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分层分类”行动策略

2018-06-28 03:27刘臣进张克龙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青年教师

刘臣进 张克龙

(1.瑞安市第五中学,浙江 瑞安 325207; 2.瑞安市第四中学,浙江 瑞安 32520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针对教师职业倦怠感强,工作疲沓,缺乏进取的内在动力的现实,近年来我校采用“分层分类”行动策略,开展了“说课—试课—上课”的主题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校本培训分层化的需求

1.教师教龄结构的逐渐老化,需要研修活动层次化

从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看,“70后”的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主要群体,达48人,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48%;而这一教师群体又相对集中在1975年前后出生,计25人,占全校教职工的25%,年龄恰是40岁上下。从教师的职称结构看,“70后”的教师高级职称30人,占全校高级教师总人数的73%。俗话说“四十不惑”,40岁的教师同样会对自身此前的教育教学“建树”进行“反思”,左右着对自我发展愿景的定位,进取心逐渐消退,安于现状的心态逐渐攀升,部分以“高级职称”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终点的更是如此。因此许多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内驱力并非是教师主动成长的需求,仅是被动的学分需求。对我校68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动机调查也显示,被动需要的指数明显高于主动需求指数。因此学校需要分层次培训,激发不同层次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厌倦单一的教研组活动,需要研修活动多样化

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通常局限于学科教研组范围,局限于集体备课与听评课的常规活动,局限于学分需求。基于对我校专任教师的教龄结构、教学经历和校本教研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这一教研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调查显示,只有37%的人支持“同事的引领与帮助”(教研组活动),同样对“最喜欢的培训师资”(可多选)的调查结果看,“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受欢迎度高达68%。

对“您当前最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的调查显示,24人选择“课堂教学能力”,45人选择“教科研能力”,21人选择“教育教学技术”,6人选择“教育管理能力”,这说明以集体备课与听评课作为校本教研主要活动的常规性形式,已无法满足教师成长的多元需求,应顺应教师“最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成长需要而拓展为综合性、多元化的活动(具体见表1)。

表1 “您最需要提高的专业素养”结果统计

3.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需要研修活动多元化

对于教师而言,校本研修的最大内驱力在于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扬长”和“补短”,这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校本研修活动都能让所有的教师产生兴趣,因此分类分层校本教研的最大特征就是为不同教师的研修提供选择性,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带教教师团”或“成长教师团”,都是一个动态的组织结构。通过多元化的培训,不仅能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而且能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研修必须强调对实践的行为跟进,因此,我们还必须设计并建立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让成长规划成为教师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探索专业成长轨迹的有效依据。

二、“一课三磨”的设计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好的课是要磨的。”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执教者在一次次的 “磨砺” 中,得到了进步,获得了成长。基于此,结合教师分层化校本培训的需要,我校提出“一课三磨”校本培训,即每个教研组定人、定主题,让执教教师备好某节课后,参与教研组磨课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流程:说课、试课、上课(如图1所示)。

图1 “一课三磨”分层任务流程图

说课:研讨课教师进行说课,同伴进行评议,最终形成教案。

试课:研讨课教师面对组员试上课15 min,同伴进行评议。

上课:开出研讨课,同伴再做评议,然后形成案例。

每学期每教研组至少要确定两位青年教师进行研讨课磨课,再确定两位老教师分别担任他们的指导师,其他教师都作为评课成员参加学习与评价。

三、“一课三磨”的实施途径

1.分层规划,关注青年

青年教师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调整磨合期(前3年);适应发展期(4—6年);成熟提高期(7—10年)[1]。然而学校教师教龄趋于老龄化,教师职业疲倦感加强,年龄处于中坚力量的教师开始出现高原效应,止步不前,青年教师又缺少有力指导,无所适从。基于此,学校通过“一课三磨”对每个时期的青年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学校的任务驱使和奖励激励推助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分层分类研训活动,不同层次教师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3年内教师:着重培养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基本功;3—6年教师:培养课堂教学风格、教学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6年以上教师:养成教育教学个性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的骨干中坚。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擅长教学能力的可以作为磨课对象,进一步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擅长教育科研的可以参与指导和评点,并撰写活动体会,形成案例或论文。老教师承担指导工作,除了传授教学经验外,也能从年轻教师身上学到新知识、新技巧。通过“一课三磨”,教师任务分层驱动,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主题教研,任务到人

教研组活动都能围绕某一教学教研主题展开,每学期主题活动6~8次,使教研活动能真正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其余学科高级教师组成课堂评价观察团,立足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精准把脉诊断,从课堂语言锤炼、教学互动掌控等不同角度建议可提升空间。这种多角度和不同角度的切入,势必不断减少评价“盲区”,对青年教师认识自我和促进反思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研修活动中,化学组最能在磨课中见功夫,他们基于“促进有效学习”课堂的理念,为了探究翻转课堂是否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性,特安排青年教师金老师、孙老师、郑老师在学情和成绩相近的平行班中尝试“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的同课异构,对比分析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异同(具体教学方案见表2)。

表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案对比

为了比较三节课的教学效果,化学组教师进行了课堂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课堂检测成绩统计(50分)

最后的数据统计显示,和传统课堂对比,两种翻转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一致,方案二对比其他方案,在实验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错误点明显较少,说明该方案对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优势。但在物质的量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原理上,三节课堂没有显著的差异。

本次磨课活动,化学组教师热情参与,学有所得,金老师还把同课异构感受写成论文,并获得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3.以训促学,以评促研

“一课三磨”校本培训已着手研与教的结合,然而高中因高考影响,教师主抓教学成绩,研训活动有时流于形式。因此,为了让“一课三磨”校本培训切实可行,学校一方面作“说课”“试课”“评课”等专题讲座,促进教师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干预力度,及时监督及时表扬。学校通过开展说课评比、试课评比和优质课评比,促进教研组和教师认真参与“一课三模”研训活动。学校也搭建平台,承办一些市县教研活动,让教师参与,从而促进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磨课。2016年,学校承办6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其中温州市1次,瑞安市5次;学校共有7位教师开出了公开课,展现了风采,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赞许。

此外,学校借助瑞安市课堂教学评比的平台,督促教研组积极参加,合力磨课,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做到“一课三磨”。在2016年瑞安市各科课堂教学评比中,1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

通过主题研修,教师更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自省与总结。借助瑞安市教育论文评比,学校督促青年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共有12人参加评比,4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送审的论文全部获奖,并有7篇论文被推荐参加温州教育论文比赛,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评比是一个契机,通过评比让青年教师反思教学,提升思想,从而感受到“一课三磨”的主题教研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四、“一课三磨”的反思

“一课三磨”展现了教师从备课到上课的过程。通过三“磨”的过程,使教师逐步呈现思维,改进思维,完善教学过程。因此,磨课不仅是磨技巧、磨方法,更是磨思维[2]。我校“一课三磨”校本培训围绕课堂变革,不断研讨“有效学习”在课堂中的定位和改进,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通过“磨”,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走向了深层次的教研,因而在温州市、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得佳绩也在情理之中。“一课三磨”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展现教师教学思维的过程,也是教学成长的一个好平台;同时,“一课三磨”又是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集合教研组组员的智慧,相互学习,共同成长[3]。

然而,通过一年的实践,“一课三磨”校本培训活动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青年教师学习欲望强,但学习时间还是不够,高中教学任务繁重,研训开展就显得匆忙,浅尝辄止;二是课题缺少一个合理有效的脚手架,觉得研究碎片化。因此,我们希望“一课三磨”能够进一步地与学校常规教学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教学和研究一体化,在不增加教师负担前提下,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团队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J].新教育,2011(8):28-28.

[2] 杨仁元.用磨课引领教师成长[J].高考(综合版),2014(4):77-78.

[3] 谭瑜萍.磨心、磨性、磨形:谈常态化磨课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22):21-22.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青年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