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疑难问题“诊治”

2018-06-30 09:24谷文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诊治病例

谷文燕

[摘 要]与整数和小数不同,分数的意义内涵十分丰富,有着多种定义,既可以表示比值和除法的商值,又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占比情况。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如果所提问题收得太紧,将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分数的本质,而如果放得太开,又会使学生理解定义时产生负迁移。

[关键词]分数的意义;病例;诊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31-02

“分数的意义”一课通过分鸭梨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分子、分母的不同含义,进一步理解抽象意义上的分数。 对于本节的教学,有许多经典课例:有的以剖析单位“1”为主线进行教学;有的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以民主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有的以分数单位的辨析来构建分数的意义……笔者在研究这些经典教法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同时对本课存在的疑難问题进行了“诊治”。

一、“望”:病例观察

以下是某位教师教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片段。

教师提问:“光头强准备了一箱鸭梨,平均分给熊大 和熊二,每只熊各分到这箱鸭梨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道:“每只熊能分得这箱鸭梨的二分之一。”

教师再次提问:“光头强会在包装箱里放多少个鸭梨?请大家拿出‘包装箱(磁性小黑板)和‘鸭梨(磁性黄色剪纸),我们来帮可爱的熊熊公平分配。”(教师指名选择2个鸭梨、4个鸭梨和6个鸭梨的学生上台贴图演示,并汇报交流)

此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包装箱里只放3个鸭梨,行吗?”“是啊,”其他学生也附和道,“包装箱里的鸭梨数可以是5、7、9……吗?”

教师反问道:“如果是这样,能平分吗?”(学生发现无法实现平分)教师提示:“其实,无论多少个鸭梨,都能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总量的1/2。”……

在课堂尾声,教师用课件显示一条有10个间距的线段(如图1),提问:“你能找出1/2吗?”

学生一开始得出这样的结果(如图2)。

教师继续启发:“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出其他形式的1/2(如图3)。

最后,有位学生这样表示1/2(如图4)。

教师追问:“能说一下你的思路吗?”

学生回答道:“这个点是线段的中点,它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为总长度的一半。”教师借机在他的图上添加括号,擦除中间的“1/2”,新添两个“1/2”(如图5)。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合并了刚才两张图。”

二、“问”:病历记录

课后,笔者采访执教者:“预设时,你有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想到奇数分不开的情况?”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想到了,但反馈时可以避开突发提问,只谈偶数的情况。”“那如果鸭梨数真是一个奇数,您觉得可以对半分吗?”笔者接着问。“这个……教材里没有这样的预设。”此时,执教者有点后悔:“放开了搞不好就会关不上闸。”……之后,笔者采访一些学生:“你们能把3个鸭梨平分成两份吗?”有学生这样说道:“先每人分1个,再把余下的1个切成两等份,一人一半,合起来每人分到手一个半鸭梨。”……最后,笔者提问那个找出中点表示1/2的学生。“老师的解释你能懂吗?”这位学生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也说不清楚……

三、“切”:病理诊治

上述试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新授课,可以说是由“平分个体”到“平分整体”的过渡,从分数的“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是认知形态的升级,也是分数教学中的难点。

在苏教版教材中,“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从分物体的情境图(图6)中导入,其中蛋糕的分配结果是“1/2个”,再将具体数量对比换算成“1/2”,其中“1/2”成了指代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一个数。

由此开始,教材专门研究表示比例关系的分数,久而久之,学生一看到分数就会下意识地想到“什么(占)什么的比例”,如试教课例的尾声,教师提问:“你能找出1/2吗?”本意是“能标出线段的1/2吗?”只是忽略了单位“1”。教师初衷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整条线段的1/2,属于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事实表明,学生可以找出不同的1/2。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学生用中点表示1/2,别出心裁,这尚属直觉,他想要表达的仍是“此处将线段一分为二,每一份是这条线段的1/2”,这也是教师需要借题发挥的地方。如果他想表达的是“唯有这个点才能分出1/2条线段,所以用1/2标识”,那么教师恰好借题发挥,对素材做一些改装:变线段为数轴(如图7),只出现正半轴,以此为载体,实现分数的“比例”含义向“商值”含义的过渡。

在此意义上,正是“你能找到1/2吗?”这句不够严密的话语提供了开放性,释放了自由思考空间,教师因势利导,就可以扩充分数的内涵。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虽然只需要提取总份数和取得的份数,然而学生很难排除具体量的干扰,总念着每份数。于是,学生才会拿奇数情况来“刁难”老师。

对这个问题,执教者之所以无言以对,是因为无法“平均分”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然而学生自有“高招”——“先每人1个,然后切分余下1个”。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平分:把所有鸭梨都分成两半,得到6个半块,再来分配“6个半块”这个整体,刚好平分成2份,每份3个半块,合起来就是1个半鸭梨。由此可见,3个鸭梨也可以平分成2份。

如果说“3”这个数据特殊,容易分成2份,容易想到“先分整个鸭梨,再切分单个”的方法,也能理解“先切分全部再平分”的方法,那么对“把3个鸭梨平分成4、5份,每份是多少?”的问题,学生就犯难了。当然,学生也有可能受到启发,想到“先把每个鸭梨切分成若干份,再分配”。可是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和教材都刻意回避了这一问题。

上述课例,教师的提问“光头强会在包装箱里放多少个鸭梨?”从课后访谈来看,教师提出这个开放性问题前,虽然预料到了各种突发状况,也预留了后手——“反馈时只选偶数情况”,这种选择性理答,是一种“假开放”,所以教师事后后悔不迭——“放开了搞不好就会关不上闸”。其实,这样的“开放”很宝贵,既顺从了学生的第一反应,又展露了学生的初始状态,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可以找开开放性问题的闸门,丰富分数的内涵,所以教师完全不必为收不拢而拒绝“开放”。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分数的意义诊治病例
“病例”和“病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谈“分数的教学”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