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 深度翻译在英译《兰亭集序》中的运用
    。本文将以《兰亭集序》英译文为例,探究深度翻译理论在其中的运用。【关键词】深度翻译;典籍英译;显性文化负载词;隐形文化负载信息【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103-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33《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兰亭诗所著的序文,其文字灿烂,字字珠玑。随着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不断传播,古代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2023-10-30

  • 我们一起喜欢现在吧
    比如重新读《兰亭集序》时,我依然在思考一个问题:《兰亭集序》到底好在哪里?我认为,论故事性,《兰亭集序》不如《荆轲刺秦王》;论节奏性,它不如《烛之武退秦师》;论文学性和哲理性,它不如《寡人之于国也》。《兰亭集序》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是毫无疑问的惊世书法杰作,可从文学性上来说,即便我反复研读,仍然觉得无法触动我。于是,我找了很多关于《兰亭集序》的资料,阅读了各位名家不同的解读,却意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王羲之是书法大才,粉丝众多,从王侯将相到僧侣住持,

    知识窗 2023年8期2023-09-07

  • 书法与气象的关系探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风和日丽的景象及在这种天气下人们愉悦的心情。苏轼的《寒食帖》用书法记载着当时寒食节的天气景象及作者在过此节时的心理变化。《快雪时晴帖》体现出作者在大雪初晴时的欣愉及其对友人的问候。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提及“五合五乖”中的第三合“时和气润”是指天朗气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书。因此,阐述天气对书法家心情的影响,并探讨历代书法家对天气现象的记录,分析天气和气候对书法作品的影响,以更好地探究书法与气象的关系。关

    大观 2023年4期2023-06-16

  • 把《兰亭集序》“写”在太空的意大利女宇航员
    如今,她用《兰亭集序》续写了与中国的故事,也与中国网友进行一场隔空互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表示,萨曼莎所引用的名句恰恰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王羲之当时不过是处在一个小小的兰亭,并不是一个多大的空间,但他心里想的是宇宙、是天地、是万物,显示出中国人心中那种蓬勃的精神。我想,萨曼莎也正是被这种人类精神之伟大而触动。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为萨曼莎点赞。毛宁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和和平利用外太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共

    华声文萃 2022年12期2023-01-13

  • 跳跃的文字 深沉的旨趣 ——浅谈《兰亭集序》似断实连的“乐”“痛”“悲”
    羲之与他的《兰亭集序》早已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福祉。本文尝试研读文本的“不合逻辑”之处,深度挖掘,深入体会文段似断实连的言外之意,认识作者深沉“悲”叹中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一、“一分为二”的“乐”——乐而不淫新旧教材的段落切分,扩大了主语的范畴,也呈现了两重境界的“乐”,“一觞一咏”之宴会小乐,“极视听之娱”之精神大乐。1.小我、有我之乐到大我、无我之乐以前的教材一、二段是合在一起的,现在在“亦足以畅叙幽情”后面把它分成了两段。照理说,文章三段,由乐而

    中学语文 2022年25期2022-11-21

  • 把《兰亭集序》“写”在太空的意大利女宇航员
    如今,她用《兰亭集序》续写了与中国的故事,也与中国网友进行一场隔空互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表示,萨曼莎所引用的名句恰恰表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王羲之当时不过是处在一个小小的兰亭,并不是一个多大的空间,但他心里想的是宇宙、是天地、是万物,显示出中国人心中那种蓬勃的精神。我想,萨曼莎也正是被这种人类精神之伟大而触动。 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为萨曼莎点赞。毛宁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九天揽月”已经成为现实,探索和和平利用外太空也会促进全人类的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4期2022-11-17

  • 王羲之经典书法作品《兰亭集序》鉴赏
    ,特别是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可谓登峰造极,彰显了王羲之的魏晋风骨。在书法艺术层面,《兰亭集序》是打破传统汉魏书法形式的典型,它的字体结构通篇遒媚劲健、飘若浮云、矫如蛟龙,构建了妍美流便的书法美学新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书法境界。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魏晋风骨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他先后拜师出身书法世家的卫铄和叔父王廙,又博览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从而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

    收藏与投资 2022年4期2022-06-09

  • 兰亭集序》的美感体验
    内容摘要:《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全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群文人墨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川赋诗的盛况。本文立意高远,慧心独运,于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使文章真切自然。也正因为其立意深远,文笔清新流畅,浸透着生命哲理。将这些意境同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创作初衷得以共鸣,获得一种特别的“美感体验”。 关键词:兰亭集序 物我同一 美感体验 共鸣 移情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2022-04-01

  • 流连山水岂会忘返 超然现实未曾忘情
    流的缩影,《兰亭集序》更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文言约意丰,隽妙雅逸,横绝古今,很好地体现了王羲之的处世姿态和思想旨趣,透露了其独特的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彰显了其非凡的自然美、思辨美和人格美。 关键词 王羲之;《兰亭集序》;魏晋风流;玄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字字珠玑,隽妙雅逸,横绝古今。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误读,诸如:作者思想心态前后矛盾,文章充满着清谈消极的意味,流露出遁世归隐之思。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王羲之的人生遭际和魏晋风流的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2期2021-12-21

  • 兰亭集序》统编版注释商榷
    部编版;《兰亭集序》;注释;商榷《兰亭集序》作为千古名篇,被誉为“书文双绝”,先后被编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 必修》(下称“实验版教科书”)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下称“统编版教科书”)。但在对照注释结合原文理解时,觉得有几个注释或需要再注释,或不符合语境,特摘选出来稍加分析。【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这个解释中“祓除”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还需要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1期2021-11-21

  • 兰亭集序》说课稿
    诗集序文,《兰亭集序》集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而情感的变化及背后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又是此文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因,因此把握文章的情感,解读作者对生命思考的丰富内涵应该是本课的重点。由此,我设定的学生学习目标有如下三个:1.理解文章,掌握相关文言词语和现象。2.把握作者情感,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3.体悟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既介绍了文章的创作背景,又介绍了本篇序言的类别,同时交代了文人聚会这种非常雅致的文化传统,时间短效率高,能够快速切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7-30

  • 异曲同工 各尽其妙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记叙古代文人盛会的序文,两篇序文异曲同工,各尽其妙。本文从序文文体、文中情景关系、立意、创作背景四个方面对这两篇序文进行比较,以期为两篇序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滕王阁序》;《兰亭集序》;比较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0-0079-02【本文著录格式】刘赢.异曲同工 各尽其妙——《滕王阁序》《兰亭集序

    课外语文·上 2021年4期2021-04-25

  • 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作品,其中《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得此盛传,不仅是因为全篇整体布局流变协调、行笔流美自然,更关键的是文中回应了一个人类永存的主题——生死问题,文章正是通过对生死问题的回答——“死生亦大矣”,使其思想深度得以升华。其实,在《兰亭集序》中,“变与不变”的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超越生死的生命意境之美。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兰亭集序》中的变与不变:一是在字形、笔画中所体现出的创造的变与不变;二是从“俯仰”中贯穿的生命行为的变与不变;三是

    艺术科技 2021年3期2021-04-18

  • 兰亭集序》文书之美赏析课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书双璧,天下一绝。对《兰亭集序》进行欣赏性教学研究,既要关注它的文辞之美、书法之美,也要关注书法家的人格之美。以书法之美的欣赏为教学重点,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由整体章法到笔画部件再到气韵感知,既需仔细观察,又需丰富想象;既要遵循书法欣赏的原则,又要突出《兰亭集序》赏析的独特性,以帮助学生获得书法欣赏的美好体验。【关键词】文辞之美;书法之美;人格之美【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3期2021-01-17

  • 兰亭集序》文本关节梳理与再诠释
    要:本文从《兰亭集序》文本结构入手,细析通常解释不能周延的关键语句(“每览昔人……齐彭殇为妄作”),发现问题所在。再引析《兰亭诗》,稍申老庄内涵,理清作者意图(“淡化利害”“消除歧见”“不执于物”“简适心怀”“依顺自然”等),作“证文”“补文”之基。再回到序文,从相关语句(“固知”两句)内在矛盾入手,深入解读“乐”“悲”诸元,揭示“乐”为“悲”因,“悲”为“理(道)”导,得出“以理慰情”之必然。最后结合时代背景,揭示序文“导引人情,舒旷襟怀,凝聚同人”之旨

    名作欣赏 2020年12期2020-12-21

  • 王羲之真的快乐吗?
    康蕊摘要:《兰亭集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两方面的隔阂:一是不太能理解由乐而悲的转变缘由,二是不明白作者到底悲的是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悲叹并非消极。为此,宜细品《兰亭集序》中蕴含的情感起伏,真正理解王羲之的“乐”与“悲”。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情感起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名篇,兼具书法价值与文学价值,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教师往往抓住“乐”“痛”“悲”勾连全文:为暮春美景、群贤相会雅事而乐,为时光流逝、修短随化、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0年3期2020-07-30

  • 厚翻译对英译《兰亭集序》文化负载词的指导
    王羲之作品《兰亭集序》中的文化负载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厚翻译理论对其英译的指导。关键词:《兰亭集序》;厚翻译;文化负载词;英译作者简介:何东(1994-),男,云南个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21.前言克瓦米·安东尼·阿皮亚于1993年在他所写的名为“Thick Translation”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新术语。根据克瓦米·安东尼·阿皮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2020-07-26

  • 兰亭集序》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兰亭集序》作为一篇古代文言叙事散文,其教学不仅应注意对文言知识的学习,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境界,还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从文字、文章、文化等方面进行解读。关键词:教学 背景文化 内容价值 名句积累从语文教材选文类型来看,文言文一直占据教材的重要位置,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在此次教材改革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幅提升。《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写景叙事散文,有着深刻的思想教育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

    参花(下) 2020年6期2020-06-09

  •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摘 要:《兰亭集序》作为书画的瑰宝脍炙人口,同时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点教学篇目在文字、文章和文学审美中意义重大。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文言字词的梳理,更要重视情感的脉络与表达,理清“乐”“痛”“悲”的内容与内在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关键词:乐痛 悲得有理一、教学目标(一)熟悉文本,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品赏作品的文辞之美。(二)仔细品味,揣摩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三)准确评价作者的生命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把课文的标题读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3期2020-04-21

  •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作品赏析
    一行书”—《兰亭集序》,以独特的豪迈,肆意挥洒的笔墨,展现作者或喜或悲,平静而激荡的情绪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洋洋洒洒的笔法真是让后世书者望而生叹,沉醉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书法魅力,堪称后世行书之楷模。关键词:行书;《兰亭集序》;作品赏析;文学瑰宝;书法魅力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等。全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用笔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2020-03-30

  • 王羲之的深情与理智 ——读《兰亭集序
    蒋 琛备课《兰亭集序》前,我反复诵读着这一篇文章,一种原发的阅读感受引起我的注意。历来我们习惯把这篇文章的情感脉络概括为乐——痛——悲,将最后一段的今昔一契解读为“千古同悲”,以时间的纵横跨度将情感进一步升华为人生终期于尽的痛感。然而,当我们一遍遍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似乎总不至于“满纸辛酸泪”,反倒会有一种清朗开阔的阅读感受。究其原因,我认为,本文的情感脉络并非乐——痛——悲,而是乐——悲——超脱。同时,几个情感层次之间并非是无缘由的情感波动,其中蕴含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2期2020-02-23

  • 兰亭集序》“幽情”发微
    舒文昌《兰亭集序》题为诗序,体属骈文,言趋诗化,这种特有的体裁特征和语言风格,既扩大了文章的情感容量,又增强了文章情感表达的深刻性,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对文章情感的解读难度。读者由此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意蕴的理解众说纷纭,难以取得共识。认为文章表达了“乐”“痛”“悲”三种情感的读者,解读课文的确做到了“入乎其内”,但入文太深,钻进了文章难以跳出来,尚未做到“出乎其外”。此外,持此种观点的读者,还忽视了文章的关键词语“幽情”的“幽”的含义。我们不妨对“幽”字进行语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11期2019-12-27

  • 兰亭集序》英译本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
    学理论,以《兰亭集序》的罗经国译本和林语堂译本为语料并建立语料库,借用语料库分析工具,从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对二者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罗译本忠实于原文,注重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书面化色彩较浓。但句子结构和选用单词较长,用词重复,有时会造成译文冗余,增加阅读的负担。林语堂在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选用丰富、精炼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译文简洁凝练,口语化较为突出,便于英语读者理解。关键词:《兰亭集序》;英译本;语料库文体学《兰亭集序》是“书圣

    现代语文 2019年7期2019-11-07

  • 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兰亭集序》译文对比研究
    堂先生两本《兰亭集序》的译文异同。【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原则;《兰亭集序》【作者简介】韩晓晓(1994.04-),女,河南修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生态翻译理论概述2001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的生态翻译理论,从宏观角度探讨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胡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通过用类比的方法将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转化为译者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与选择,摆脱传统的以原文文本和译文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7期2019-09-16

  • 习斋号,赏兰亭
    化 斋号 《兰亭集序》 书法本文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小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编号:2017L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5期2019-09-10

  • 辩才和尚的悔恨
    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硬要不成,也不好强取,常常为不能得到《兰亭集序》而慨叹。 于是,有人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说他定能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欣喜不已,立刻令萧翼督办此事。 这天,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的书法杂帖,来拜见辩才和尚。萧翼对书法很有研究,一会儿工夫就和辩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几日两人关系密切之后,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13期2019-09-10

  • 利用“创设历史情境”进行文言文教学
    言文教学;《兰亭集序》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汤兴老师在教授《兰亭集序》的课堂上,利用“创设歷史情境”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转变教师由“权威”到“主导”的身份,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创设历史情境是运用各种教学媒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注重不同情景构成的整体环境,通过学生“设身处境”的体验,感受在“规定情境”中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情景与情境不同,情景是指能激起人们情感的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2019-09-10

  • 从学情出发深入解读文言文本
    摘 要:《兰亭集序》是一篇整体难度比较大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思维障碍和认知问题,这主要源自于该篇课文的文字之难和思想之难。教师在《兰亭集序》的讲解过程中,应该从学情出发深入解读文言文本,引导学生精确把握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切实把握文本的价值和意义,从根本上来理解和认知文章。关键词:学情;文言文本;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在魏晋玄学盛行的背景下,以实事抒真情,行文如流水,一洗玄学的深奥空阔,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琢的风格。在这篇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思

    考试周刊 2019年53期2019-08-11

  • 浮生若梦,悲欢几何?
    篇文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试从细微处咀嚼文本,从“人”“景”“情”三个角度去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以更好地发掘三者的主旨所在,促进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实现。[关键词]《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文本异同[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20-02一、比较视点一:宴会的“人”1.同:群贤毕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6期2019-07-19

  • 暮春兰亭下,诗酒趁年华
    二部分通过《兰亭集序》的文本,说明其时间、地点、酒令以及其文学意义。关键词:雅集;文会;兰亭集序;酒令一、概说雅集(一)溯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国的文士自古以来就有文会的传统,即是雅集。雅集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先进》有关于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等弟子相聚一堂讨论治国方略、政治理想的记载,或许可以看做是文人集会的滥觞。汉代以后,文人群体逐渐形成,文人之间的交际应酬和集会活动也渐渐增多,文人雅集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独特景观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2019-07-16

  • 试论“写作背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文笔者就以《兰亭集序》为例,来谈一谈“写作背景”在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兰亭集序;写作背景;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9-0029-0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文章能快速地被找出“作者在本文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感情”的问题,却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比如在笔者教授《兰亭集序》时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7期2019-07-10

  • 以林语堂译《兰亭集序》观文言文英译之难
    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为例,从中英语言差异出发,寻觅中华典籍翻译之道。关键词:文言文 英译 林语堂 《兰亭集序》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中华文明形成了其区别于不列颠文明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古代文学领域,突出体现在汉语文言文的使用上。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文本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富有韵律。往往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意象变化万千。它包含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等等。文言文的这种精简浓缩,无疑向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2019-04-19

  • 觉醒之后的痛感人生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病症的冷静思考,展现了在经历“人的自觉”之后,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兰亭集序》中反映的东晋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变化、精神的突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调和性,即以自我的意欲调和、持中儒道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历程。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生命意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叙了东晋永和九年的一场修禊宴会的经历,也表达了王羲之对魏晋时代病症的冷静思考,展现了在经历“人的自觉”之后,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9年2期2019-03-20

  • 我这样教《兰亭集序
    写成书序。《兰亭集序》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文学艺术的瑰宝。让我们走进千古流芳的兰亭,共同品味魏晋名士的潇洒风度和诗意人生。(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体会节奏、语气和韵律学生朗读课文,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字词理解、文意疏通等方面的问题。(三)文体把握集,诗集。序,是一种文体。本文为诗集作序,介绍了创作集子里这些诗的缘由吗?介绍作诗当时的情形吗?说明了成书经过吗?指出了成书的意义吗?编者把本文编入教材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文章属于哪类散文呢?我们学过山水游记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2期2019-02-19

  • 兰亭集序》“幽情”发微
    舒文昌《兰亭集序》题为诗序,体属骈文,言趋诗化,这种特有的体裁特征和语言风格,既扩大了文章的情感容量,又增强了文章情感表达的深刻性,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对文章情感的解读难度。读者由此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意蕴的理解众说纷纭,难以取得共识。认为文章表达了“乐”“痛”“悲”三种情感的读者,解读课文的确做到了“入乎其内”,但入文太深,钻进了文章难以跳出来,尚未做到“出乎其外”。此外,持此种观点的读者,还忽视了文章的关键词语“幽情”的“幽”的含义。我们不妨对“幽”字进行语

    中学语文 2019年31期2019-01-31

  • 浅谈儒道佛三家的生死观 ——《兰亭集序》引发的思考
    彭云清(湖北省天门中学,湖北 天门 431700)生死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讨论最广泛、思考最深刻的问题。对生死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价值。那么,人们对生死究竟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认识?在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儒道佛三家各有怎样的生死观呢?一、儒家的生死观(一)生死天定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发展的过程,人既然出生,就无法避免生老病死,而人的出生和死亡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论语-颜渊》上说:“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儒家

    魅力中国 2019年32期2019-01-13

  • 悲乐交集,俯仰人生 ——也说《兰亭集序》中的“乐”“痛”“悲”
    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绝妙,就其书法成就而言,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据说唐太宗爱之尤甚,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晋书·王羲之传》中称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见,其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然而,作为一篇书序,却能够艳压《兰亭集》中的所有诗文,流传至今。仅凭这一点,我们便可窥其在文学上的意义与价值。同学们学习这篇古代散文,大多只悟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对文本的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18年10期2019-01-04

  • 兰亭集序》的哲学思考
    畅谈幽情,《兰亭集序》就是在几十个文人春季的集会后,作者有感而发创作的极富哲理性的名作,作者在文章中清醒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死、生命的哲学思考,感悟人生、宇宙自然的真谛。一、纵情山水,放飞心灵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抽烟是为了咳嗽,喝酒是为了头晕”,这话听着着实很实诚,但却是一种很自在、潇洒的态度。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却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说作者坐在亭间真意不是为了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可见山中的风景足以让士人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的培养。以《兰亭集序》为例,谈了文言文教学在解读文本时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兰亭集序》 内容价值一、梳理文字,积累文言知识课标要求,高中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兰亭集序》的文言知识目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假字悟(晤);二是古今异义词“其次”“幽情”“所以”“品类”“怀抱”“斯文”等;三是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5期2018-08-28

  • 有感于斯文之《兰亭集序
    过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阅读、解析,笔者从人生观角度探讨生与死,选择与坚持以及笔者本人对王羲之生死观的浅薄看法。期间插述了对某大学生自杀的看法,以力证活着的意义和死亡的权利。人的一生犹如游戏,前期猥琐发育,后期逆天改命,结束时低调离去。关键词:王羲之;生死;意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诗作的序。兰亭诗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孙绰、谢安等41人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时其中26人所作诗的统称。(1)其中还收录了王羲之自己少有的诗篇佳作。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6-27

  • 由《兰亭集序》的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文必修二的《兰亭集序》。笔者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有幸观摩了青年教师们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静心思考这次活动,收获颇多。一、新课导入——第一分钟就迷住学生新颖的导入对于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课堂教学需要艺术,新课导入更需要艺术。一节课的开始就想一台戏剧的序幕,好特定的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为公开课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是“同课异构”,选手们为了展示亮点,各显身手,大秀花样。一位选手以独山县“悠悠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2018-06-15

  •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文聚焦课文《兰亭集序》中的王羲之"生死观"的问题探讨,从"问题意识"的培养、观点的"论据"、推理的过程等角度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键词:兰亭集序;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52-02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更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批判地阅读人生和社会,不会被现实中复杂纷乱的信息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7

  •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
    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后人冠为名篇而流传千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兰亭集序来深入探讨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的内在精神,首先对《兰亭集序》进行了简单的赏析工作,然后从中挖掘出蕴藏着的名士精神和山水情怀。通过本文的研究讨论,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学习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关键词:兰亭集序;名士精神;山水情怀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61-01王羲之的传世作品《兰亭集序》创作于魏晋时期,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2018-05-04

  • 兰亭集序》的文学与哲学之美
    内容摘要:《兰亭集序》是一篇经典散文,历来受到人们激赏。这篇作品不仅文辞清丽,描述生动,而且包含深刻的思想,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名士们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自然万物的体认,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与寻味。关键词:兰亭集序 王羲之 文学与哲学《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做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宴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序文手稿,即《兰亭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由《兰亭集序》而联想到的 ——也谈传统文学与书法教育的关系
    古名篇名帖《兰亭集序》——就让我们把视野追溯到公元353年上巳节,东晋名士40余人在会稽山阴举行了一次修禊活动。他们曲水流觞,燕饮抒怀。在将当日所作诗文汇编成《兰亭集》之后,王羲之欣然提笔,撰写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序文由雅集的时间、地点、缘由入手,而后介绍与会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接着描述兰亭周围的优美环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完全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并将思绪推向有关生死、万物和宇宙等大问题。本来是基于现实的具体

    江苏教育 2018年29期2018-01-29

  • 天下第一行书
    周[摘要]《兰亭集序》为魏晋时期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传世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内容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堪称古代骈文的精品。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王羲之在《兰亭序集》中展示了古代行草艺术的巅峰,其笔法似“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般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更是一杯佳酿,亟待细细品味才可。[关键词]兰亭集序 王羲之 行草 风格 评价一、魏晋时期的书法风格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到魏晋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统治阶

    商情 2017年44期2017-12-27

  • 疾病、信仰与政治:《兰亭集序》情感突变的原因
    摘 要: 《兰亭集序》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文章的情感发展经历由自然之乐到人生之痛再到生死之悲的三步。在情感突变的背后,是王羲之身体上的疾病,精神上的佛教信仰及现实的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身体的疾病使王羲之常有生死之忧,佛教信仰使他感到人生无常,政治现状让他难以开怀。关键词: 兰亭集序 疾病 信仰 政治《兰亭集序》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篇,又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佳作,二者相互影响,文以字著,字因文名,使之成为艺术史上的名作。无论是书法研究者还是文学研究者,都对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2017-12-20

  •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晋士人精神
    层面来看,《兰亭集序》都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的高雅情趣、生命意识和旷达超脱。关键词: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士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王羲之不仅仅是名垂青史的“书圣”,也是一位文学家,“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①无论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还是文学层面来看,《兰亭集序》都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因人而析艺,这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一条发人深思、可资借鉴的原则。作家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作品的思想境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兰亭集序
    胥伟摘要:《兰亭集序》一定程度表现了文学从简单的描绘外部世界,转变为探索自身心灵的时候,文人生命自觉意识的苏醒。从外界找到与自身生命形式现共鸣的景物,仅仅是觉醒的初级阶段;明确生命的局限,才是生命自觉意识的的升华;而生命自觉意识的苏醒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和热爱之处。在感受到生命的局限之后,深刻的了解到其宝贵之处,以自身拼搏的方式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生命自觉意识的苏醒。关键词:文人 生命 自觉意识 苏醒· 【中图分类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2017-09-28

  • 王羲之清醒生命意识的体现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22王羲之生于战乱年代,那个年代人们追逐名利和现世的热闹,少了人的感动,而王羲之有他的坚持,在乱世中,他留下来的不光是书法,而是他书法中后的人品、美德和他清醒的生命意识,他从那个巨大的、肮脏的、混乱的时代干干净净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可以在《兰亭集序》中欣赏他有生命力地书法,还可以在文字中体验生命怎么活出那样的情怀和追求来,体会王羲之乱世中对人的牵挂,体会他清醒的生命意识。一、书法与生命王羲之是幸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2期2017-09-27

  • 摭谈《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
    晓峰摘要:《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写景抒情的名作。作品由描写景物的乐事突然转而抒发对生死的感叹,这种由乐转悲的情感突变是否属于前后脱节,这种思想情感的突变又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文人怎样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内容。关键词:兰亭集序;情感突变;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1000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直是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其真伪之争也可谓是“天下第一公案”。20世纪60—70年代,郭沫若和高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2017-09-05

  • ТРИ ШЕДЕВРа
    сюй» 兰亭集序, или «Лань тин сюй») кисти корифея китайской каллиграфии Ван Сичжи. Эт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признано образцом стиля синшу. Еще одна каллиграфия - набросок «Реквиема по моему племяннику» («Цзи чжи вэнь гао»祭侄文稿) кисти Янь Чжэнь

    中国(俄文) 2016年7期2016-09-18

  • 辩才和尚的悔恨
    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藏在其第七代孙的弟子辩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要。辩才和尚知道那是稀世珍品,皇帝拿去了必是有去无回,便推说不知真迹的下落。李世民硬要不成,也不好强取,常常为不能得到《兰亭集序》而慨叹。于是,有人推荐监察御史萧翼,说他定能智取《兰亭集序》。唐太宗欣喜不已,立刻令萧翼督办此事。这天,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的书法杂帖,来拜见辩才和尚。萧翼对书法很有研究,一会儿工夫就和辩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几日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

    意林 2014年8期201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