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斯文之《兰亭集序》

2018-06-27 16:20杨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意义

杨夏

摘要:本文通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阅读、解析,笔者从人生观角度探讨生与死,选择与坚持以及笔者本人对王羲之生死观的浅薄看法。期间插述了对某大学生自杀的看法,以力证活着的意义和死亡的权利。人的一生犹如游戏,前期猥琐发育,后期逆天改命,结束时低调离去。

关键词:王羲之;生死;意义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诗作的序。兰亭诗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孙绰、谢安等41人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时其中26人所作诗的统称。(1)其中还收录了王羲之自己少有的诗篇佳作。在这篇序里,王羲之记录了整个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并谈论到一些自己的感悟,希望后人在览读斯文时能体会他们当时的情感、思想、志向等……众人大多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卓越的书法家,却不知他竟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小时候更在意他的书法,不曾关注这篇惊世之作的内涵,现在再读,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现将他们陈列与此,望再读时有所新收获。

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描述了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一群贤人雅士在兰亭“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阳春白雪之事。放下那些铺垫,看看最后一句——“是日也,天朗气清……信可乐也。”抬头观望,发现宇宙无限宽广,低头观察到自然界的万物品种繁多。所以游目骋怀,给人在试听上带来强烈的震撼,这种感受在美学上我想应该是“崇高”!这种崇高感实在让人极尽快乐,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此同时,也透露出在宇宙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感嘆生命的短暂又珍惜生命带来的精彩。

第二段描述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会因为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而快乐,悲伤的事情而悲伤。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可见,王羲之更看重“生”!可是何谓“生”如何“生”值得我们思考。

人一生的时间不过是俯仰之间般短暂,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要怎么有效的利用它,使之有意义?生命是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还是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生存和死亡历来就是哲学家探讨的终极选择题。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都说了,生存与灭亡,这真的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啊!在这个选择题里,没有准确答案,错是相对于正确而言的,可是谁又规定了选择死亡就是错呢?只不过选择生的人占多数而已。抛开对与错判定,人是有权利选择生与死的,但是前提是你先要有意识,才能做出选择。可是意识是依靠肉体存在的,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这又回到了唯物论。那么选择的权利是在你拥有生命那一刻就有了,可是却是在你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意识体系(注1)时才会执行。

我记得有一篇报道,说一个高三的学生自杀,原因是活的理由没有战胜死的理由。尽管活的理由他列出了23条,死的理由仅仅列出了6条,可活的理由依旧没有战胜死的理由,因为活的理由没有一个强大到支撑内心。我们或许会觉得荒谬,那么那个浙江大学的学生自杀呢?“三年前,我问自己,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不赞同社会上流传的几乎所有的观点,我认为它们要么太过于狭隘,仅仅适用于个人或某一小部分人;要么属于自我欺骗型的谎言;要么是找对了方向,但挖得不够彻底,没有找到根本。我把最后一种叫做“架空的理论”,它没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只是一种凭空产生的一种说法。……”(2)他留下的长长的遗书里,清清楚楚的论证了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义。在通读了他的惊世遗作后,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合情合理,无论是论点、论据还是其他,我都认为非常好!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跳出来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我不反对他的观点,但不代表我会与他做同样的事情!

我认为他只是没有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的意义,而是找到了死的理由,死的意义。他在遗书里提到过,他很想知道以前的老师,同学,周围的人怎么看待他的死,语气中似乎也非常不愿意别人胡乱评价他的生死观,所以他必须死,死了才能得到他想知道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他看不到,但活着的人一定会有所思考!他有权利选择死,我也有权利选择活!大多数人选择活,就显得选择死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又需要勇气!但实际上,活着才是最需要勇气的。因为活着,你会经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没有苦辣怎么衬托酸甜?我活着的理由就是寻找我活下去的意义,在这个途中,我会有亲情、友情、爱情支撑着我一路前行。

或许,在这位同学心里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在别人的心里就会觉得它非常有意义!这就好比美感,你觉得它美了,那就是美了,你觉得它不美,我怎么跟你描述它的好,你也体会不到!如果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那么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因为整个过程就是意义。

回到《兰亭集序》第二段,王羲之肯定是选择生,所以会说“悟言一室”、“放浪形骸”“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感叹时光短暂,竟未察觉双鬓已白!一个90后问马云,如果他用自己的青春换马云所有的财富他愿意吗?马云满口答应!可见寸金真的难买寸阴!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马云要跟你换青春,你愿意吗?我首先表明我的态度,我不愿意!第一,我比他年轻,不出意外我可以比他活得更久!第二,我没有穷到吃不起饭,不需要太多的钱。第三,马云死后到我死这段时间里,有太多未知和可能,那是他永远也得不到、看不到、享受不到的!因为在这期间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马云、张云、李云……仅凭这三点,我要是换给他,我就亏了!

人的生命长短不一,全凭造化,最后都要归于灰烬、虚无。古人说“死与生毕竟是一件大事啊”,怎么能不悲痛呢?这种悲痛来自哪里?对死的恐惧吗?不,至少不全是。我认为还有对人世的留恋,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向往。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纠结的情绪,所以每当看到前人的兴感之作,总会引起共鸣(注2),不能自已。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是不可能的,把人的寿命与彭祖的寿命等同起来就更荒谬了。所以今天我们在嘲笑古人的愚蠢时,有没有想过几百年后的后人会怎么嘲笑我们?是非对错交予时间,功过是非交给后人。王羲之在本文最后说到,记录这件事的目的,是让后人看到后,会有所感悟。纵使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所有的事物都变了,人们的看法也不一,但触发人们的情感、志趣是一样的。

这也是笔者认为王羲之最智慧、最低调的地方。就好比金庸的“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一样洒脱和睿智。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个侠士,年轻的时候桀骜不驯,狂放不羁,在江湖上掀起风雨。老时虔诚低调,心怀感恩,仍不忘虚心学习。用我们90后现在的话来说,我认为,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场类似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的游戏。真正的大神一定是前期猥琐发育,后期逆天改命,结束后低调离去。享受的是整个过程,而不是纠结于一个人、一件事,就因此停止或阻碍了整个进程,到最后时一直抱怨。

在笔者看来,生和死总会来,必然的事情就不必太过纠结,而那些偶然的事情,才是意义和价值。比如,你可能会去到一座城,遇到一个人,发生一件事。我知道你会去很多城,遇到很多人,發生很多事,但总有一个是非常特别的。此时你一定在回忆里搜索这样的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如果你还没有答案,那么只是因为它还没有到来;如果你已经有答案了,好好体味你此时的我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你的情绪,是否认同这就是你活着的意义?是否认同这就是你的价值?因为这些人、事,让我的生命绚烂,让我的生活明亮,这就是我为之努力为之喜悦与悲痛的意义。

注1:意识体系在这儿指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可以独立作出判断的知识体系.

注2:共鸣是“指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引自彭吉象编著的《艺术学概论》第四版,第4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注释:

(1)夏先明:《东晋风流与王羲之文学创作》.贵州师范大学2015硕士论文.第42页。

(2)Dijion:存在——浙大一位跳楼学生遗书.https://www.douban.com/note/271099044/,2013-04-11/2018-04-11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13页.

[2]夏先明:东晋风流与王羲之文学创作[D].贵州师范大学2015硕士论文.第一章至第三章.

[3]刘丽娟:叹人生有限,感生命之重——《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10期.

[4]谢义虎:死生亦大矣——略论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死观.课外语文.2013年06期.

[5]张印德:谈《兰亭集序》中的生死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8期.

[6]张忠森:生与死:一个关于生命的永恒主题——《兰亭集序》解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Z1期.

[7]Dijion:存在——浙大一位跳楼学生遗书.https://www.douban.com/note/271099044/.2013-04-11/2018-04-11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王羲之意义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书兰亭序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