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2018-06-30 05:53唐秋颖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
关键词:众创转型教育

唐秋颖

摘 要: 本文把众创时代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了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革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培育高校创业文化与密切政校企合作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举措。

关键词: 众创时代 地方高校 创业教育转型

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经过多年探索式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困境,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如何突破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不清、目标不明、体制不健全、资源难以整合的困境,建立起顺应时代发展和区域经济需求的创业教育新局面,是众创时代创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众创时代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理念不清导致的某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边缘化、业余化。

当下,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火速开展,但一些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一些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局限于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创业项目、如何开办企业、如何营运企业等,将创业教育视为“培养企业家的教育”,注重的是创业的实绩及效果,具备浓重的功利色彩。另外,在传统思维的惯性下,地方高校仍将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认为创业是就业难情境下的无奈选择,将创业教育置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边缘,一些创业指导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融入创新创业意识,更谈不上创业教育个性化与多元化。理念不清、认识不明致使某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边缘化、业余化的局面。

(二)某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还未完全融入的困境。

创业教育在地方高校的尴尬处境即体现在其难以融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些地方高校多年的发展惯性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就业型”、“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的特质为:基础牢、技能强、素质高,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贡献,地方高校在此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当前众创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基础牢、技能强、素质高、能创新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无疑是地方高校全新的使命与课题。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一些地方高校的现实情况是,创业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相对匮乏,可借鉴的经验不足,没有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模式与方法,一些有限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尝试并未见到明显的效果。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短时间内难以融入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创业教育的发展愿景远未实现。

(三)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的困境。

现阶段,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首先,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不完善,没有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细化为课程设置。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单调,难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在创业实践方面更是浅尝辄止;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创业教育没有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没有成功地融入专业教育。其次,在师资配备方面,由于创业教育是新兴交叉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因此教师在具备渊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然而,当下某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严重匮乏且多为兼职教师,在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方面均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创业需求,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扶指导。再次,在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构建问题上,一些地方高校各部门之间独立运转、缺乏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内创新创业资源的汇聚和整合,导致无法建立集教学、管理、评价于一体的、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

(四)一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困境。

当下地方高校“讲座式”、“活动式”的创业教育管理较散乱,造成主管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务部门囿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内无法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资源,将创业教育融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致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的融合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外地方高校多年封闭式办学的积习使对外合作办学的进展举步维艰。在整合外界创业教育资源方面,一些地方高校首先缺乏对政策、资本、技术、人脉、市场等多种要素的准确把握、充分调研和持续跟踪分析;其次缺乏基于信息、资源共用和利益共享原则下的校企交流合作的多元渠道;再次没有建立起政、校、行、企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因此,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以岗位创业为导向,树立“大创业观”。

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首先要从理念革新开始,地方高校需摒弃以往“单纯培养创业者”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全局,以岗位创业为导向,树立“大创业观”。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技术、资本、人脉等多方条件的制约,成功创业的比例低。因此,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以“岗位创业者”为首要培养目标,注重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与个人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与个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既可立足于岗位创新又可着眼于成功创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创业观”教育,可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创业教育的层次和内涵,进而在地方高校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土壤。

(二)以满足地方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应认清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步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障碍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更急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而地方高校则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层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应明确基础牢、技能强、素质高、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办学定位于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以应用技能、基础能力为主,同时具备创新创业潜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的模块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地方高校全程化、全员化、常态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创业精神及能力,使大学生勇于嘗试、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让“学霸”逐渐转变为“精英”。

(三)以教学为主渠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1.构建融入式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应尝试构建融入式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业元素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首先,在第一课堂,着力开发兼具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校本创业教材,将区域创业文化与各专业课程深度结合,打造具备区域特色的个性化创业课程;立足专业教育实际,启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重点关注专业的应用价值,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其次,地方高校要努力将创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一要以创业大赛、创业社团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吸引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二要依托专业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便利的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场所。三要鼓励学生依托专业特长开展创业项目,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鼓励创业团队组建模拟公司或注册实体公司,进行创业实战演练,从组建团队到获取风投、从管理运营到整合资源,全程配备创业导师跟踪、指导、帮扶。

2.建设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在目前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地方高校较为合理的考量,同时满足学生对研究型师资和经验型师资的双重要求,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内培方面,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一种国际视野和市场视野,通过专题培训、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师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能力,以促进“本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再提高。在外引方面,重点吸纳既具备相当学术背景又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兼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引人才必须熟悉企业管理运营、市场运作模式,具有产业思维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思维。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风投人士兼任高校创业导师,组建互补型创业导师团队。在发挥本土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团队。

3.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保障。地方高校需整合校内人、财、物、载体平台等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首先需加强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地方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开设与管理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组织创新创业活动,负责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校企交流合作及创业实体的运营与管理等。其次,要构建常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地方高校应着力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评价,构建动态的创业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制定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案和详细的评价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由地方高校的教务部门和各院系共同组织实施,借助学生评教、学校评教、教师评学等方式,及时反馈并发现创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应对,从而保障创业教育的质量,推动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四)培育高校创业文化与密切政校企合作。

首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形成独特的创业文化,并在整个校园中保持这种创业文化的内化、传承与更新。地方高校应努力促使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涌现和持续发展,使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底蕴与传统融入地方高校的核心文化。可结合学科、产业和资源优势,建立一批具备地域特色的“高校众创空间”,并给予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扶持,形成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互融互动的特色创业教育,为地方高校创业团队和企业的成长提供持续动力。其次,在众创时代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全新格局。地方高校、政府、企业之间要形成互助共享的创业教育参与机制,搭建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高校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强与属地政府、民间资本的合作共建,集聚创业优惠政策和服务,共同促进政策、资源、技术、人脉、市场等要素持续融合,共同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月云,凌峰.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模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5):104-108.

[2]黄兆信,刘燕楠.众创时代高校如何革新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11):41-46.

[3]荆彥丽,何云峰.“众创”时代的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69-7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策略研究”(項目编号:JG16EB0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众创转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转型
沣芝转型记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