有带头作用的企业,规模也不够大,没有形成产业化,农村的优势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技术引入的步伐不快,经济发展环境没有达到引进外投入的条件。

2 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表现在农业发展上,农业产品发展前景看好,从国际农业产品的价格上看,整体价格偏高,可能长时间在这一价位运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农村发展时期,掌握好这一时期抓住机遇,为促进农村发展努力,农村的人口也在逐年减少,这为农村加快技术提高,和促进农业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1 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倡导下,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同时国家更加重视革命老区和贫困农业地区的建设,进些地区的投入进一步增加了,进农村的政策方面采用增加投入,减少索取,放宽政策的方法,让农村能够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和政策的支持分不开的,在些大力支持下,农村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重大投入,必将为改善我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发挥重大作用 .

2.2 农产品进入高价位时期,将为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收入,它是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产出增加,价格提升都将促进农民的不断增长。

2.3 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的技术发展对农民的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领导部门,一直以技术推动农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部委出台多项政策,推广农业科技的普及,扩大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构建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2],在农业技术化的工作上取得了进步和发展。

2.4 农村金融服务正在改善, “三农”信贷环境将逐步宽松

国家有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方面有较大的改变,增加对农业的倾斜,放宽农业贷款的审批手续增加授信额度,扩大了改革试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被允许提前支取存款,保证农忙时的资金投入,多项措施的出台有利于农村的中小企业的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都将出台相关的利农政策,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

3 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十会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标志着是不是真正解决了农村问题,持续稳定增加农业收入是解决三家问题的关键,我国的农村工作重点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稳定。在定政策的指导下,为更好的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对于有3/4人口都在农村的我国人口分布,解决好农民的收入对我国的全面奔小康,全面实现小康的意义重大。标志改革开放的成败。对于农村的稳定 , 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建议:

3.1 扶贫式工作的重点是要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以重点工作为主导,搞好扶贫工作,加大扶贫的力度,不能走过场,不能装样子,以联村联户开展工作,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稳定,加快了农业发展,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更加密切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农村的面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了我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增加了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3.2 农民的收入的提高

不只要关注粮食的产出,对二三产业的发展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产业调整,加大技术支持,在政策方面加大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引导进一步加大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口进入城镇,发展企业建设促进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搞好农村稳定。

3.3 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优质化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人们要求更有营养更有更多样化的农业产品,单纯的产量提高并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特色农业,先进的农业技术才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全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模式更能促进农业发展,使农业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3.4 农村人才的培养对农业的发展作用。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提高,使农村的发展有充足的后劲,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口的技术培训的力度,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能彻底三农问题,技术培训加大了,才能在农村培养出一批科技带头人,通过农村领军人物的培训教育和农民的教育,改变农村居民的观念[3]。才能让方大的农民走出传统农业方式,向新型农业迈进。具有广大农民的中国,急需提高农民收入。拓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基础 , 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促进农民增收开始 , 使农民增收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健.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的统计研究 [N].科技创新导报,2008,26.

[2] 孙妍,侯贺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垦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8,01(30),96-99+105.

[3] 金龙勋,孙奕涵,刘定奎,等. 引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领军人物培养方案——基于韩国新村运动经验[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02(37),140-148.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制约因素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