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2018-06-28 07:57广西贺州市中学苏裕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本探究思想

广西贺州市中学 苏裕业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我国三级课程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因地制宜、由内部人士共同参与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数学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数学学科为着眼点的校本课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是通过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这一理想远未实现,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统一性和共同要求,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从而也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下面就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整个高中数学教材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组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线”,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外显形式,易于发现,是一条“明线”,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工具,是一条极具潜在价值的“暗线”,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灵魂”。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素材之一就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再开发、再创作,突显明线、挖掘暗线。

由得得,

同理

探究三:我们可将椭圆方程转化成关于某一变量为主元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我们熟悉的“判别式法”来求解。

由Δ≥0得,同理

上述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研究“等式”问题的转化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可以通过以上三种基本途径去实现。同样,研究“等式”问题也可以转化为研究“不等式”的问题,由此发现“等”与“不等”是一对辩证关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得数学思想。

校本课程中的数学解题同时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解题虽然离不开方法技巧,但单纯的方法技巧无论怎么娴熟,都无法把人带入解题这一创造的境地,在知识和解题之间隔着一层不薄不厚的“膜”,穿透它需要数学思想的锋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丰富其联想的空间,懂得“来龙去脉”,使学生的思维更规范、更科学,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二、提供多样选择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数学校本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

三、积极构建学科网络,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学科网络,注意数学应用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利用网络、书刊等媒介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并指导学生科学地处理资料与数据,通过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搭建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的数学合作精神

人教版(必修3)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问题:“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提出问题:如果某人当月工资为3200元,那么此人应纳税多少元?

在此问题中融合了分段函数、算法等数学知识点,如果仅仅限于此问题的解决,就与让学生“大展拳脚”进行数学建模与探究的机会失之交臂。所以在解决此问题后,笔者以此作为素材,采用信息技术开放式的校本课程教学与学习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合理避税问题》的开发,给出探究问题“2009年先黄生全年总收入84000元,其中工资48000元(每月工资4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36000元。根据公司发放的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求黄先生该年总的个人所得税。另外,如何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很好的纳税筹划,以便减轻个人的纳税负担。也就是说,如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税。”学生积极性高涨,踊跃地查阅资料,虚心地请教有关的任课教师,笔者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这样的数学探究问题并没有设定标准答案,属于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范畴,学生探究的结果是出乎笔者预料的,成果是丰硕的。

农村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一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校本探究思想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