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8-06-27 12:25张晴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第一次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语文教学,这也是新课标首次

为“非连续性文本”正名。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的价值取向;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弥补语文教材的缺陷。本文在明确其概念、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提出可行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明析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含义

“非连续性文本”一词来源于国际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阅读素养测评,PISA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是:“与连续性文本形式不同的、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需要不同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的文本。”如表格、目录、使用说明书等。PISA阅读素养测评内容接近生活,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受其启示,新课标首次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语文课程标准,并在阅读中提出明确要求。新课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方面提出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我国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与国际定义是否相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认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图画在我国的语文教材中并不少见,几乎每一篇课文中都会配有图画,所以说非连续性文本这个乍听起来陌生的词语,我们并不生疏。生活中充满了非连续性文本,如:宣传单、购物单、使用说明书、公交车站牌等。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相当重要,因为非连续性文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只在课本上、课堂上的,这也体现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性质。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1.直观性

非连续性文本常常以图片文字、数据表格等组合直接出现在 学生的视野中,它形象直观,不拐弯抹角。比如语文课文中配的插图、数学课本中的气温变化折线图等。

2.简明性

相对于以篇为例组合的课文来说,非连续性文本常常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其内容直接、简明,学生读起来形象、有趣,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探究性

非连续性文本多是图文解字和材料的组合,它能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也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要从图文组合等材料中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离不开他们主动的思考探究。

4.实践性

非连续性文本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它具有可实践性。图书馆的书籍平面分布图就是一个例子。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意味着学生要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肯定要进入图书馆阅读。学生进入图书馆借助书籍平面分布图能快速地找到目标书籍,节省时间,可实践性强。

二、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意義

首先,就语文课程而言,将非连续性文本纳入新课标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的价值取向。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生活中处处有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阶段学习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表明它不单单属于语文课程,在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中均有体现。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非连续文本后,对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内化、迁移以至于融会贯通,这也密切了语文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

其次,就学生而言,课文中出现图文、课下注释等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具体形象性。”如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这样生动活泼的描写,使一个“野性”的少年闰土跃然纸上。可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很可能只是把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在大脑中进行简单的加工、勾勒,而不能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这篇课文附有少年闰土的图片,观察图片还能看到课文中没有的衣着描写以及闰土留着旧时期才有的长长的辫子。这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为什么闰土还留着旧式的长辫、文中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思考。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最后,就语文教材而言,非连续文本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材篇例组合的不足。语文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也就是一篇篇课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丰富情感等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培养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需要的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非连续性文本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现实生活中需要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为了他们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重视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增加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编写专门的非连续性文本教材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小学语文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课标,了解学生

新课标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了相关要求,但并未提及非连续性文本。到了第三学段,新课标提出了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在前一学段的基础上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需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才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阅读教学中,教师须研读课标,明确课标的要求,切忌一味追求高标准,把第四学段的要求用到第三学段上,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这个阶段的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出现的障碍。一是学生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学生整合信息能力的缺乏。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段的阅读学习中注重的是连续性文本信息的获取,因此,到了第三学段,对于习惯了注重文字阅读的小学生而言,当突然出现图文或图表时,他们通常都不具备在头脑中立刻将这些非连续性信息与文字信息进行判断、理解、转换、结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清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这样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提高信息提取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提高。

(二)利用课堂,教给方法

1.利用教材、图文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数是文学作品,而对应的故事、散文及诗歌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的范畴,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较少。因此,利用教材现有的连续性文本内容,转换其形式为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值得教师进行尝试、探索。例如,在讲解《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引入表格的形式。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半截蜡烛一共被点燃了几次,文中的人物为了保护秘密文件都想了什么办法阻止半截蜡烛的燃烧,以及对应的结果,并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到表格中。文章内容通过表格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填表格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思考,也加深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这种文本转换形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毋庸置疑,非连续性文本必须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引入材料,模拟练习

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是有限的,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材料来进行阅读教学。药品说明书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非连续性文本表达形式,它是非连续性文本让生活与语文结合得最為紧密的学习材料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几种不同的药品说明书并带到课堂上来,由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药品说明书。以999感冒灵颗粒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999感冒灵的说明书并提出问题:该药品主治哪些症状?学生很容易在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事项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最关心该药品说明书的哪几项内容,以及这几项说明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学生的回答应该是该药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以及注意事项。还可以让学生换角度进行思考医生可能先关注的是哪几项,药品生产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最关注的几项内容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增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还能加深思维的深刻性。

(三)亲身实践,延伸课外

1.校园实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还可以拓展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板报也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好例子。学校可以举办校园板报制作大赛,鼓励学生办一期关于学校的板报,并要求学生在板报中简单画出学校的平面图。板报完成后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校进行展览。为了让自己的板报出彩,小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后,他们定会仔细地观察校园的一草一物。在出板报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板报的版面布局、文字内容、图片样式等。板报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板报的亮点在哪里,还可以鼓励学生向家人、朋友介绍自己的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了解学校,把非连续文本应用于实践,也锻炼了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此外,观察学校的校徽、浏览学校的宣传栏等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校园实践。

2.社会实践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还可以有更宽广的天地。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级郊游活动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练习。考虑到郊游的目的、安全、时间等因素,郊游地点最好在本市。郊游地点确定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确定在这次郊游活动中每个小组承担的任务。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小组:策划组、路线组、照相组、导游组,等等。策划组负责对这次郊游活动进行一个整体的策划,包括郊游的时间、郊游的主题以及游戏活动环节等,并制作出简单的策划方案。路线组要确定这次的郊游路线。在这个过程中路线组需要看城市地图,上网搜索最佳路线以及决定出行路线。照相组负责拍摄郊游地的景观以及郊游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郊游结束后把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洗出来。导游组则负责熟悉郊游地的游览路线安排以及景观介绍。这次郊游活动其实就是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也是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陆璟.PISA如何确定阅读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下)[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王静,钟家莲.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4(5).

[6]胡群芳.浅析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8).

[7]李永顺,管大成.让“非连续性文本”有效“连续”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5(9).

作者简介:张晴,女,1993年生,扬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