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气象的关系探析

2023-06-16 19:31高迅芝刘立成高亮
大观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谱孙过庭兰亭集序

高迅芝 刘立成 高亮

摘 要:自古以来,书法与气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了风和日丽的景象及在这种天气下人们愉悦的心情。苏轼的《寒食帖》用书法记载着当时寒食节的天气景象及作者在过此节时的心理变化。《快雪时晴帖》体现出作者在大雪初晴时的欣愉及其对友人的问候。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提及“五合五乖”中的第三合“时和气润”是指天朗气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书。因此,阐述天气对书法家心情的影响,并探讨历代书法家对天气现象的记录,分析天气和气候对书法作品的影响,以更好地探究书法与气象的关系。

关键词:书法;《兰亭集序》;孙过庭;《书谱》

一、天气对书法家心情的影响

天气对书法家的心情会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也会渗透在书法家的作品之中。比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写到暮春之初,适合出门游玩,与友人一同过上巳节。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能见度非常高,人们的体感舒适,可仰观宇宙的浩瀚,俯瞰大地万物的茂盛,因此看到了世界之美,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格外舒畅,完全体会到视觉和听觉的欢愉,快乐得想放声高歌。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由晴朗的天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营造出清丽、淡雅的意境,基调欢快。在天气的影响下,书写非常自然、流畅,抒发了王羲之轻松、自在的心情,使其将情感倾注书法创作,赋予作品真正的灵魂。

《兰亭集序》通篇淡和、空灵,用笔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字体书写大小参差,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但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这与当时的天气条件良好,友人得以相聚有一定的关系。作为一个心怀天下的文人,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由最初的抒发欢乐的心情,转变为思考人生,文思与书意高度融合,发出对古往今来的思考,并探寻生命的意义。《兰亭集序》书写笔意连续,创作激情盎然,成为将生命情感“融于文,显于书”的典范,被后世公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由此可知,书法家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作品创作。正如孙过庭在《书谱》里所述,王羲之写《乐毅论》时,心情抑郁;写《兰亭集序》时,情思飘逸,精神超脱。书法作品的创作和《诗经》《离骚》一样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春夏时节,人们的心情会较为舒畅,秋冬时节则容易感伤。这些都是大自然节令变化所致。

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他们会将风向、风力、温度、云彩等元素融入书法创作,以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性。例如,在晴朗的天气下,书法家往往会创作一些气势磅礴的作品;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书法家会创作一些充满生机的作品;而在寒冷的冬天,书法家会创作一些意境较为深沉的作品。不仅如此,书法家还可以通过书法反映天气的变化,以展现其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能力。例如,在书写春天时,书法家可以用柔和的笔触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在书写秋天时,书法家可以用杂乱的笔触展现秋天的沉闷、萧瑟。天气的变化为书法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使得书法作品的艺术性更加丰富。因此,天气在书法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书法家的心情和创作具有显著的影响。

《寒食帖》的内容与天气密切相关,是苏轼于寒食节有感而发写下的。这篇文章写于一个雨天,苏轼因思绪纷繁而陷入沉思,于是拿起了秃笔。他想到自己被贬黄州已经三年,每年都惋惜春光流逝,但他发现,春去春来是自然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又生出諸多感慨。苏轼在《寒食帖》中提及,春天雨水不断,连绵两个月有余,就像秋天一样寒冷、萧瑟,让人心生郁闷。他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已谢,雨后凋落的花瓣落在污泥上,显得一片狼藉。美丽的花在雨中凋谢,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奈。这就像患病的少年,病后再照镜子却发现头发已经衰白,让人无法承受。接连的雨季导致春天的江水高涨,仿佛要浸入门内,雨势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苏轼自嘲地想,这小屋子像一叶渔舟,仿佛漂流在苍茫烟水之中。他走到厨房,只见厨房里空荡荡,没有什么能吃的食物。在凄风冷雨之时,只好煮一些蔬菜,而用来煮蔬菜的破灶也是用湿芦苇烧着,烟雾呛得人难受。看到乌鸦衔着纸灰在天上飞,才恍然意识到寒食节到了。他的思绪转到了朝廷和故乡,想回去报效朝廷,却发现朝廷不需要他,投报无门;想回到故乡,但祖坟却远隔万里,只能像阮籍那样,感受无处可去的孤单与难受,想哭但却心如死灰,哭不出来,也无法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苏轼的《寒食帖》充满了忧郁和无奈,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及对故乡和朝廷的思念。绵绵不断的雨水、寒冷的天气、污泥上的残花将苏轼低落的心情更加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引人入胜。这段境遇也为他此后的诗作打下了基础。在文章的最后,苏轼用“君门深九重”表现出其想要报效朝廷却无门的不得志之情,以“坟墓在万里”抒发其思念故乡却不得回的凄婉之情。但在这段被雨浇落的时光中,他依然将自己的一腔思念化作几行笔墨,反映出其满怀的一腔热血及想要尽忠报国的精神。从苏轼的这幅作品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其对故乡的思念,也可以看出他心怀天下的胸怀,同时还可以看出天气对书法家的心情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阴雨绵绵的天气,加深了他伤感、郁闷的心情。

苏轼将当时的遭遇与处境通过笔墨在《寒食帖》中表现出来。寒食节当天凄风冷雨的天气,更加使得他有感而发,在这幅作品中运用浓淡枯湿的对比及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去反映自身所处环境的凄冷,将彼时内心流露的悲壮感描述得淋漓尽致。

二、历代书法家对天气现象的记录

历代书法家大多有着记录天气现象的行为,或是借景抒情,或是恰好天气应和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或是看到美景与友人分享,或是写信跟友人吐槽天气。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成了众多书法家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家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录天气现象,并根据天气现象进行书法创作。具体而言,书法家会仔细观察日常的天气状况,探究天气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将天气之间的关系融入其作品。在不同的天气影响下,书法家会以不同的笔触表达其内心的思想感受,从而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具体分析如下。

《快雪时晴帖》(图1)、《暑热帖》(图2)是现存的书法作品,其中便含有天气元素。除此之外,《雪夜访戴》《湖心亭看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作品中也都含有天气元素。其中,《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书法作品,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全文共四行,二十八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上写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信札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及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暑热帖》是蔡襄的行书手札。从手札上的内容可以看出,蔡襄颇通情理。“暑热,不及通谒”指因天气炎热,便不再去友人家拜访,省得叨扰他人。炎炎夏日,通情达理的他也不免抱怨,感喟“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并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发出“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的感叹。但他未沉浸于苦恼之中,而是转笔写到送友人精茶数片,体现了其豁达的处世态度。

书法家对天气的描述,不仅展现出其出众的才华,也可以看出其思想态度。蔡襄在《暑热帖》中,把天气和书法有意识地关联起来,让炎炎夏日变得清爽而富有情趣。在其作品中,能够体会到其洒脱、淡然的处世态度,令人情不自禁地动容。

《暑热帖》篇幅虽短,但帖中行楷相间,字字珠玉,法度严谨,淳淡、婉美。暑热所带来的烦躁在笔端已化为一阵清风,如解暑的精茶一样,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作者淡然、豁达的秉性也跃然纸上。

三、天气和气候对书法作品的影响

书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字体、材料等元素会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和风格。而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这些元素同样会有所变化,从而使书法作品呈现不同的效果。

天气和气候会对用以呈现书法的纸张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书法作品的效果。由于季节性变化,纸张可能会变脆,从而影响书法作品的张力,并进一步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在高温、干燥的气候下,纸张容易流失太多的水分,从而可能会导致其厚度和质量受到影响,使笔画变得粗糙、干涩。当温度过低时,纸张则容易变得湿润,使得书法笔画难以保持顺滑,会显得笨拙。

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书法家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书法家的心情,进而影响书法作品的效果。在潮湿或寒冷的气候下,书法家可能会感觉疲惫,精力不集中,从而影响书法作品的创作。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五乖五合”的主客体关系论,验证了这一点,论述如下。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其中,“时和气润”是指天朗气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优良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书。“风燥日炎”是指烈日炎炎,风干物燥。

李阳冰在《翰林禁经》中谈“九生法”,其中“九生”就是说“景”,景要“天气清朗,人心舒悦,乃可言书也”。宋代顾骏之也提出:“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操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时和气润”的条件下创作出的佳作。可见,温润的气候给书法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如果在烈日炎炎,天干气燥的时候进行书法创作,则会容易感到笔涩不顺,扰乱书写者的心绪,影响其身体和精神状态,使之行笔踟蹰。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自然界之四时更迭,天气变化,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书法家在观察与描写天气现象时,也会将其与自己的心境相结合。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需要有一个适合创作的最佳环境。而构成最佳书法创作环境的条件不仅在于舒适、宜人的天气,还在于书法家能够有意识地将自然界四时的变化与自身心境相结合。除此之外,书法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即使面临不利于创作的环境,也要在心态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创作状态。例如,蔡襄在《暑热帖》中,不仅没有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反而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炎炎夏日寻得精茶情趣,在不利于创作的环境下达到创作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薇.论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意境及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26):63-64.

[2]汪宝琪.浅析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艺术之美[J].文化产业,2020(5):65-66.

[3]温存.历史遗珍存一处 三希堂里见真容:品读“三希”珍宝[J].中国书法,2014(20):31-37.

[4]洪亮.唐·孙过庭《書谱》解析与图文互证[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99-147.

[5]刘春梅.“五乖五合”刍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6):85-89.

作者单位:

高迅芝,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刘立成,平顶山学院。

高亮,宜昌市气象局。

猜你喜欢
书谱孙过庭兰亭集序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摘《书谱》孙过庭句
临帖孙过庭《书谱》
书画名人汇
孙过庭今译三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书谱》(十五)
《书谱》(十七)
ТРИ ШЕДЕВР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