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018-06-26 12:02王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组织高校

摘 要: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优化其组织管理是提升校园文化生活质量水平的关键,对于促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获得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组织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1.037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1-0146-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高校师生长期积淀并不断传承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包括精神、物质、制度、活动、网络等层面和类型,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思想的教育引导既需要旗帜鲜明的理论阐释,也需要体现正确导向的文化滋养。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师生围绕“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充分利用物质资源、精神财富,共同开展寓教育、娱乐、审美与一体的各种活动,这既是校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充实的过程,也是其对高校师生产生深刻影响的过程。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环节上,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水平的关键,这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时代特征

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具有润物无声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越来越近,文化自信越来越强,同时,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深刻地感受到建设新的文化形态的紧迫性”。[2]这种情况也自然地反映到高校校园中,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活动过程之中。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面对开放环境和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培养,我们比任何时候更深刻地感受到建设新的文化形态的紧迫性,感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意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凝聚价值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聚焦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教育、导向、熏陶、凝聚和激励作用,并进一步将先进文化辐射至全社会。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要注意把握好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1.高层次的发展定位

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高校在实现自身价值功能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高目标,要求高校要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文化熏陶、实践锤炼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在校园中增知识、修品德、长才干。同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高层次的教育管理者在指导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也是其以自身的道德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味要体现价值导向,立意要高,格调要高。

2.具有时代感的内容设计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往往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其要素、内容、机制、形式都在不断与时俱进。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变化发展的影响,也反映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师生思想实际中。比如“中国梦的文化场域的内在规定及在现实中呈现出的特性都是奠定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是实践赋予其本质及本质特征”[3],中国梦的文化元素必然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设计的主要元素。另外,校园文化活动还与地域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相互作用,一定条件下亦能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应把握好活动内容的时代感。

3.多样化的方式路径

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时代感,也表现为活动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采用新颖的、活泼的方式开展校園文化活动,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当前的青年学生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独生子女一代,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路径与传统有很大改变,日益丰富多彩,这体现在活动类型的多样、活动内容的多样、活动形式的多样上,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和创新精神。

4.注重继承创新特色品牌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继承性,比如一所学校的传统、校训、校风校纪等等,都得到了良好延续。其校园文化的特质也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成为可能,也反映出不同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热点和社会变迁在校园内的折射。在高校中,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一些学生社团、科技比赛、艺术活动、体育赛事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也已在高校中形成品牌、引领风尚。

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理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伐,高校校园文化反映时代文化的最前沿,体现时代文化发展的变迁和趋势。高校校园文化最直接、最显性的表现集中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理,遵循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发展规律,以此来设计和推动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工作质量的应有之义。高校要注意按照时代特征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把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以往,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形式一般有学校主导型和学生主导型。学校主导型的组织方式是由学校职能部门、二级院系、党团组织等发起,通过“学校—学院—年级—班级”的矩阵展开活动,其组织的思想性、组织性、指导性强,覆盖面广,能将思想教育活动的精神内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学生主导型的组织方式一般由学生社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班委以及学生自组织发起,直接面向一定群体的学生开展活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形式较新颖活泼,容易吸引学生。随着校园文化建设发展,项目委托型的组织方式兴起,这实际是资源的有效整合,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实际工作中被采用。这种方式将学校主导和学生主导结合起来,既发挥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又发挥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应针对教育主题、活动内容、教育对象,采用适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效果。

2.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程序

活动组织的一般程序包括活动预备、活动运行和活动总结的各个环节。如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活动的设计策划、组建活动团队、准备活动物资、发布通知和进行宣传、宣讲活动方法和规则、挑选活动主持人、确定评判人员等;活动进行阶段,如参与者的组织、维护现场秩序、保障人员安全、把握时间进度等;活动的总结阶段,包括新闻宣传、总结反思等。成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在组织程序上尽量完善、反复预演、避免遗漏。越来越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求组织者做好活动风险预案,一些活动宣传还需要社会合作才能完成,则需要提前做好学校、电视台和社会媒体的工作,有些活动还要注意事前排练及培训骨干,以积极发挥学生骨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3.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增强活动组织的有效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活动策划是活动组织的前提,是活动组织方对活动的认识,是活动愿景、活动意义与实施步骤的总体方案。没有科学合理的策划,就难以较好地进行活动组织,或难以实现活动目的。二是组织工作环节要高效。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要发动到个人,参与到群体,拓展到网络,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管理上要细化目标管理、过程监控和结果反馈,保障活动的组织能实现预定目标。三是加强对组织团队的分类指导。对于学生处、校团委等学校职能部门主导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设立专门工作小组,对活动进行统筹和跟进。对于院系、社团主导组织的各种活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活动进行关注,整合校内资源,达到活动组织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于班级、宿舍组织的小型活动,要及时在院系做好活动备案。

三、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导向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要注重贯彻设计理念,不偏离设计初衷,以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同时,应能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特点,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1.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要素

校园文化活动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在活动的关键环节上把握方向、进行监督、保障质量。一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它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其思想文化素质决定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活动的性质和功能。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是校园内各种设施和领地,以及在文化活动中所需的物质条件;历史人文环境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是大学精神、行政文化、校风、学风以及师生文化特质等综合体,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和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即活动主体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开展活动。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果,可以体现为价值引领、知识引领和素质养成。价值引领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思想共识的凝聚,是与价值观形成有关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活动及其成果;知识引领是与知识传承、学业发展有关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素质养成是与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有关的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素质养成的成果在一定程度而言涵盖面更广泛,影响力更长远,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变迁,也更能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功能。

2.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环节

一是整体管理。包括了解活动背景;成立活动组织团队,考虑负责人、团队规模;制定活动方案;指导活动开展,主要指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的过程。二是团队管理。涉及到活动发起人、负责人、团队班子、团队其他成员。团队人员应当明确职责与分工,团队之间应通过集体会议、体验分享、文档发布等方式进行积极沟通。同时,要重视团队培训。三是进度管理。活动进度管理是对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分解控制,关键是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合理选取时间节点,编制进度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四是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财务控制的管理,包括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等环节,也要关注不同类型校园文化活动成本来源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五是风险管理。风险具有随机性、相对性和可变性三个特征,但风险是可控的。可以通過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执行监测、活动评估来完善活动的风险防控机制。

3.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正确导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二是维护校园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活动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校的文明和谐发展,同时也在活动开展中传承学校文化精神,培育创造新的校园文化。三是充分考虑受众差异。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吸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民族尊重的基础上挖掘民俗传统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阐释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之处,从而更好地引领不同成长背景的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4]四是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宗旨。校园文化活动说到底还是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在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关注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尽最大可能地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求。管理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5]真正通过高水平的管理为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创造条件、引领方向,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和机制。在机制设计上,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系统性和整体性,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核,以促进学业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第一课堂的协调发展。在监督管理上,应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名称、类型、组织、参与者、流程、经费等环节进行规定,明确处置程序,较为系统地监督、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在制度建设上,完善经费保障和使用机制,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经费到位,使用规范、有效。在考核评估上,应完善学校评估和学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可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工作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是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是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要重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鼓励理论型、学术型等学习型社团的建设,加强对志愿服务类、文体兴趣类社团的指导,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学生骨干,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宣传、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用学生的话语体系与学生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建设便捷实用的网络平台,培育生动活泼的网络活动,发表启迪智慧的网络文章,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评论员,多措并举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网络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在网络上的延伸、宣传,都将更好地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和深入开展。四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队伍自身建设。“校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的软实力,凝聚着师生深沉的精神追求,是高校的基因、血脉和传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6],管理队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也制约着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要加强学校党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并得到长效机制的保证。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能力,使这只队伍在增强战斗力凝聚力的同时,更好地运用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手段去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冯刚.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9.

[3] 李艳 “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与大学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33-38.

[4] 王帅,肖文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6):78-80.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6] 王莉娟. 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121-125.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组织高校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