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感训练

2018-07-01 15:34徐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多读激趣感悟

徐莹

[摘 要]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掌握语言所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做到从“厚积”到“薄发”。

[关键词]激趣;多读;品味;感悟;畅谈;实践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语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字知.”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因此, 语感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抓住语感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感的心理因素分析,语感具有直觉性,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整个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的成分,这是发展小学生语感的心理基础。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少年儿童对言语的刺激特别敏感,他们的口腔肌肉运动和语言习惯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语感训练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就培养小学生语感,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语感(激趣)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情景,可以激发学生興趣,把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与我们学校“幸福教育理念”相得益彰,以“美的体验”构建“美的课堂”。常言道:“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创设情景,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文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感情强烈。我在教学中先进入角色,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把学生带到地震时父亲发疯似的到处挖到处找孩子的场面,让学生们对这位父亲对孩子的爱做到真真切切的感受,同时回到生活中想象自己的父亲,走出文本思考:我应该怎么面对生活中父亲深沉的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从而领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朗读训练,诱发语感(多读)

语言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大多数是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这类文章蕴涵着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观念.要精读文章,以读为主,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才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遣词妙句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在琅琅读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传神神描绘,思想感情,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吸收,其途径是听和记,主要依赖于读;语文学习的“发”就是语言文字的倾吐和表达,其形成是说与写,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发”的理想境界。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三、注意品词析句,领悟语感(品味)

语言文字在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是饱含着情的起伏,美的律动,显露作者的意趣,但这种情感和意趣不是浅白直露的,而是蕴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运用品读的方法,训练学生把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知作者起伏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品出语言的情理美。 课文中,有些词句,对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语感训练的目的。

四、引导形象思维,激发语感(感悟)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反映出形象来,才能对语言文字真正有所感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画面等手段,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去想象,让学生产生“内在视象”,在头脑中再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课文所描绘的“形象”,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了文章表情达意的整体性,形象再现感也随之产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产生“内心视像”,使学生读到文字时和生活联系起来,具体领会它的意义和情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达到与作者共鸣

五、畅谈,提升语感(畅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设计各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说中积累语言,并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于是,在我班上不定期地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促进学生的语言形成。让学生在说中、在表演中,更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获得语感,并将此提升。

六、实践,运用语感(实践)

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累的结晶。在不断的“写”的练习中,语言实践行为才能随心所欲。看图写话可以看作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机会。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自己推荐和教师监控下选择两篇小文,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尽量“把学生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全班展示交流等形式进行反思与评判。如评价《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有的说:“我喜欢第一篇,写话不重复”;有的说:“我喜欢第二篇,用了一个比喻句:母爱如水,细腻、温柔,那么父爱就如山,坚毅、深沉。”有的说:“我喜欢第一篇,句子写得很完整,还加上自己的想像”;交流的结果是学生一致认为写话时,要写完整的句子,用上好词好句,不重复,加上想像文章更生动。之后再让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的过程使“写”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使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之,语感是捉摸不定的,但它却可以通过长期的历练,内化而形成的。真的可以说:语感的训练,不容易。教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差异性给训练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始终着眼于学生,善于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激趣、多读、品味、感悟、畅谈、实践,那么学生的语感能力形成就一定会水到渠成,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正如费尔巴哈所讲,“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只有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她)们真正成为语感训练的主体,再经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最后,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

猜你喜欢
多读激趣感悟
多读?会读?巧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充实作文,真情流露