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分析

2023-06-16 03:10张倩
大观 2023年4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和声百鸟朝凤

张倩

摘 要:《百鸟朝凤》原本是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乐曲,后来,作曲家王建中对该作品进行了改编,在继承原作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创作技法,创作出了颇具代表性的鋼琴作品。钢琴作品《百鸟朝凤》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音乐特色、极强旋律感的音乐作品,演奏人员需要对该首作品进行深层次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和声、触键、装饰音、踏板等方面的演奏技巧,实现对作品的高水平演奏。

关键词:《百鸟朝凤》;钢琴作品;和声;装饰音;踏板

音乐艺术没有高低之分,不管是哪种表现形式,终究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激发人们情感共鸣,而这不仅是世界音乐艺术形式共通的地方,还是中国民间乐曲可以改编成钢琴曲的一大前提。钢琴与唢呐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两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应的音乐元素的排列组合和呈现的音色存在差异[1]。但鉴于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所以钢琴音乐与唢呐音乐的本质是相同的。《百鸟朝凤》作为我国唢呐艺术中的一首经典曲目,经王建中改编成钢琴作品之后,不仅没有丧失其原本的民族特色,而且在钢琴表现形式的助力下,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听众群体,被赋予了鲜明的现代化特色。就钢琴作品《百鸟朝凤》本身而言,该作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旋律感,在实际演奏中需要应用独特的演奏技巧,如此方可提升作品演奏效果。基于此,本文对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创作特色和演奏技巧进行研究分析。

一、王建中简介及《百鸟朝凤》的创作特色

(一)王建中简介

王建中(1933—2016年),祖籍江苏省江阴市,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的母亲有着极高的音乐素养,受母亲的影响,王建中10岁开始学习钢琴。1950年,王建中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并先后在该学院的作曲系、钢琴系就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王建中师从著名教育家李翠贞、张隽伟,还向音乐教育家桑桐学习和声,向戴谱生教授学习钢琴。诸多名师的栽培,为王建中后来的钢琴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建中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副院长,即便教务繁忙,也不影响王建中潜心创作。199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王建中钢琴作品集》,收集了王建中长期以来创作的部分钢琴作品,包括《百鸟朝凤》《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梅花三弄》等改编作品,以及《情景》《变奏曲》《托卡塔》《小奏鸣曲》等作品。

(二)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创作特色

《百鸟朝凤》是由民乐大师魏子猷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汉族民间乐曲,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流行。1973年,王建中将唢呐曲《百鸟朝凤》改编成钢琴作品。改编后的作品继承了原曲的文化内涵、旋律特征,既融合了河南豫剧、鲁西南鼓吹乐的音调,还引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的经典伴奏音型,利用钢琴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进行呈现。王建中创作钢琴作品《百鸟朝凤》时,尤为侧重发挥钢琴的音乐表现优势,比如,通过对钢琴颤音、波音、琶音等一系列装饰音的运用,来模仿唢呐的滑音、花舌音、波音、鸟鸣声等,使作品具有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这也对演奏人员的演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演奏人员熟练运用演奏技巧,以呈现虚实相生、百鸟争鸣的音乐意境,丰富作品韵味[2]。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作为中国民间、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的产物,不仅拥有鲜明的传统民族音乐风格,还具有现代音乐特色,推进了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为我国传统音乐与钢琴音乐的融合、创新开辟出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二、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

(一)和声技巧

在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作曲家融入了一系列颇具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以此让钢琴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比如:在作品中反复运用和声,通过对变化音、颤音、纯五度音程等的反复应用,营造出群鸟争鸣的音乐意境;依托和声元素将钢琴演奏推向高潮,并于欢快喧嚷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这一作品的演奏,给听众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该部作品还融合了和弦组成音,以此推进功能和声与民族调式的有机融合,不仅展现了钢琴作品独特的音乐和声布局,还呈现了传统音乐中的和声效果[3]。在演奏钢琴作品《百鸟朝凤》时,演奏人员应当巧妙地利用和声技巧,通过右手的演奏,对唢呐的旋律予以展现,并辅以左手演奏出笙的旋律,给人以笙在为唢呐伴奏的感觉,进而呈现出良好的钢琴演奏效果。

(二)触键的方式

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至关重要,影响着音色、音响效果。对触键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能够帮助演奏人员更好地演奏钢琴作品。每位钢琴演奏人员在钢琴学习中,都应当有意识地对各种触键方法进行不断揣摩和学习,为展现出更为美妙的音色打下良好基础。在钢琴作品演奏中,往往会出现ff的强音力度记号,因为用力按压即可让钢琴发出响亮的声音,所以一些演奏人员会将强音表达简单理解成用力按压琴键,而用力压键会让钢琴发出的声音失去原本音色的弹性及立体感。

以钢琴作品《百鸟朝凤》尾声部分为例,该部分由pp渐强到ff,一直持续到尾声,如何恰当处理pp弱音到ff强音的转变,是作品演奏中的一个重难点。首先,在pp演奏部分为双手交替的小二度震音,这要求演奏人员把握好力度的同时,保证音色的清晰度,做到弹奏力度弱但不虚。在此期间,演奏人员要把握好指尖力度,尽管整体弹奏速度要快,但触键的过程要慢,确保手指柔缓地落在琴键上。在弹奏过程中,演奏人员应让自己的身体处在紧张状态下,将力量集中于指尖,轻缓触键,如此才能呈现出理想音色。其次,在ff演奏部分,和弱音相比,强音处理难度偏低,演奏人员的手指与触键位置应保持垂直状态,尽量缩小指尖与琴键的接触面,做到高位触键,触键迅速,力量集中于即将触键的手指,准备工作完成后迅速触键,即由大臂力量驱动小臂、手掌,继而将力量集中于指尖,直至手指落下[4]。在此过程中,演奏人员应通过放松身体,使力量集中于指尖,然后迅速释放力量,进而实现对强音的合理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倘若出现连续的强音或八度和弦,更需要演奏人员保持身体放松,确保身体、手指均处在放松状态下,通过不断练习,提升手指灵活度,弹奏出流畅均匀的音色,实现对钢琴作品的高水平演奏。

(三)装饰音的演奏

装饰音,即用以装饰旋律的临时音符,或者是记有特殊记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包含滑音、琶音、短装饰音、颤音等一系列装饰音。引入这些装饰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整体的艺术表现力,也会大幅提升演奏人员演奏钢琴的难度。因此,演奏人员要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并熟练运用。

首先,滑音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的滑音包括上滑音、下滑音,滑音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愉悦、俏皮的感觉。在演奏中,演奏人员需要借助相应的滑音技巧,对唢呐音效予以模仿。比如,在对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E音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人员应运用合适的触键速度和力度,呈现出理想的音效,切实提升演奏效果。

其次,琶音的演奏技巧。琶音是和弦音中各个音根据相应规律组成的,弹奏过程中要保证各个音连绵不断。在需要旋律衔接或者织体伴奏环节,便需要演奏琶音,让音乐更具表现力。琶音既可于和弦内音符中逐一标记,也可通过竖形弯曲线于和弦音符前标记。比如,《百鸟朝凤》第87小节就引入了上行琶音,要求演奏人员用右手由下至上进行演奏。在演奏琶音时,演奏人员应当保证各手指相互独立,每个连续的琶音由下至上均切忌含糊,在手掌撑住的同时,让身体保持放松,手指积极下键。

再次,短装饰音的演奏技巧。相较于其他装饰音,短装饰音具有演奏迅速的显著特征。在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中,作曲家侧重于运用短装饰音来对鸟鸣声进行模仿。在对这一装饰音进行演奏时,演奏人员应控制好触键力度及速度,从而让短装饰音的音效得到很好的展现。比如,在《百鸟朝凤》第16小节中,乐谱标记为装饰音#D的部分,演奏人员应确保手指的灵活性,做到急促触键,以营造鸟儿迅速从树枝上飞下来的意境,进而提升作品表现效果。

最后,颤音的演奏技巧。颤音在钢琴作品中十分常见,演奏过程中应对主音与其上方音、下方音进行交替弹奏,同时要保证弹奏速度快、连贯性强。在《百鸟朝凤》中,作曲家应用诸多颤音来对民族器乐音响效果进行模仿。颤音主要在《百鸟朝凤》的第186、233小节,均为连续的长颤音。以第186小节为例,此处的颤音设计有延长记号,对演奏人员的手指灵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弹奏过程中手腕应充分放松,手指自然下键,保证弹奏速度均匀,音符清晰明了。

(四)踏板的运用

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运用影响着作品的风格、旋律,恰到好处的踏板运用对整首作品演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切分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切分踏板较常使用,主要指在音符或者和弦弹下去之后再踩踏板,让声音持续延长,所以切分踏板又被称作音后踏板。切分踏板通常运用于旋律和声处,可让音乐旋律变得更为流畅。要想运用好切分踏板,演奏人员必须保证自身肢体的配合度,演奏过程中切忌同时踩踏板,而应当做到自然切换。在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第174—184小节演奏中,需要运用切分踏板,右手保持连续连奏,以此对鸟群争鸣声进行模仿,左手则进行相同八分音符的弹奏。在对该段落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人员应保持右手旋律部分的有效衔接,并且要确保踏板声足够清晰,弹下第一个音后迅速运用踏板,以此延长声音,一直到音落才能将踏板松开。在对切分踏板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演奏人员可先选取一个音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掌握踩踏板的技巧。在《百鸟朝凤》第233小节中,作曲家引入二度颤音来对蝉鸣声进行模仿,力度由pp渐强再减弱,模仿蝉鸣忽强忽弱的声音。在对该部分进行演奏时,演奏人员在弹下颤音后应立即踩下踏板,不仅要把握好手指触键力度,还要依托切分踏板的深浅交替来表现蝉鸣。

其次,非切分踏板的运用。非切分踏板通常运用于有特殊音乐记号的节拍处。比如,在《百鸟朝凤》第29小节中,速度为Allegro vivace,该段落的节奏较为特殊,各小节弱拍位置的重音均进行了后置处理。因此,演奏人员在演奏时可在右手八度和弦重音记号位置,对非切分踏板进行运用,以此呈现厚实有力的音响效果,使主要旋律音得到充分凸显。

再次,弱音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为调节钢琴相对生硬的音色,演奏人员可借助弱音踏板,让声音适当减弱,便于手指有效调节音量。比如,在《百鸟朝凤》第92小节中,该段落力度由渐弱到ppp,与第95小节旋律相同,但音色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形成对比,给人一种两只布谷鸟相互应答的感觉[5]。为演奏出这种感觉,在轻缓触键的同时,还应通过弱音踏板来对音量进行控制,与之后的旋律线条形成鲜明对比。在对该段落进行演奏时,演奏人员应当让手指慢慢触键,并将力量汇聚于指尖,调节手指弱音音色,让弱音踏板与第二小节第一个音一并落下。

三、结语

钢琴作品《百鸟朝凤》不管是演奏技巧,还是风格表现,都切实展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及风格。该首作品改编自唢呐曲,对原曲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的同时,融合了钢琴音乐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征,营造出一种百鸟争鸣、大自然生机勃勃的音乐意境。在演奏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演奏人员应合理应用和声、触键、装饰音、踏板演奏技巧,从各个方面展现我国民族音乐特色,展现作品别具一格的韵味和意境,提升作品演奏效果。本文通过阐述王建中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创作特色,探究该作品的演奏技巧,希望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传统音乐与钢琴音乐的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武瑞.中國钢琴作品演奏中音乐形象的呈现:以《百鸟朝凤》为例[J].黄河之声,2021(15):144-146.

[2]孙敬.从钢琴曲《百鸟朝凤》中浅谈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3(6):38-40.

[3]杜恒元.探究中国钢琴作品《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与风格表现[J].北方音乐,2018(23):103-104.

[4]王晴.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演奏技巧分析[J].艺术品鉴,2019(11):138-139.

[5]原沛.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征与演奏特征研究[J].今古文创,2021(23):84-85.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和声百鸟朝凤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